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戰役中國軍隊投入5萬人 與日軍肉搏傷亡慘重 卻稱得上是場勝利

這場戰役中國軍隊投入5萬人 與日軍肉搏傷亡慘重 卻稱得上是場勝利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華中方面軍攻陷南京的同時,曾命令「以一部在揚子江左岸,佔領揚州及滁縣附近,切斷江北大運河及津浦鐵路」,(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115頁。)其目的是為了截斷中國軍隊的退路。12月14日,天谷直次郎第10旅團渡江攻佔了揚州;同時,荻州立兵第13師團也渡江西進,連陷六合、來安,20日攻佔滁縣。日軍佔領滁縣後,立即計劃以兩個師團的兵力沿津浦路向隴海路推進,以策應華北日軍的山東作戰,至1938年1月下旬,擊退了李品仙第11集團軍劉士毅第31軍的頑強反擊,連陷明光、池河、藕塘一線地區,抵達池河東岸。但此時,由於日本大本營「力圖整頓充實將來的戰力,採取極力避免擴大戰線的方針,所以決定不批准上述北上作戰」。(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159頁。)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已經察覺到華中日軍的戰略意圖,1月23日命令第5戰區「對由津浦路南段前進之敵,須固守徐蚌兩要地,非有命令不得撤退」。(《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第5卷,第122頁。)李宗仁為了加強淮河南岸的防禦,除命令劉士毅部在池河西岸設防外,又將于學忠第51軍由青島調往淮河北岸構築防禦陣地。

李品仙

與此同時,華中方面軍並沒有理會日本大本營嚴禁擴大戰事的命令,而是借口「中國軍隊把主力部署在蚌埠、臨淮關、鳳陽、定遠附近,把池河一線作為第一線陣地,逐漸增加兵力,1月下旬已達14個師、5萬人,屢次對日軍進行反擊。第13師團儘力在佔據地區內進行肅正、討伐,但是不消滅淮陽平原的敵軍主力,就不能確保治安」,(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159頁。)命令第13師團向蚌埠推進,並為第13師團增調了獨立機關槍大隊、戰車大隊、輕裝甲車中隊、榴彈炮聯隊、加農炮大隊、獨立工兵2個聯隊、舟橋部隊4個中隊、後備步兵1個半大隊、高射炮大隊、汽車2個中隊,以及飛行大隊、鐵道大隊等。(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159頁。)

進攻日軍共分成3路,從1月25日開始,日軍便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冒雪強渡池河。同日黃昏,右路之日軍由明光附近渡過池河,並向西攻擊,連陷蘇祖馨第135師梁山、五里墩燃燈寺陣地。同時,中路日軍3000餘人,坦克10餘輛由池河鎮附近突破池河後連佔桑家澗、紅心鋪,莫德宏第138師退向定遠。同日,三河集、馬家崗各有日軍千餘人向中國軍隊陣地發起進攻。從2月1日至4日,3路日軍先後攻陷臨淮關、蚌埠、鳳陽、懷遠、定遠,並開始強渡淮河。

張自忠

第5戰區為了貫徹「誘致敵主力於津浦路方面,以遲滯敵人之溯江西進」的作戰方針,決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2月8日晚,蚌埠日軍5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乘坐橡皮艇、木筏渡河,向據守小蚌埠的第51軍周先烈第113師進攻,但被擊潰。次日,600餘日軍再行強渡,周師未能阻截住,乃退至小蚌埠以北陣地固守。10日,臨淮關之敵又由晏公廟渡過淮河,牟中珩第114師在前板子、王莊陣地同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幾經血戰,陣地終於失守,中國軍隊傷亡較重。12日,渡過河的日軍由曹老集附近向第51軍側背迂迴。於是,第51軍分向澮河、解河北岸和沫河口之線退卻。13日,張自忠率第59軍到達淮河流域,部署在瓦疃集、姚集、固鎮、蒙城一線,接應第51軍。

與此同時,廖磊第21集團軍到達八斗嶺、下塘集之線,其前鋒韋雲淞第48軍已推進至爐橋、洛河一線。中國軍隊以第51、第59軍在淮河北岸節節抵抗;周祖晃第7軍、第31軍和第48軍不斷從側背向日軍進攻。2月11日,第138師5個營圍攻上窯,日軍利用市街及炮樓、圍牆抵抗,中國軍隊沖入圩內與敵肉搏,日軍300餘人向考城逃竄,外窯之日軍被殲百餘人。12日,第135師一部克複武店、考城,並在考城附近將由上窯逃來之日軍大部殲滅。同時,覃連芳第131師4個營聯合當地紅槍會,在鳳陽、懷遠一帶實施游擊,一度攻入懷遠古西門。從16日開始,第7軍由張橋鎮、老人倉一線向池河、定遠日軍展開側擊,並攻入桑家澗。日軍不得不抽調淮河北岸主力6000餘人增援考城、上窯、池河、定遠。

徐州淪陷日

當日軍回援淮河南岸時,第59軍乘機向火神廟、新橋日軍反攻,敵丟棄陣地退往曹老集。張軍分向蘇集、湖口子、曹老集、王莊之線推進,將日軍驅逐到北淝河南岸,並朝淮河北岸推進。日軍因腹背受到攻擊,無力再向北進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長、盱眙、臨淮關、蚌埠、懷遠、三十里鋪之線與淮河北岸中國軍隊形成對峙。日軍南路的攻勢受挫。

關於華中日軍退回淮河南岸的原因,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纂的著作認為,日軍「毫無進行徐州作戰以及打通津浦線的意圖」,(《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上),第421頁。)「第13師團進入淮河畔,是為了便於池河以南佔據地區的肅正,軍的意圖,是不久即退到原來位置,因為師團這樣進行北上作戰不符合大本營的意圖」,(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第160頁。)這顯然是在掩飾日軍的失敗。我們知道,日軍由滁縣向北沿津浦線推進的直線距離已達130公里,早已超出了日本大本營大陸指第59號指示「可以佔據揚子江左岸要地」的範圍,其作戰意圖顯然是向徐州進逼。如果不是第5戰區南線部隊採取的正面頑強抵抗與側背襲擊相結合的靈活的作戰方法,有效地遏制了日軍的攻勢,日軍是決不會主動後退的。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日本海軍一直以來反對侵華?他們只是興趣不在華北!
蔣介石打算與南京共存亡,為何最後卻換了一個病人來守?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