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善護念、善護命」?佛教我們,藏六如「龜」

如何「善護念、善護命」?佛教我們,藏六如「龜」

我們一個念頭從心而起,包含了二種覺察。有心的人,覺察到一個念頭才起來,下一個念頭就不會去相續了,這樣就不構成過失。所以,禪門中說,「不怕念起,唯慮覺遲。」

又說,「瞥起是病,不續是葯。」是因為一個念頭生起,就是罪業生起的時候,只要不跟著念頭走,不去接續,就好了。就像明鏡一樣,有事情來就照,事情過去了也不留,只是不受,任何事情都處於「無心」的狀態,見好不歡喜,見不好也不嗔恨。這樣便可做到「無念」了,無念之念,就是正念。只要正念現前,那麼識念自然也就不能染污了。

所以,對於初發心的人,首先要能「攝念」,做到收斂心神,一心不亂,這是入道循序漸進的途徑。正如經論所說,「攝心一處,便是功德叢林。散慮片時,即名煩惱羅剎。」

又說,「心王假如正的話,那麼六臣(眼、耳、鼻、舌、身、意)就不會邪惡。識意昏沉,那麼它的主人就會不明察。」

那麼,我們這個「國王」(心王)應當如何制服和駕馭「六臣」(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使之不要馳散,不要隨逐外境,起種種分別,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寧?

在《法句經.心意品》中有一個故事,故事中的譬喻,就教導我們如何善護念,善護命。

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修道的人,在河邊的一個樹下學道。在十二年的時間裡,無法消除自己的貪想,心神遊離,意識散亂。心心念念在六欲中(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

見到青、黃、赤、白及男女等色,而生貪著。

見到端容美貌而生貪著。

見到行步進止,含笑嬌態等而生愛染。

於巧言美語,適意之音聲,清雅之歌詠等,而生愛著。

於男女皮膚之細軟滑澤等而耽染。

見到男女可愛之人相而貪著。

在靜坐時,雖然身體靜止不動,但卻心猿意馬,內心躁動不安,無法安寧。因此在十二年的時間內,都不能得道開悟。

佛陀知道情況後,知道此人可以度化。便化作沙門(出家修道的人),走到了這個修道人的處所,在樹下與他一起夜宿。一會兒,夜幕低垂,明月高掛之際,兩位比丘共同看見一隻烏龜,從河中慢慢的爬上岸邊,而遠處正來了一隻飢餓的水獺急於尋找食物,水獺看見烏龜,張口就咬;烏龜為了保命,急急忙忙將頭、尾、四肢往殼內收。

水獺以前爪撥弄龜殼,發現莫可奈何,就漸漸遠去,當水獺離開之後,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的烏龜,也緩緩將頭尾、四肢向外伸展,最後又爬回河中。水獺無可奈何它,烏龜因此脫離了危險。

修道的人,看到這一幕,就向佛陀變化的沙門說到,「這個烏龜有保護自己性命的盔甲,使得水獺無法吃掉它。」

佛陀變化的沙門回答說,「我看世間的人,還不如這隻烏龜。他們不知道無常的道理,不知無常鬼時時窺視自己,想要奪取自己的性命,反而任性放縱他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造做種種惡業,使得煩惱魔、死魔、病魔等外魔有機可趁,就這樣隨著業力的牽引,一旦形體壞滅,神識離去。便會經歷無窮無盡的生死,在六道中輪迴不息。種種數不盡的苦惱,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意無法作主造成的。你應當自我勉勵,善護根門,求得平安」。

佛陀變化的沙門接著以一首偈,勸告比丘說,

「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要像烏龜那樣保護好自己的六根,不要受外在六塵的傷害。嚴格遏止私心雜念,像守城防敵一樣。智慧和魔鬼時時都在作戰,只有智慧佔了上風,才能免除禍害。

比丘聽聞此偈語,心開意解,斷除對世間色、聲、香、味、觸的種種貪求,專註一心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凡夫堅執五蘊為實有,起貪瞋痴三毒、造殺盜淫三業;

若能提起覺性,緊守六根門頭,把平常向外攀緣、分別造作的這一念心不斷地向內收,不攀緣、不執著、不起貪、瞋、痴煩惱,反聞聞自性,即反過頭來觀察這能見能聞的到底是誰?

每天觀察:耳聞聲、眼見色、鼻嗅香、舌辨味、身受觸、意思慮,這一舉一動,乃至揚眉瞬目,時時起覺性之用,自性本具的慈悲、智慧,自然顯現。

一心不動而覺性常靈,覺性常靈而一心不動。因此,只要制心一處,做到一心不動,六道輪迴就會停息。那麼一切境界魔也奈何不了你,拿你沒辦法了。--根據《宗鏡錄卷第三十八》整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唯識學 的精彩文章:

TAG:唯識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