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的太和殿為何縮水了?

故宮的太和殿為何縮水了?

故宮的太和殿,東方三大殿之一,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建築,建於三層高台之上。

然而,從太和殿俯瞰圖上看,檯面的尺寸明顯比宮殿的尺寸大了很多。但是,對比同樣建在三層台基之上的太廟前殿,殿的面闊和進深都佔了台基的90%以上。那麼,太和殿為何會縮水呢?

故宮的太和殿

這還要從元朝說起。

早在元朝時,北京即為元朝國都。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遷都南京,便命人將北京的皇宮全部拆毀。到了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再次遷都北京,便在元大都的舊址上興建了今天的紫禁城。主殿名為奉天殿。

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1年的除夕,紫禁城建成交工。第二天正月初一,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96天後的四月初八,三大殿遭遇雷擊被燒了個精光。朱棣此時很是害怕,因為他發動的「靖難之役」不僅奪了侄子的皇位,之後又展開殺戮,死傷無數,不免心中有愧。他認為奉天殿遭雷火是老天爺對他的懲罰,因此沒有修復,他的子孫也沒敢動工。直到20年後,明英宗朱祁鎮才重修了三大殿。

可此後的奉天殿並未逃脫被焚毀的命運。

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直到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62年,奉天殿改名皇極殿。1597年,紫禁城再次遭遇大火,前三殿、後三宮被焚毀。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才完工。

然而,好景不長。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城,隨後又敗給了清軍倉皇出逃。臨走前放火燒掉了紫禁城的宮殿,皇極殿再次被燒掉,且比前三次燒得更徹底。十月初十,順治皇帝宣布定鼎燕京的儀式不得不在皇極門舉行。其後宣布皇極殿重建並改稱太和殿。

只是,明朝的家底已經消耗殆盡,滿清王朝剛剛建立,國力空虛,實在無力修建。再加上建宮殿用的金絲楠木經過歷代皇帝的搜刮,已難尋覓。只能用關外所產的松木將就,沒有那麼長的木材也就再也建造不了奉天殿那麼宏偉的宮殿了。所以,新建的太和殿也就比原先的大殿小得多。

後來在1680年又失火燒了一次,1695年復建後一直保留至今。

新的太和殿,面寬及高度都約為原來的2/3,進深約為原來的4/5。立在原來的寬闊台基上,顯得有些空曠。於是在大殿兩側各立起一道紅牆,這才略有彌補。

如今,太和殿雖然比初建時小了很多,但是它恢宏磅礴的氣勢卻沒有減弱。站在它的面前,皇宮內院的霸氣撲面而來。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eijingCom 的精彩文章:

慈禧臨終當日說出的這句話,至今令人費解
李蓮英死後身首異處,一生顯赫為何最後卻不得善終?

TAG:Beij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