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才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他才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張伯駒生於1898年3月14日,

2018年3月14日是他誕辰120周年。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明·洪應明《菜根譚》

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著裝扮做作,

其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就能

顯示出超俗洒脫的高品位來。

肆意汪洋,淡然如水,隨性如風

.......

民國四公子

「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就是這樣的一位風流才子。他才高情妙,卻傾心青樓女子,年輕時富貴無雙,一擲千金。後散盡家財,收藏古書字畫,全部捐獻給國家,晚年卻過得卻凄風苦雨,落魄不堪,一無糧票,二無戶口,老死在一間破舊老屋中。

張伯駒

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於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過繼其伯父張鎮芳(北洋軍閥元老)。

張伯駒自幼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有人曾經描寫他所見到的張伯駒:「面龐白皙,身材頎長,肅立在那裡,平靜如水,清淡如雲,舉手投足間,不沾一絲一毫的煙火氣。」

張伯駒那時所經歷的生活,被人形容為「中國現代最後的名士生活圈」。而對世俗的生活相當淡漠的張伯駒,好像也一直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周汝昌

張伯駒散淡的個性,著名紅學家周汝昌曾有很傳神的描述:「我到了張先生那裡,去熟了以後,我不理張先生,張先生也不理我,我要回學校了,我也不告辭,我出了門就走,擺脫俗念,我們那個關係沒人理解。」

京城貴公子,劫走青樓美佳人

每個圓滿男子的身邊,

少不了一個寬容女子的無聲支持。

張伯駒有兩位太太,

前一位因志趣相迥,日久而味乏。

後遇潘素,總算得一知己。

潘素曾經是蘇州名門千金,彈得一手好琵琶,繪畫功底也紮實。十三歲時母親病逝後,被繼母王氏賣到上海的妓院,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別號「潘妃」。

張伯駒出身豪門,生性風流。竟也是,賈寶玉的骨子,納蘭容若的脾性,厭倦功名,不顧雙親反對退出軍界。從此,讀書唱戲、寫字玩收藏,名副其實一個京城大公子。

這麼一對奇男異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張伯駒對潘素一見鍾情,當場揮筆寫了副對聯: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

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片語解風韻,寥寥兩行字,把潘素的神態容貌與特長,描摹得淋漓盡致,博得佳人傾心。兩人的熱戀,激怒了已與潘素有婚約的國民黨中將臧卓,臧卓把潘素軟禁在西藏路與漢口路交口的一品香酒店。

潘素 桂林風景

哪裡料到,情痴張伯駒居然托朋友買通臧卓的衛兵,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孤身涉險,劫走潘素。那是1935年,潘素二十歲,張伯駒三十七歲。從此,兩人一生沉浮,形影相隨。

張伯駒後來視金如土收藏文物的「敗家」舉動,潘素不僅讚賞,還變賣珠寶首飾鼎力相助,寧願獨自應對柴米油鹽的瑣碎,也要成全他的「名士風流」。

張伯駒與妻子潘素

1975年,兩人在一起四十多年後,快八十歲的張伯駒小別潘素,到西安女兒家短居,分別短暫卻深情款款,寫了首《鵲橋仙》送給潘素:

「不求蛛巧,長安鳩拙,何羨神仙同度。百年夫婦百年恩,縱滄海,石填難數。白頭共詠,黛眉重畫,柳暗花明有路。兩情一命永相憐,從未解,秦朝楚暮。一生成全,換來一生懂得與珍惜。」

前半生以命護寶,後半生還珠於民

中國古代有句老話,

「俠之大成者,為國為民」,

作為收藏家的張伯駒亦是如此。

「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

能夠如此淡然面對財物聚散,

可謂真「風流」!

