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力:減負請從作息時間開始

劉力:減負請從作息時間開始

名家經典 思享悅讀

減負請先從學習時間調整開始

劉力/文

陝西省關於科學安排中小學生作息時間的通知(部分規定)

最近在教育中恐怕談論較多的就是教師待遇和學生減負的問題了。

我是一個教師,關於待遇的問題牽扯太多,一時間也無從談起,就只好選擇減負的問題來談了。

我又是一個父親,一個基本上算負責任的家長,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來談一談我所理解的減負,我所認識的教育。

在很多代表委員們看來,減負就是要規範凈化補課市場,就是要通過考試改革倒逼教育減負。這些中,有些一直在做,或者甚至最近力度更大,而有些正在起步,相信將來一定會更好。

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我卻總覺得這些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頗有點隔靴搔癢的味道。畢竟,對於這些大政方針的內容,我們的孩子並不理解,更不可能體驗。他們其實很多時候,正處身於一片漫無邊際的謊言製造的困境中無法自拔。

當很多省份把上學時間推遲的時候,很多家長一下子都出來反對。但這種為反對而反對並不能抵消這種意見背後的善意。我很難想像,當孩子帶著惺忪的睡眼去學校的情景,我更難以理解一個每天有大量功課壓身的孩子,到底還能有多少學習和生活的動力。一幕幕自殺和殺人的教育悲劇,總讓我們驚悚,但卻一段時間後又再次深陷其中,無從選擇。

我不知道我們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們,到底出於怎樣的目的,對於本來就已經很是落後的政策永遠保持一路同行。他們難道真的沒有看到,我們的孩子已經沒有了歡樂和愉悅嗎。那種「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境界是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了。

就拿我們這個縣城為例,當年我常常需要六點多就上學,天剛麻麻亮,很多學生就已經很悲壯地穿越一片片田地,荒涼而充滿霧氣的早晨一直成為我心頭揮之不去的濃重陰雲。後來有一年,我去西安,一大早起身,看見太陽下懶散挎書包上學的學生,我驚訝地幾乎掉了下巴。那時候已經八點多,我們的孩子恐怕已經上了兩節課。

而後很多年,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呢?

我的女兒現在在小學四年級,每天早上學校規定7點40上學,班級則規定7點到校,中午11點30放學,匆忙吃過飯後,需要完成三科作業,大約得到下午1點左右,就必須匆忙出門,踏上上學的路。下午4點20放學(最近教育局要完成上學期沒有完成的抽考,無奈整個四年級把放學時間推遲到5點20),然後回家吃飯後做作業,三科作業需要做四個小時左右,很多家長說他家孩子每天得到晚上11-12點左右。而每次只要是到期中期末考試前夕,更是沒完沒了的試卷,就連孩子常常本來已經少得可憐的體音美計算機等課程也需要對語數外三科教學讓路。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我依然還記得隔壁孩子上五六年級的時候,每天晚上作業要做到12點多,所以每天晚上總會傳來家長急切催促孩子上床睡覺的聲音,裡面夾雜的是家長的呵斥與孩子委屈和無奈的哭泣。

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我們真的需要這種帶血的教育GDP嗎?

其實早在2011年4月,陝西省教育廳就已經在當年的4號文件中,用《關於科學安排中小學生作息時間的通知》對中小學校進行了重要指導。然而細察之下,卻發現這一意見中的差異化內容成為了很多地方的法寶,甚至讓很多本來就已經很脆弱的教育生態發生了嚴重的嬗變。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感覺到意見畢竟無法代替政策,更無法與強制性規定媲美。這樣的漏洞成為了《通知》的致命傷。

而後來,很多次的教育督導中,每次遇到關於作息時間檢查的時候,學校就會採用很多巧妙的辦法來掩飾。比如更改作息時間表(明面上採用一套,實質上執行另一套),在調查中更採用提前教學生作弊,統一口徑。我常常能夠聽到孩子回來振振有詞的假話,更加讓人痛心的無疑是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說謊。一次,班裡老師調查學生每天完成作業時間的時候,孩子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八點為最早,十點為最晚,這種遠低於實際作業時間的回答讓師生們皆大歡喜,卻讓很多家長痛心不已。

而後,學生面對學習就開始應付差事,甚至產生厭學棄學,作業靠抄襲,成績靠作弊,學習靠睡覺,上課靠玩手機,等等,不一而足。這應該就是作息時間帶來的負效應。

細細想來,作息時間如此的原因,根本上來講,有如下三點:

一是慣性思維所致。長期以來,我縣教育中流行的「學生苦學,教師苦教,家長苦供」的三苦精神曾一度成為座右銘,這為學習時間提早提供了土壤,而一直以來對外學習的選擇性更是讓很多的教育管理者找到了「同志」,發現了「知音」。從此這種作息上的便利就成了可以任意揉捏的泥團,越來越成為很多人的瑰寶。而另一方面,有些家長也信奉「時間就是金錢」,只要用功,學習就一定會好。作為老師們自然就認為重複了就記住了,記住了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於是重複機械的練習,粗暴無智的內容就成為了教師們的首選。

二是評價方式陳舊。很多時候,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未能改變,使得很多家庭和學校都只信奉「質量立身」,但對質量的理解卻顯然太過單一,讓很多本來有個性可以發掘的群體失去了可造之機。也使得很多孩子常常誤認為自己只需要追求成績上的高大上就可以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內容。在這些方面,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作為跟孩子們接觸的老師們自然只能選擇趨之若鶩,變本加厲在孩子身上,他們加班加點,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讓孩子學自己的課。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許本身也讓評價變得微妙。他們似乎常常只認為孩子有個好成績就不錯,卻常常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些家長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擇業觀。而讀書無用論也常常成為左右家長思維的根本,有些家長更是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輔導班,認為管個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些對孩子不負責任的粗放式管理常常也成為孩子作息時間無規律的根本。

對於減負,我從來沒有取得過樂觀的保障,我更沒有期待過那一天會有大的改觀。雖然我並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卻一直對那些高高在上的代表委員們提出的策略感到悲哀。這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一線的觀察,而真的是因為中國教育的沉痾太多,絕不是發一個文件,提一句讓人振奮的主張就能夠解決的。

近一兩年,我縣教育出現了衰退,學生大量外流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需要反思和驚醒,大概凡有辦法的家庭,包括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肯定也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身於這樣一種艱困的學習環境中。我作為一個教師,首先就很感覺到無奈,而我也時常聽到很多中小學生的吐槽,他們或希望轉班,或希望換學校,更加激烈點的,私下有殺師的衝動。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思考。

作息時間是師生共同的權利,更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根本,作為一名教師,誰其實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這樣遭受苦難,但作為一個重要的硬性評價指標,我們的教師們卻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欲罷不能。這實在是教育的最大痛苦與悲哀。

但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新時代的溫暖關懷,但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儘快聽到來自教育主管部門更加強有力的聲音,但願我們的孩子不必再深陷謊言與現實的巨大困惑和迷茫中。

我只希望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我更希望對於孩子們來講,學習可以成為一種快樂的追尋。

——2018.3.10

(聲明 : 圖文如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處理。)

有溫度,有情懷

以名家為伴,與思享同行

頭條,快報,搜狐等自媒體力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力薦 的精彩文章:

賀雲峰:記憶中的童年
王開東:好萊塢巨星沒有露宿街頭,露宿街頭的是我們自己

TAG:力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