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向亞洲周邊國家出兵本意,是為了管理失業的南宋軍人?

忽必烈向亞洲周邊國家出兵本意,是為了管理失業的南宋軍人?

忽必烈侵略東亞的第一步,是文永之役(1274年)。被日本稱為元寇的蒙古,第一次侵略日本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想獲取用於火葯上的硫黃。日本是火山國,出產大量的硫磺,因而引起元人的覬覦。

兩年後的1276年,元軍統帥伯顏令南宋開城投降,這位伯顏的出身頗有意思。十二年前,他是從伊兒汗國來到大都的外交團員之一,忽必烈接見這位青年,見他相貌十分機靈,便把他留在身邊,當作家臣。當時伯顏才二十八歲。

而且,伯顏雖是蒙古貴族,卻是波斯人。他在三十八歲那年,得到忽必烈的欽點,擔任進攻南宋的作戰統帥,而伯顏也不負所托。從這裡看得出忽必烈拔擢人才時不問出身的彈性。

侵攻南宋,將中國全土納入管轄自是不在話下,不僅如此,讓南宋首都臨安(杭州)和平投降的策略,也展現了忽必烈非凡的政治力。因為與宋王室一同逃到海上負隅頑抗的臣子只有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南宋的官員和軍人留下來,若是不好好處置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滿分子,何時造反都未可知。

因此,忽必略大力發展出版圖書事業,認為既然已將南宋全土握在手中,接下來就應該振興文化。他設立官營的出版機構,讓身為知識分子的南宋官員成為出版人員,此舉造就了大量漢文典籍的誕生,不但有多部大字本、小字本,還有類似百科辭典的《事林廣記》 。後來,方便攜帶的小字本傳到日本,豐富了五山文化。

另外,軍人是造反的種子,比官員更難處理。因此,忽必烈陸續向亞洲周邊國家出兵。總而言之,開戰的目的,就是把失業軍人送到殖民地去。也許第二次侵襲日本的弘安之役(1281),也是這個企圖的一環。

之後,忽必烈利用南宋的船隻與軍人,攻打了緬甸蒲甘王朝,隨後又侵略越南和爪哇島。但是,除了緬甸之外,其他地方都遭遇激烈的抵抗而失敗,也許可以說忽必烈的野心並未達成。

但是,冷靜地想想,如果把攻打亞洲各國的本意,解讀為管理失業軍人,防止其造反的話,戰爭的成敗就沒那麼重要了。畢竟其目的就是讓軍人們沒有太多空閑去胡思亂想。

有個研究可以做為此說的佐證。九州大學名譽教授服部英雄在其著作《蒙古來襲》中寫過,雖然蒙古與日本交戰,但雙方的貿易量不僅未見停頓,反而增加了。雙方反目只有短短一瞬間,而且忽必烈也依舊讓日本船入港,也許他認為貿易和戰爭是兩回事吧。這件事應該也可做為推測忽必烈攻日真正意圖的史料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有熟悉這個地方的嗎?這裡有一處旅遊聖地,你想去看看嗎
一場勝利,卻為南宋打開了通向地獄的大門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