張伯駒似乎是註定為收藏而生的。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據說,章詒和讀高中時想拜師學畫,父親章伯鈞(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收藏家)推薦畫家潘素。

章詒和問父親:「誰是潘素?」

「張伯駒的夫人。」

「誰是張伯駒?」

「他是『民國四公子』之一,收藏無數罕見之物。別看我有字畫五千多件,即使全都賣掉,也未必抵得上他的一件。」

章詒和不信,哪有東西這麼值錢。

章伯鈞便問:「你背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吧?」

「這是李白的詩。」

「張伯駒就有李白的真跡《上陽台帖》,他把這個帖送給了毛澤東。

你知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是誰寫的嗎?」

「杜牧。」

「對,張伯駒就有杜牧的字

你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張伯駒有范仲淹的手卷。」

……

最後,章伯鈞又說了一句:「只是這些東西現在都不是他的了,換成了一張國家的獎狀。」

1956年7月,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為捐獻8件國寶的張伯駒頒發了一個褒獎令,這張薄薄的紙片,被張家仔仔細細地保存著,它也見證了一個深愛中華文化的人為保存本民族文化遺產默默所做的偉大貢獻。

收藏這些「國寶」,張伯駒不僅是散盡家財,還甚至搭上命!

1941年,張伯駒遭人綁架,綁匪是汪精衛手下的師長,他們向潘素索價300萬偽幣,不然就要撕票。綁架者明顯是沖著張伯駒的錢財來的,但張家的錢其實大部分都變成了那些珍貴的字畫了。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變賣字畫,拿錢贖人。

張伯駒連日絕食,但求見夫人一面。夫妻二人得見時,張伯駒已憔悴不堪,潘素不免凄然淚下,然而張伯駒已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他悄悄關照潘素:自己寧死魔窟,絕對不許變賣所藏古代書畫贖身。就這樣,張家與綁匪僵持了近8個月。見敲詐無望,綁匪只好將贖身價格降到40萬。潘素經過多方借貸,終於湊齊贖金,把張伯駒贖出來。

解放後,張伯駒看上了一幅古畫,出手人要價不菲。而此時的張伯駒,已不是彼時的張公子!

他不供職於任何一個政府部門,所任職務皆為虛職,並無實惠。潘素作為家庭主婦,支撐日常生活的諸多開支,應付昔日名門的瑣細關係,並將生活維持在不低的水平線上,已是費盡心力。每月不僅把所有的工資花光,而且尚須從「家底兒」中掏點出來。丈夫相中的古畫雖好,但想到現實的經濟狀況和未來漫長的生活之需,潘素有些猶豫。

張伯駒見妻子沒答應,先說了兩句,接著索性躺倒在地。任潘素怎麼拉,怎麼哄,也不起來。最後,潘素不得不允諾:拿出一件首飾換錢買畫。有了這句,張伯駒才翻身爬起,用手拍拍沾在身上的泥土,自己回屋睡覺去了。

1956年,國家發行公債券,文化界人士為支援國家建設踴躍認購。張伯駒的內心頗不寧靜,自己也有心出一份力,但像別人那樣一下拿出個三千五千,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裡除了一所宅院,只有少得可憐的現金和不可計數的書畫。

經過一番思量,張伯駒做出了驚人之舉,將自己珍藏幾十年的八件墨跡珍寶捐獻出來。這八件珍寶是晉陸機《平復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范仲淹《八服贊》、宋蔡襄《自書詩》、宋黃庭堅《諸上座》卷、宋吳琚《詩帖》卷、元趙孟潁《草書千字文》以及元俞和楷書。 八幅真跡由故宮博物院收藏,成為鎮院之寶。國家作價20萬元人民幣用於獎勵,張伯駒卻分文不取。「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續。」

張伯駒捐獻的傳世書畫:

No.1陸機《平復帖》

西晉 陸機 《平復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陸機的《平復帖》,是現今傳世墨跡中的「開山鼻祖」,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雖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章記,包括帝王在內的歷代收藏家。只有張伯駒,不留絲毫痕迹。凡經手收藏的人,都以《平復帖》獲利,惟獨張伯駒倒貼了一大把銀子,無償獻給國家。

1937年,溥儒(溥心畬)母親病故,手頭缺錢,出賣府藏《平復帖》籌款。張伯駒花費銀元4萬購得。1941年,張伯駒遭人綁架,綁匪索要金條200根,實則逼索《平復帖》。在生死關頭,他囑咐夫人潘素:「我寧可自己死在這裡,也決不允許你變賣我收藏的古代書畫來給我贖身。」其間,潘素變賣金銀首飾連同各界友朋湊款,歷經8個月努力終將張伯駒救贖。後來,張伯駒攜眷去西安,將《平復帖》縫入衣被,「雖經亂離跋涉,未嘗去身」。

