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風本地人大多喜歡吃這種肉,原因是……

長風本地人大多喜歡吃這種肉,原因是……

大灶鐵鍋煮豬頭

前一陣子,我在朋友圈讀到一組「豬頭宴」照片,這個朋友他驅車近400公里,前往千島湖金峰鄉朱家村採風。當地有一風俗習慣,在正月初五下半夜,家家戶戶都會把一個煮好的大豬頭,擺放到宗祠供奉祖先。

近百個豬頭擺開來很具規模

前來採風的攝影愛好者蜂擁

這「豬頭宴」的照片,勾起了我這個生長在長風地區「朱家頭」(東甘家宅前宅別稱,以朱姓為主)對豬頭肉的回味,我馬上點贊,並評語:「豬頭肉很好吃,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1

是的,豬頭肉很好吃。

在那個「票證年代」,購買豬肉需要憑「肉票」。每個月定量供應。而且大多數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買來的肉紅燒燒,還不夠幾張嘴巴吃。於是,豬頭肉成了「搶手貨」(憑肉票可以多買、而且價錢便宜)。一個大豬頭,紅燒燒,可以夠一家人吃上幾頓飯,補補「油水」解解饞(熬湯後的豬骨頭還可以賣幾分錢)。當年的生活真是精打細算,勞動人民本色,克服困難過日子。

我的家庭當年就是這樣:經常吃豬頭肉!兄弟姐妹吃得喜笑顏開:「有肉吃啰!」「有肉吃啰!」。老屋裡飄逸著豬頭肉的香味,豬頭肉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備忘錄:當年也吃奶脯肉、潮頭肉。還有買來板油或者肉膘,在鐵鍋里熬成豬油。豬油菜飯、豬油醬油粥,日子過得也算是有滋有味。)

2

也奇怪,現在的豬頭肉,就缺少那股香味兒。

有人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你的嘴巴刁了。是嗎?我的嘴巴刁了。我無語。不過就是肋條肉,也缺少那種肉的香味呀,有時候還會有一股「肉夾氣」(已焯過水,去掉泡沫和血腥)。一位肉攤老闆老實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價錢不同,肉味當然不同啰。是什麼肉?你懂的!」。我再次無語。

看來,在城裡已很難吃到香噴噴的豬頭肉了。要吃到香噴噴的豬頭肉,還得去農村、去鄉鎮。

有一年油菜花開的人間四月天,我與幾位退休幹部前往黃山腳下的「農家樂」遊玩,在一個小鎮遛達時聞到了豬頭肉的香味兒。同行(哈,也是一位豬頭肉愛好者)眼睛發亮,品嘗了一下,味道不錯,色香味俱佳,馬上買了一大堆豬耳朵、豬鼻頭、豬舌頭(還有豬尾巴)等,作為「下酒菜」,在旅館客房擺開了「豬頭宴」(還不過癮,第二天又預訂了一隻「全配套」的大豬頭),客房裡飄揚著豬頭肉的香味兒。是的,這時候我才聞到了那個年代的豬頭肉的香味兒,要品嘗豬頭肉的香味兒,果然在農村、在鄉鎮(連豬肉也香,後來同行在集市用「蛇皮袋」買了一大坨豬肉回滬。哈哈,「跑單幫」,真有趣!)

3

農村的豬頭肉為啥那麼香?

這是因為農家自己家養的自己家吃的「綠色豬」「環保豬」(也有為了錢而賣給市場),不像飼養場,靠飼料餵養。為了節約養豬成本,農家精打細算,剩飯殘羹,麩皮糠糟,菜葉草根等,均可作為飼料。這樣的豬肉味當然香咯。那次遊玩,我還親眼看見一位農婦,肩挑一擔油菜花,我好奇問道:「這油菜花還未結籽成熟,怎麼割了?」農婦答:「給豬吃的唄」。哇,油菜花餵豬吃?使我這個城裡人大開眼界。於是有感而發,口吟小詩一首:「農婦挑擔油菜花,悠走村口進舊宅,問聲菜花作何用?答道餵豬生胖崽。」

2012年5月29日,

《西部報》刊登的《黃山行·油菜花開》其三:油菜花餵豬

4

話說豬是六畜之首。

漢民族在商朝就有用豬頭祭祀(祭祀天地、祭祀社稷、祭祀祖宗)的風俗(也有用牛頭、羊頭的)。漢文字中的一個「家」字,就有一個「豬」( 哈哈,「無豬不成家」)。一個「家」字,因為有了豬,就變得完整、美麗、溫馨。因此,我想,豬能在漢文字中留下一筆,它作為「犧牲品」,也值了。

「家」的甲骨文,屋內有一頭豬

「家」的隸書

柳公權楷體「家」

顏真卿楷體「家」

漢文字「家」的字體演變,離不開一頭「豬」

5

長風地區本地人喜歡吃豬頭肉的也不在少數。

在臘月里,可以看到許多老屋廊檐下,除了掛有雞鴨魚肉外,也有豬頭肉。當年沒有冰箱,只能用「風乾」的土辦法。要吃時,割下一塊肉煮煮蒸蒸,味道YUMMY(好吃)。現在,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要吃,可以直接去集市或者超市購買。年輕人也懶得動手去腌制(陽台內外掛著也不雅觀),手機一摁,網購成功,就等送貨上門。這是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進步!

長風地區「朱家頭」大概在明清年間建宅,沒有族譜家譜、也沒有擺「豬頭宴」的習俗。長風地區「朱家頭」的老阿哥,向千島湖金峰鄉的朱家村問好:我似乎聞到了你們那兒「豬頭宴」上豬頭肉的香味兒。

豬頭肉,好想你!

因為有了你,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風周到 的精彩文章:

「草棚教室」里的「槍聲」:我們在成長……
「雪中情」:從家鄉雪,到雪鄉雪……

TAG:長風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