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置身新機器時代

置身新機器時代

來源:科普時報作者:尹傳紅

「因人工智慧而流失的就業崗位數量會大幅增加。」這是英國《泰晤士報》發布的「2018年全球經濟十大預言」中的第5條。其附加的解釋稱:2018年將是物聯網發展勢頭強勁的一年,會有數量多到前所未有的職位被能夠自我學習和推理、使用語音識別等應用程序的計算機系統取代。

彷彿是要提供一個例證,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近日公開的一項專利,展示了對未來巡邏警車的一種特殊願景:這款智能車將配備有高速攝像頭、感測器和一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強化的人工智慧平台。它不僅能夠獨立行使在街道上,而且還可以在無需人工指示的情況下檢測道路上駕駛人員的違規行為。在不久的未來,這種自動巡邏車或許就能跟由人工智慧系統管理的機器警察和智能警察局,為人們提供目前完全想像不到的安全保障。

是啊,人的創造力與技術自身的驅動力相互交織、相得益彰,帶來了迅猛的技術進步,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革著我們的生活。幾天前舉行的北京大學-東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前沿論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在法律領域擊敗人類對法律界人士來說意味著什麼?問題的背景是:一位名為CaseCruncher的人工智慧律師,最近在一次案件裁決比賽中擊敗了100名專業法律學生,也引發了公眾特別是法律界人士對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擔憂。

對於這類問題的回答,恐怕並非「人工智慧斷案能否代替法官」一句話那麼簡單嘍。與會的法律專家和學者闡明了一種觀點:技術進步是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基礎,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從而對法律制度提出新的挑戰。以人工智慧「取代」人的駕駛這活計為例:設若自動駕駛汽車出了交通事故,那到底該由哪些主體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呢?是藉助自動駕駛技術而不進行實際操作的駕駛員,還是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廠商?不管責任施加於哪一方,都有不少法理上的糾結,同樣都不利於鼓勵創新,也都要考慮尋求諸多價值之間的平衡。

回到開頭說及的那個「預言」。它還留有一個稍稍鼓舞人心的「尾巴」:隨著人工智慧的進步,最終創造出的就業崗位會多於它所摧毀的崗位,不過2018年還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具體怎麼「創造」出的新的崗位?作者沒有明說。距我們並不久遠的兩個「替代」實例,或許對我們有所啟迪——

汽車剛剛出現之時,曾經極大地衝擊了跟馬和馬車相關的行當,也曾引發這些行當從業人員的憤怒和抵制。但很快地,汽車就帶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化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還導致高速公路的出現,打破了城鎮的格局,進而深刻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和社會。耕作機械的出現,使得人們不必都要下地勞作,一度也空出許多「閑人」,但它同時又催生了耕作機械的製造者、使用者、銷售者和維修者等新的行業……

其實,有關人工智慧新業務的嘗試,如今也已經漸漸地擴展到了各種各樣的領域。美國彭博社對近年來出現的人工智慧風投企業進行了梳理,將其劃分成五大組別,從中我們可以一窺究竟。第一組「核心技術」,包括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平台、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第二組的組別是「重新審視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的業務群,其中有銷售、安全和認證、欺詐檢測、人事和招聘、市場營銷、智能工具等。第三組是「將各個產業進行重新審視」的群組,包括製造、醫療、財務、法律、汽車、教學、農業、零售、廣告技術、消費者金融等。第四組「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作用」,涉及增強現實、手勢識別、機器人工程學、情感識別等。第五組「人工智慧輔助技術」包括硬體、數據預處理和數據收集。

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人機共存的新機器時代。關於人工智慧,近年來也出現了許多「危言」和警示,甚至認為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人類的最後一個發明」。事情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科普 的精彩文章:

TAG:四川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