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將是互聯網IPO大年!內容賽道最熱,三地爭奪獨角獸

2018年將是互聯網IPO大年!內容賽道最熱,三地爭奪獨角獸

3月8日,騰訊在直播賽道繼續加碼:40億元增持鬥魚,同時4.6億美元投資YY作為大股東的虎牙直播,投資多匹賽馬以拿下整個賽道是騰訊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同時,騰訊也一直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扮演「收割機」的角色,任何市場一旦時機成熟,就毫不猶豫地入場收割,比如直播市場,鬥魚和虎牙都是「准上市公司」,其已同時籌劃IPO。

上市也是2018年互聯網行業的一個關鍵詞,種種跡象表明,2018年將是史無前例的互聯網IPO大年,成百上千的億萬富翁將於今年在互聯網行業誕生。


?2018年將成為史無前例的IPO大年

鬥魚將以估值250億年內啟動IPO,上市地點可能是在香港;虎牙行動更快,最初決定在香港上市,後來轉道紐約,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申請書,最快將於下個季度在美國上市。在兩者宣布融資的同一天,曾通過與宣亞合併變相在A股上市的映客直播放出消息,籌划到香港上市,募資3億美元,儘管映客表態不予置評,顯然連融資金額和上市地都如此確切的傳言不會是空穴來風。到了晚上,則有自媒體爆出了360系直播平台花椒即將到香港上市的消息。

有人說,4家直播平台同一天曝出資本消息,表明直播的收割季到了——事實上,這個市場在已被陌陌、YY和天鴿互動收割一次了,特別是陌陌,憑藉著直播業務在過去三年時間裡,營收增加了28倍,凈利潤增長11.5倍,因此更確切的說法是,直播市場的第二個秋天到了。

迎來豐收的不只是直播市場,而是整個內容產業。去年5月我在《蘋果、騰訊股價紛紛破紀錄,2017年將上演中概股上市潮?》中表示,科技行業的上市潮已經到來,三大垂直領域將率先出現IPO上市潮:內容文娛、金融科技和共享經濟。現在看來,金融科技的上市潮已經發生,內容文娛的上市潮即將上演。

2016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只有10家,其中科技公司只有貴金屬交易平台銀天下母公司銀科控股。2017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則有15家,增加50%,新經濟公司(泛科技公司)有10家。去年赴美上市的公司,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最多,一共有6家:信而富、聖盈信、趣店、和信貸、拍拍貸和融360;教育佔了4席:博實樂、紅黃藍、四季教育和瑞思學科英語;此外還有寺庫、搜狗、百世物流、天地薈寵物、再鼎醫藥。

在港股有類似的現象,2016年只有美圖一家互聯網公司成功登陸,2017年則迎來了閱文集團、眾安在線、雷蛇和易鑫集團(汽車新零售)等4家新經濟公司。跟美股比少了很多,數量卻多了不少。

現在看來2017年的「上市潮」只是前奏。2018年新經濟公司大規模密集IPO,才真正開始,而且很可能會創造一年內互聯網公司IPO數量最多的記錄。英國《金融時報》就認為,2017年開始的各種跡象顯示,中國科技企業正開啟新一輪IPO「超級周期」,這一浪潮將持續至少2-3年,未來幾年可能公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總市值大概為5000億美元以上。


內容文娛產業領跑2018年IPO潮

如果說2017年金融科技行業已獲得豐收,那麼2018年,作為互聯網「注意力經濟」最直接體現的內容文娛產業,則會迎來上市潮。除了最近爆出IPO消息的鬥魚、虎牙、映客和花椒四大直播平台外,中國最大視頻平台愛奇藝已在2月最後一天提交招股書,確定於納斯達克上市,擬融資15億美元;二次元視頻網站B站已正式向美國SEC提交招股書,擬融資4億美元。

已經浮出水面的有6家,還有許多水面之下的內容型公司即將出水。

? 去年10月,有媒體爆料快手已基本確定在2018年上市,其在去年啟動了上市前大規模招聘,招聘廣告銷售加速變現步伐,雖然此後快手對「羅超頻道」否定了這個傳聞,不過在我看來外界同樣不是瞎猜的;

? 去年初,有消息稱一下科技「已經敲定上市承銷商,或將於年內上市」,現在看來這個傳言是假的,不過作為直播第一陣營和短視頻的老大哥,一下科技同樣可能今年IPO,避免對手搶先;

? 去年11月彭博社爆料,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在挑選投行經辦其首次公開招股(IPO)交易,可能會通過IPO至少融資10億美元;

? 最近則有了解一點資訊的消息人士,向「羅超頻道」透露,個性化資訊平台一點資訊有望搶先其對手IPO,而且鑒於資訊平台的特殊性,其上市地點很可能會是A股。

? 今年1月,據《經濟觀察報》報告,《羅輯思維》公司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醞釀2018上市計劃,並與多家券商投行進行溝通,計劃在A股上市。

