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擊日內瓦車展: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唱主角

直擊日內瓦車展: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唱主角

3月6日,作為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並享有「世界汽車潮流風向標」之稱的日內瓦車展正式拉開序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日內瓦車展上看到,混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展出的比重在明顯增多。

隨著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日內瓦車展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舉足輕重,在汽車電動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廠商意識到,不應錯過每年年初發布新品的絕佳時機,其中也包括中國車企。

早在2010年,比亞迪便攜旗下新能源車型參展,以展示我國汽車製造業在研發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進步。時隔8年後,諸如正道、綠池、泰克魯斯·騰風、遠景等新勢力造車企業相繼參展。

參展的新能源車企增多,不僅預示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會日益激烈,而且將有望改變現有汽車格局。相關統計顯示,到2025年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劃銷量,總計達到570萬輛到820萬輛。

當天,正道汽車首席執行官徐建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參加日內瓦車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所有的汽車展裡面日內瓦車展是比較革新的,特別是新的技術與新的概念,在全球範圍內的關注度也是比較高的。目前正道參加的車展有兩個,一個是日內瓦國際車展,一個是北京車展或者上海車展。」

傳統車企「轉型倒計時」

自2016年起,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此後在產能和市場佔有率上均取得一定幅度提升,並且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廠商逐漸加大全球範圍的布局與投入,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各自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

在本屆日內瓦車展開幕前夕,大眾集團攜旗下多個品牌全新車型首發亮相,並發布名為I.D.VIZZION的概念車。在發布會現場,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表示:「到2022年,大眾集團將投入超過340億歐元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搭建數字化網路以及全新的移動出行服務。同時,之前發布的『Roadmap E』戰略正在快速、穩步推進中,大眾汽車集團希望推動電動汽車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早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大眾集團發布了「Roadmap E」戰略規劃,將在新能源領域投入200億歐元,計划到2025年推出共計超過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對比來看,大眾主要在投入資金有所增加,將「未來移動出行」項目的成果納入到大眾汽車集團未來產品和服務的規劃與研發中。不僅如此,大眾集團旗下多個子品牌也相繼發布概念車型,如奧迪e-tron SUV量產版、蘭博基尼Terzo Millennio、賓利添越PHEV、斯柯達Vision X概念車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日內瓦車展上全球首發斯柯達VISION X概念車,採用了可持續發展的驅動概念,用壓縮天然氣、汽油雙燃料發動機搭配電動機的混合動力系統,提供快速平穩的動力輸送和更高的靈活性,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不到90克。

對此,斯柯達汽車CEO梅博納表示:「通過斯柯達VISION X概念車,我們向市場展示了關於現代城市跨界車的願景,僅從這款車型的外觀設計,就能看出這款斯柯達是SUV家族的第三位成員的特點。憑藉這款新車型,斯柯達品牌將會吸引更多的客戶。」

此外,捷豹路虎、日產、現代等多家車企也均在車展上有概念車或者量產車亮相,如捷豹推出的首款純電動跑車型SUV I-PACE。作為捷豹PACE家族最新成員,捷豹I-PACE於3月1日在奧地利格拉茨完成全球線上發布。

但不同於德系、美系車企,日本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戰略更側重技術路線的選擇,豐田將其推廣的混合動力技術和燃料電池汽車的規劃分為短、中、長期三個階段。本田則通過與通用的合作,將燃料電池車作為汽車「風口。」

目前豐田已推出世界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本田的燃料電池車Clarity也已限量銷售。現代汽車則在本屆車展上帶來旗下氫燃料電池車Nexo車型,新車採用氫燃料電池驅動,該車型的NEDC工況續航里程可達805公里。

多路線共存

中國的新創車企,比如樂視、蔚來、奇點、正道等,都在尋找國際機會,但真正走向國際舞台卻並不多。

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為,類似特斯拉的中國新勢力造車企業,在日內瓦參展意義並不是很大,也沒有必要在國外布局。但接受採訪的車企內部人士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徐建國表示:「整個汽車的展覽歷史上,日內瓦車展有非常多新的技術與新的理念率先發布,並受到很高的關注,之所以來到這裡,更多的是理念交流與拓展。」

其實,在理念和路線選擇上,針對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業內一直存爭議,認為短時間內續航里程和安全等問題很難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因此,混動汽車以及增程式電動車成為部分企業研發的重點對象。

上述問題在國內表現得尤為突出。事實上,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的驅動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明顯。公開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和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但相比近3000萬輛燃油車的銷量,差距仍十分明顯。

如何依靠市場驅動來帶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成為車企新課題。「純電動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有里程焦慮問題、充電網路不足的問題。假如純電動充120度電,每天只用10度,電池包自身很大,本身在車上增載入重,載重也是浪費電能的。同時電池的製造本身就需要稀缺資源,比如鋰、鈷等等,所以純電動車並不環保,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過去十年里一直堅持增程式電動車的原因。」徐建國說。

然而,在現實中卻看到另一種現象,隨著大眾、寶馬、福特等車企加大新能源領域的投入,一直以來堅持混動和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的日系車企也改變了戰略,如豐田專門成立了純電動汽車事業部,本田也加強了在電動化方面的發展力度以及動態充電技術上的研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頭條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飛上太空 SpaceX迎高光時刻
美國計劃對自動駕駛卡車和公共汽車立法

TAG:車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