講到《平復帖》,還不得不提到一段與王世襄有關的故事:

1945年,王世襄參與了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工作,得以與張伯駒結交。王世襄後來回憶,他一直想研究《平復帖》,但想到東西實在太珍貴了,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張家看上一兩次,沒想到一說,張伯駒就爽快地讓其拿回家看去,這下倒給王世襄添了負擔了。

西晉 陸機 《平復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到家之後,騰空了一隻樟木小箱,放在床頭,白棉布鋪墊平整,再用高麗紙把已有錦袱的《平復帖》包好,放入箱中。每次不得已而出門,回來都要開鎖啟箱,看它安然無恙才放心。觀看時要等天氣晴朗,把桌子搬到貼近南窗,光線好而無日晒處,鋪好白氈子和高麗紙,洗凈手,戴上白手套,才靜心屏息地打開手卷。」

王世襄回憶自己拿到這幅「稀世之寶」時的心情,「《平復帖》在我家放了一個多月才畢恭畢敬地捧還給伯駒先生,一時頓覺輕鬆愉快,如釋重負。」

No.2展子虔《游春圖》

隋展子虔《游春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游春圖》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遊的情景。此作品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畫作,有「國寶中的國寶」之稱。

抗戰結束後,故宮失散於東北的書畫陸續出現在北平古玩市場。古董商馬霽川從收購的文物中挑選珍品,伺機轉手國外謀利。一天夜裡,張伯駒突然出現在馬霽川家門口,進門便大吼:「展子虔的《游春圖》可在你手中?」

此畫恰在馬霽川手裡,他正欲賣給洋人。眼看事情敗露,馬霽川便獅子大開口:「張爺不必打聽貨在何處,只要您拿出800兩黃金,無價之寶就是您的了。」這對張伯駒來說無疑是天價。他找到故宮博物院,建議由院方收回此畫。豈料人家回復:故宮博物院因經費不足,無力收購,望君妥處。

張伯駒只能親自出馬。未籌錢財,他卻先來到琉璃廠。張伯駒走進了榮寶齋,坐下便說:「有一幅《游春圖》,此卷有關中華民族的歷史,萬萬不能出境。如果有誰為了多賺金子,把它轉手洋人,誰就是民族敗類,千古罪人,我張某人決不會輕饒他。」出了榮寶齋,他又去一德閣、德古齋……每進一家店鋪,都是這番話。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觀看《游春圖卷》全卷

馬霽川見《游春圖》一事鬧得滿城風雨,自己已無法出手,只好降價讓與張伯駒,但仍開價220兩黃金。張伯駒因過去收藏字畫早已散盡了家財,只好忍痛將自己居住多年,原屬李蓮英的舊墅賣給輔仁大學,終於湊齊錢款。 後來,張伯駒因收藏《游春圖》,而自號「春遊主人」,一直都沉浸在能購得《游春圖》這一古之珍寶的喜悅之中。

No.3李白《上陽台帖》

唐 李白 《上陽台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上陽台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但也有人疑為宋人偽作。《上陽台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

唐 李白 《上陽台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上陽台帖》從張伯駒手中進入故宮收藏,還有一則佳話。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懷著對毛澤東的崇敬,將《上陽台帖》贈給毛主席。毛主席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後十分珍愛,反覆欣賞把玩。1958年,毛主席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於是這件《上陽台帖》就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No.4杜牧《張好好詩》

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詩人杜牧在洛陽與歌妓張好好重逢,當即書寫長詩一首贈給她。十分可貴的是,這首由詩人親筆手書的詩卷是杜牧留存於世的唯一墨跡。

《張好好詩》卷局部

1950年,張伯駒先生以5000多大洋的重金購回國寶。他對這件寶貝愛不釋手,在很長時間裡,每晚睡覺都將該詩卷置於枕邊。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此杜牧所書《張好好詩》卷捐贈政府,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No.5楊婕妤《百花圖》