? 去年8月,一直被稱作是文青聖地的豆瓣,竟然都傳出了想要上市的消息!豆瓣CEO阿北在題為《年中業務調整》的內部信中表示「豆瓣預期上市通道將重新放回境外,現金流會是獨立預算的主要管理辦法」,豆瓣同時在通過布局豆瓣時間等文化內容付費業務來增強變現能力。

此外,尚無IPO傳言的內容產業明星公司,如今日頭條、知乎也都有IPO的實力。

總而言之,目前已流出上市傳言的公司最多的都來自內容文娛賽道,驗證了我此前的判斷。當然,除了文娛賽道外,目前被傳即將IPO的還有小米、同程藝龍、螞蟻金服、騰訊系互聯網醫療獨角獸微醫(前挂號網),分屬於不同領域。

內容文娛產業迎來IPO密集潮也有其必然性。

互聯網每一波浪潮都有一個周期,最先是創業公司密集出現的「百播大戰」這樣的群雄割據,接著是殘酷的尋求出線的淘汰賽,會讓第一陣營出現,最後贏家上市拿到資金後進一步擴大優勢,乃至趨於壟斷市場,比如陌陌上市後探探只能被收購,新浪微博上市後騰訊微博團隊就面臨被解散。可以說,創業公司與產業趨勢互相成就,撐到了敲鐘的就是贏家(當然,不是終點。)

2017年互聯網金融密集上市是2014年前後的「互聯網+」浪潮的體現,因為金融是在「互聯網+」中首當其衝的市場。「互聯網+」後,互聯網行業的新浪潮,正是內容創業,今年將出現十來家文娛內容領域的上市公司就可理解了。可以預見的是AI等等浪潮未來也會出現這樣的產業周期。

正是因為上市對於產業格局的影響至關關鍵,所以現在出現了產業內一批公司搶跑的現象,很簡單,資本市場的資金是有限的,而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彈藥,誰能拿到更多彈藥,誰就更有機會贏。


三大資本市場爭奪新經濟公司

在新經濟公司進入上市的超級周期後,各地資本市場紛紛對準上市公司拋出橄欖枝。新經濟公司不只是可以給投資者更多投資標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對於提振資本市場活力有重要作用。

2017年,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都在20%左右或更高,創造了2013年以來的漲幅新高。港股牛市特徵更加突出,領跑全球,以本幣計價的恒生指數上漲了35.99%,以美元計價上漲了34.98%。這輪牛市都與全球經濟復甦、GDP增長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貢獻、特朗普新政利好有關。港股表現更加突出,則與中資「北水南下」和外資「西水東進」有關係。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新經濟類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的突出貢獻。

在港股整體市值和日均成交量佔比超過10%的「大象」騰訊,在2017年再次迎來倍增,上漲114%,成為亞洲首個市值破5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也是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在全球市值TOP10的上市公司中,名列第六,僅次於蘋果、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Amazon和Facebook。如果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騰訊很快將超過Facebook和Amazon,挺進全球TOP3公司。此外美圖、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等表現也很搶眼,這些明星新經濟公司的IPO,一定程度帶動了港股科技板塊的增長。

興業證券張憶東匯總的數據顯示,2017年港股,資訊科技業、消費品製造業(汽車領漲)、地產建築業表現最好,分別上漲了92.3%、51.3%、48.8%。電訊業、能源業表現最差,年收益為-1%、11.4%。由此可見,資訊科技已經成為港股名副其實的龍頭板塊。

美股同樣是科技板塊領漲,美股科技板塊漲幅接近25%,成為表現最好的行業,美股市值前5位全部被科技企業佔據,這幾家公司在2017年都創下了新高。新經濟特別是信息科技,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除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強生製藥和美孚石油外,已全部被科技公司佔據,包括兩家中國巨頭。

所以,資本市場都在爭奪新經濟公司。美股市場更加成熟,投資者更傾向於價值投資,對於公司組織架構形式、盈利能力等等有更好的兼容性,因此成為新經濟公司的首選。港股和A股更加穩定,同時也有日益成熟的龐大的投資者群體,對於新經濟公司也有其吸引力。不過,卻因為不接受同股不同權,或者對盈利有硬性門檻等問題,將許多新經濟公司拒之門外。2017年在美國上市了10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卻只有4家就表明這一點。

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公布了拓寬上市制度的擬定發展方向、並將相應修訂創業板和主板的上市規則,以允許具有不同股權結構的新興產業公司以及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A股市場行動也十分迅速,A股監管層已明確表態,加大對新經濟公司的支持,而且確實是這麼做的,富士康23個工作日「光速IPO」足以說明。

新春剛過,多名互聯網企業家表態希望公司能回到A股上市,讓資本市場很興奮。百度CEO李彥宏、網易董事長丁磊、搜狗CEO王小川作出回應後,馬化騰已對媒體表態「條件成熟時會考慮回歸A股市場」,劉強東則表態「只要制度允許,京東非常願意回A股」。

大佬們如此表態,一方面是響應政策號召;另一方面,則是看到360等公司在A股的吸金能力後的有感而發。不過,360吸金能力如此強是因為新經濟公司在A股稀缺,進而形成堰塞湖效應(此前暴風、樂視都有這樣的待遇)。如果有更多同類公司登陸A股,則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讓新經濟公司估值回歸正常水平,或許這也是A股監管層鼓勵新經濟公司回歸的原因。

哪些新經濟公司會在A股登陸?

