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偷蟹黃堡配方的痞老闆是誰?——浮遊動物橈足類介紹

想偷蟹黃堡配方的痞老闆是誰?——浮遊動物橈足類介紹

你是否還記得?童年時在湖泊和池塘河流中第一次捕捉到魚的那種感覺?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當年在池塘中撈起的蛙卵,在小魚缸中浮出來的蝌蚪?你辛勤地割著水草餵養它們,而在長成青蛙後在媽媽的催促中放回去?或許你還記得漫長的暑假在湖邊的嬉戲玩耍,雖然湖底的淤泥多少還是讓你覺得噁心,游泳時纏繞在大腿上的水生植物會讓你突然後背發涼,不時擔心水下有一群螞蟥和一些不知名的動物等著攻擊你!的確,我們每個人對湖泊與池塘的感覺是不同的,我們與水的關係也因為歡樂、神秘,甚至恐懼而多姿多彩,更因為我們的身體能以直接接觸水的方式而與這個充滿水而變化無際的世界相聯繫。如果你曾擁有這樣的感覺,說明你對淡水世界的認識已經邁開了第一步。

而在這水世界中有一類昆蟲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而它們卻存在於任何一個自然的湖泊與池塘等水體環境中,如果運氣好的話,你能在你最粗心地舀起來的一杯水中發現它們,對著太陽,你會發現那只是一些能遊動著的白點,它們是什麼?

哈哈,它們是「痞老闆」!你杯子里裝著的是《海綿寶寶》中那個只有一隻眼,為了得到美味蟹黃堡配方而不擇手段的痞老闆。沒有一個有野心的反派不以統治世界為目標,痞老闆也同樣為這個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著,雖然毫無意外會被一根筋的海綿寶寶和他的競爭對手蟹老闆打敗。可在現實生活中「痞老闆」是真正「佔領了地球」。

痞老闆的英文名「Plankton」來源於希臘語的「浮游」一詞,現在是指「浮游生物」——一類泛指以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浮生物的統稱,包括浮遊動物(Zooplankton)和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兩大類。它們的移動能力往往比它自身所處的環境水流來的緩慢。

GIF

在內陸水體中,浮遊動物包括小至小於2μm的鞭毛蟲類原生動物(protozoa),大至超過幾個厘米的甲殼類動物(crustanceans)。體長大於200μm的浮遊動物稱為大型浮遊動物(macrozooplankton),主要由甲殼類組成。100多年以來,大型浮遊動物一直是湖沼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體長小於200μm浮游生物稱為小型浮遊動物(microzooplankton),包括輪蟲(rotifers)、橈足類(copepods)無節幼體和原生動物。鑒於分類以及分析方面的原因,原生動物通常被單獨作為一個類群進行研究。因此浮遊動物一般不包括原生動物。

圖1.浮遊動物代表鍾(非比例繪製)。輪蟲:晶囊輪蟲(Asplanchnasp.)龜甲輪蟲(Keratellasp.)多肢輪蟲(Pollyarthrasp.)三肢輪蟲(Filiniasp.)蓋氏輪蟲(Kellicottiasp.)聚花輪蟲(Conochilussp.)群體;枝角類:網紋溞(Ceriodaphniasp.)溞(Daphniasp.)象鼻溞(Bosminasp.)盤腸溞(Chydorussp.);橈足類:劍水蚤類:無節幼體劍水蚤類:劍水蚤(Cyclopssp.),雌體;哲水蚤類:鏢水蚤(Diaptomussp.);猛水蚤類(基本上營低棲生活):異足猛水蚤(Canthocamptussp.);其他甲殼類動物代表種:介形類:肥壯介蟲(Cypridopsissp.)(低棲)糠蝦(Mysissp.)(低棲-浮游)豐年蟲(Eubranchipussp.)(沿岸帶)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而這其中,我們的痞老闆便屬於橈足類(橈足綱,Copepoda),這個綱是排在枝角類(枝角亞目,Cladocera)的第二類主要的甲殼類浮遊動物。橈足類的幼體從卵孵化後,一般要經過11次脫皮才能成為成體。前5次或6次蛻皮形成的幼體稱為無節幼蟲(nauplii),在顯微鏡下,五節幼體外表與成體差別比較大,有點類似蜘蛛的外表。後5次蛻皮形成的幼體稱為橈足幼體(copepodites)。橈足幼體體型比較接近於成體,因而也將成體稱為第6期橈足幼體。橈足幼體可以沉到水底進入休眠狀態,以過冬或抵抗不良環境

橈足類無複眼,只有無節幼體眼。比較典型的無節幼體眼由兩個側眼和一個中眼組成。它們的內端與腦的視神經相連。而這中眼便是我們看見的痞老闆的大眼睛了。

淡水橈足類有三個目:劍水蚤目、哲水蚤目和猛水蚤目。而區別它們最簡單直觀的方式便是比較第一觸角與身體的相對長度。

圖2.橈足類。(a)從受精卵孵化出來的無節幼體;(b)經過5~6個無節幼體後發育成橈足幼體,體型接近於成體。三種類型的橈足類:(c)哲水蚤,第一觸角長,身體窄長,卵囊一個;(d)劍水蚤,體型流線型,第一觸角短,卵囊兩個;(c)猛水蚤,體型接近於圓柱狀,第一觸角非常短,卵囊兩個。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橈足類一般進行有性生殖,受精卵排出後被腺細胞分泌的一種粘液黏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多數哲水蚤)或兩個(劍水蚤)卵囊。橈足類的食物多樣,可以是食植動物、捕食者、食碎屑動物或雜食動物。大多數哲水蚤具過濾性口器,為食植動物;而猛水蚤絕大多數分布與沿岸帶,其口器特化成適合在水底表面刮取和攫取食物顆粒。劍水蚤食物多樣,通常被認為是雜食性,攝取藻類和其他浮遊動物。劍水蚤缺乏濾食機制,其攝食方式比較兇猛,游泳方式為典型的「跳躍下沉」模式,「跳躍」這個動作多用於捕捉獵物時。

鑒於劍水蚤的第一觸角長度和它的捕食活動與痞老闆那種精力旺盛地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情況類似,我們可以把它放在這個類群下。

參考資料:

[1 ]Christer Bronmark. Lars-Anders Hansson著.湖泊與池塘生物學.韓博平 吳慶龍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P1,66-67.

[2] Jacob Kalff著.湖沼學:內陸生態系統.古濱河劉正文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P388-397.

[3]中國科學院甲殼動物研究組.中國動物志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淡水橈足類.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P20.

本期編輯:鄭昱辰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台: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昆蟲記 的精彩文章:

時隔25年我國山蛉再現2新種!
我國大陸新記錄一屬牙甲科昆蟲

TAG:昆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