南宋楊婕妤《百花圖》 吉林省博物館館藏

此畫為南宋女畫家楊婕妤所繪,被認為是我國繪畫史上保存下來的第一位女畫家的作品。整個畫面真實地展現了自然界百花爭艷、萬物欣榮的景象,每段小楷書標花名並紀年、詩句。書法娟秀平正,稍帶顏體;繪畫用筆工緻纖細,設色濃麗典雅。

南宋楊婕妤《百花圖》 吉林省博物館館藏

張伯駒十分喜愛此畫,曾說:「我終生以書畫為伴,到了晚年,身邊就只有這麼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會好些。」即使是最後的精神慰藉,也被張伯駒先生捐獻了出去。

No.6黃庭堅《諸上座帖》

宋 黃庭堅 《諸上座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諸上座帖》為北宋黃庭堅所書。此帖系寫給其友李任道的信札,內容為介紹五代時金陵禪宗僧文益的語錄。筆法圓勁,氣勢蒼渾雄偉,學懷素而有自己風格,為晚年代表作。此作後被張伯駒捐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No.7唐寅《孟蜀宮妓圖》

明 唐寅 《孟蜀宮妓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為明代唐寅所繪。作者以上筆重彩畫宮妓四人,衣著華貴,雲髻高聳,青絲如墨,頭飾花冠。互相對語,無視景。人物衣飾線條流暢,設色濃艷,服飾上的花紋,都刻劃得十分精細;從人物穿戴來看,正面兩位地位高貴,而背向兩位疑是宮婢,正奉酒捧食。作者藉此圖披露孟蜀後主的糜爛生活,有諷喻之意。

此作後也被張伯駒捐贈北京故宮博物院。

雖為「天下第一藏」,卻晚景凄涼

197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為陳毅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站在一幅長聯面前低頭不語。

仗劍從雲,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

揮戈挽日,契尊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毛主席吟罷,說:「寫得好!」 問身旁的周恩來 「 這個張伯駒是什麼人吶?」

周恩來想了想,說:「是位民主人士,是陳毅同志生前好友。」 陳毅夫人張茜忙插話說:「主席啊,就是當年送您李白《上陽台貼》的張伯駒啊!他把『傳世第一字』、『傳世第一山水』都獻給國家了……」

李白《上陽台貼》

毛主席聽罷若有所思,說:「哦。他人來了沒有?」周恩來接過毛主席的話,故意大聲說:「一定照主席指示辦!」聲震靈堂。可是,此時的張伯駒被歲月的風雨磨蝕得哀憐地生活在北海的老院子里,被文革整治得無法站在人民群眾的面前,晚景凄涼。

1953年,康生拜訪張伯駒,要成立一個現代戲創作小組,請張牽頭。康生要看張的收藏,張拿出部分二流藏品,被康借走,後因索還得罪康生。1957年,在「整風運動」中,康生看了群眾搜集的張伯駒言論摘編後,用紅鉛筆批了「極右」。兒子從此與他斷絕關係,女兒也不回家了。門庭冷落,寂寞把瀟洒一生的張伯駒弄得失去自信,靠夫人潘素賣工筆畫維持生活。

1961年初春,無人問津的張伯駒夫婦,突然接到長春發來的一封來自長春署名宋振庭的電報,內容是讓張伯駒前往吉林省博物館任副館長一職。

張伯駒與潘素見電後欣喜若狂,但又因身份有所遲疑,立刻回電報:「宋振庭足下台鑒:兩電喜獲,不勝惶恐。我因齒落唇鈍,多舛有錯,名列右派,實非所志。若能工作國家,贖過萬一,自榮幸萬分,若有不便,也盼函告。張伯駒」沒過幾天來了六個字:「電悉,盼速來吉。宋振庭」

張伯駒見電後,有一種前無僅有的解脫感,他如釋重負。

元 錢選 《山居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張伯駒捐獻

原來,一年多以前,張伯駒把20多件頂級文物捐獻國家。從此每個星期都挨批鬥,大字報鋪天蓋地,陳毅擔心張伯駒受不了自絕。想到自己新四軍舊部宋振庭(現在是吉林省委宣傳部長),讓他「設法給人家一條出路。」