儘管A股對新經濟公司已拋出橄欖枝,不過,除了給予審核方面的優待外,在制度層面還沒有變化,比如公司法對「同股不同權」有限制,證券法對IPO有盈利要求,短期內也不大可能變化。因此有分析認為,「眾多新經濟企業直接在A股IPO仍有法律障礙和技術困難,需要比照過去擬推國際板時就已研討的一些間接方式。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而不是直接發行A股將是一種可能的方式」。

不過這針對的是已在美股或者港股上市的公司,不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打通政策,都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我認為短時間內,BAT這樣的超級巨頭不大可能回到A股,反而是一些獨角獸或者小巨頭,很有可能捷足先登。

在各位大佬紛紛表態欲回歸A股後,就有媒體曝出了一份可能登陸A股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名單,螞蟻金服、新美大、滴滴、今日頭條、大疆等等都在其中,然而這個名單只是說了中國有哪些獨角獸,不能說明它們會IPO,更不能說明它們會在A股IPO。從相關跡象來看,真正有可能在A股登陸的新經濟公司如下:


當初馬雲將螞蟻金服(前身支付寶公司)從阿里巴巴分拆的唯一理由,就是政策,既然是這樣,螞蟻金服如果IPO,就很可能在A股。3月7日,有媒體報道螞蟻金服已經啟動了Pre-IPO輪融資,完成後市值將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此舉被視作是即將IPO的信號,螞蟻金服對此不予置評。也有外媒報道,螞蟻金服如果IPO,可能會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兩地上市。相信各地正在加緊爭奪這隻超級獨角獸,因為超級獨角獸更有號召力,去年登陸香港的4家新經濟公司就有三家來自騰訊系。


雖然雷軍2015年底表示小米5年內沒有IPO計劃,現在看來小米IPO已是板上釘釘——企業家都要根據市場發展形勢調整自己的決策,哪怕被打臉也在所不惜。關於小米上市地有兩說,一個是香港,一個是香港和內地兩地上市。最近《中國企業家》則報告,一位與小米有過密切接觸的知情人稱,「證監會最高層曾與雷軍面談過,小米現在比較成熟,希望能回來(A股上市)。」一位券商負責人認為,小米大概率會採用紅籌CDR的方式,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小米最快可以在下半年上市。爭奪新經濟公司,一定要先抓龍頭企業,相信A股會給小米和螞蟻金服類似於富士康的優待。


這是比較出人意料的,不過,據了解一點資訊的消息人士對「羅超頻道」爆料,一點資訊正在籌備登陸A股。一點資訊沒有四面出擊,而是專註於資訊服務,目前是國內第二大個性化資訊平台,去年被傳已完成E輪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中包括一隻政府主導的基金,估值超過10億美元,符合監管層鼓勵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的要求。而且相對於已在境外上市或體量較大的企業來講,正處在快速上升期的一點資訊拆分VIE架構回歸國內也更容易操作一些。更重要的是,一點資訊已拿到國內民營公司第一塊新聞牌照,除了在證監會政策上可以成為改革試點外,在互聯網內容服務領域的行業監管層面也更容易受到支持。目前一點資訊在牌照這個最大利好下,正在積極做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下沉,穩紮穩打,做現金流。


作為中國知識付費賽道的明星玩家,羅輯思維在從自媒體脫口秀蛻變為付費知識運營商(基於得到App)後,實現了高速成長,2017年利潤過億。向媒體爆料羅輯思維將在2018年IPO的投行人士同時透露,「投行方面曾向羅輯思維方面提出過海外上市的方案,但羅輯思維方面已經決定將上市地點放在A股市場。」,原因是其主要受眾是在A股,在A股上市可以放大和利用其品牌效應,說白了,很多A股股民可能是得到的用戶或者潛在用戶,抑或羅振宇的粉絲。


可能很多人已經遺忘了這家公司,不過作為許多人手機里必備的工具類應用,墨跡天氣早在2016年就已向A股發起衝刺。2016年工具App出身的美圖在香港IPO後,墨跡天氣也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擬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25%的股份,遲遲未能上會(對比富士康有點心疼)。今年2月,墨跡天氣再度衝刺創業板,向證監會遞交了創業板招股書,擬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25%的股份,最高募集資金3.38億元,用於App系統升級項目、墨跡科技研發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的凈利潤4729.32萬元,擁有5億多獨立安裝設備,DAU超過5000萬。

不論如何,美股/港股新經濟公司回歸都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而新經濟獨角獸和小巨頭們如果籌備IPO,在美國和香港資本市場外又多了第三個選擇。這對A股投資者也是好事:不用煞費苦心南水北下或者跨過太平洋了,投資中國新經濟,將變得更加便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超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被誤解是因缺乏殺手級應用,「寶利馬」們會解燃眉之急嗎?
從Copy to China 到Copy from China,這次輪到數字音樂

TAG:羅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