行前兩人去找陳毅辭行,

「還在想剛才說的那事?想他幹什麼!人生一世,受點冤枉怕什麼,你還怕沒有弄清楚的那一天?」

「或者我真錯了?」

「你會反黨、反社會主義?你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都獻給了這個黨,獻給了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這連峨眉山的猴子都不相信。」

臨別前陳毅送給張伯駒一個紙包,讓到吉林打開。張伯駒忍不住,偷偷打開,是陳毅的一幅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花時。陳毅」

到了吉林,宋振庭說,「省里決定由你擔任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省里沒什麼人手,就不設館長了。」在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期間,張伯駒又捐出40餘幅字畫,將一生家財盡獻國家。

宋 趙佶 《雪江歸棹圖卷》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張伯駒捐獻

1967年,張伯駒又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在隔離審查了八個月後,被迫從吉林省博物館退職,送到吉林舒蘭縣插隊。但公社拒絕了收下這個已經快70歲,不會勞動還要靠公社養著的老頭,在一個雪天里,被拒絕落戶的張伯駒夫婦離開舒蘭,返回北京。

回來時,發現自己家已經被文革翻身的的四戶革命群眾佔據,曾擁有稀世珍寶的張伯駒無錢、無糧票、無戶口,靠親戚朋友接濟勉強度日。1978年落實政策,張伯駒已是八旬老人。

據當代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先生回憶:

1980年夏,他陪同張伯駒、關松房、啟功、魏龍驤等老人同游頤和園時,河南的一位領導問關松房、張伯駒兩位老人,「當今很多名人都在考慮建博物館、灌唱片將自己的藝術作品傳世,您們是不是也有考慮? 」

張老回答:「我的東西都在故宮裡,不用操心了」。張老的回答令在場的所有人無不對其肅然起敬,這是張伯駒先生1982年過世前對個人收藏的一次公共感言。

黃永玉

據畫家黃永玉回憶:四害伏法,伯駒先生及碌碌眾生得活,月入八十元與夫人潘素相依為命。某日黃大畫家攜妻兒赴京西莫斯科餐廳小作牙祭,忽見伯駒先生蹣跚而來,孤寂索寞,坐於小偏桌旁。餐至,紅菜湯一盆,麵包四片,果醬一碟,黃油二小塊。先生緩慢從容品味。紅菜湯畢,小心自口袋中取出小手巾一方,將抹上果醬及黃油之四片麵包細心裹就,提小包自人叢中緩緩隱去,余目送此莊嚴背影,不忍它移。半月後,驚聞伯駒先生逝世……

黃永玉《大家張伯駒先生印象》

1982年初,張伯駒因感冒住進什剎海西南的北大醫院,但因級別太低,與七、八位病人擠在一間病房。張伯駒心緒不安體不能歇,鬧著要回家。有仗義執言者到醫院大鬧:「張先生的捐贈,足以買你們這樣的醫院好幾座……」

那年2月26日,領導終於做出「同意轉院」批示,當女兒拿著批示趕到醫院時,張伯駒已停止呼吸。一個大收藏家就這樣駕鶴西去。

張伯駒一生捐獻的國寶,

在當時估價便已高達億元之巨,

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又何止這個數目 ,

他的大儒景行、菩薩慈行、

高道善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

一座無法逾越的豐碑。

這才是「真名士,自風流」!

據悉,故宮博物院籌備甚久的「張伯駒捐獻文物精品展」或將在今春展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此前曾專門撰文表示,對於張伯駒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於心。自1998年張伯駒先生誕辰100周年以來,故宮博物院及相關機構陸續推出了系列紀念活動,以深切緬懷其高尚的品格,紀念其化私為公的奉獻精神和對我國文化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故宮博物院將永遠銘記這位一生為國寶永存神州,做出了非凡貢獻的傳奇人物。

(嚴正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

公眾號推薦【名人字畫】,微信號:mingrenzihua1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一生要知道的10幅中國名畫,你知道幾幅?
看完他們的作品,我感覺自己「眼要瞎了」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