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製是你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一步

自製是你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一步

在學習時無法專心,做作業時總想偷懶,像這種缺乏自制能力的事恐怕是當今很多學生都會面臨的苦惱。

自制能力是一種使人能夠控制情感和想法、適時地改變行為的心理過程。

嬰兒在他們想要某物的時候,可以耐心等待一小段時間,這是自制力。

青少年能夠運用技巧來管理負面情緒,這是自制力,比如,當他們生氣時,會到操場上走一走,打打球,散散心。在他們難過時,會做一些分散精力的事情,寫日記或結交新朋友。

傳統的心理學觀點認為自制力是一種有限的認知資源,剋制某些行為會消耗這種有限的資源,一旦自制力耗盡,人們便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這一模型遭受到了不少質疑:認知資源會像人體能量(碳水化合物)一樣被耗竭嗎?那麼它又是如何被補充的呢?

事實上,以往的實驗中並沒有觀察到「自制力資源」的減少過程,心理學家因茲利奇認為,人們在感到疲勞時之所以很難維持自制力,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是因為他們不想控制:至少在某些情況下,與「得做(have to do)」的事情相比,人們更願意選擇自己「想做(want to do)」的事情。

所以,一般程度的疲勞絕對不是無法自制的理由。

總的來說,「得做(have to do)」的事情大多數是來自於外部要求的,出於職責或要求,比如家庭作業; 「想做(want to do)」的事情往往是出於個人的興趣或喜好,比如玩遊戲。

舉個例子,就好像游泳,若是游泳是你自己喜歡的活動,你就是喜歡在水裡的感覺,那麼游多長時間都還是想繼續游的,只是會受到體力限制;但是若是為了減肥去游泳,不多一會兒就累了,不想堅持於是上岸休息了,而且很難控制游泳後的飲食——往往比平時飯量大,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越減越胖的原因。

從「不得不做」向「想要做」轉變的動態過程中包括動機、注意力以及情緒三個方面的變化。

其實就是解決「為什麼要做」、「怎麼做」、「做了會怎麼樣」三個問題,三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為了自己做」、「認真做」和「做了自己會有成就感」。

既然如此,自制力可以鍛煉或者增強嗎?

在實驗室里,心理學家讓被試堅持使用不利手。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這些人在其他方面的自制力也得到了提高。

這一實驗證明,實際上自制力是可以增強的,可以通過養成某個與平時習慣相悖的新的習慣,比如早起,以此作為一個強大的暗示,能夠幫助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時刻謹記著自製自律。

除了這一點,增強自制力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的方法。

轉移你的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怎麼增強自制力的?

即使棉花糖就擺在眼前,如果你轉開目光,在內心想像自己身段健美、眾人讚歎的情境(越真實生動越好),你就更可能放下糖果去運動。等你到了操場,再跑回去吃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要抵抗誘惑,先讓自己的身心遠離誘惑。

對未來擁有信心

當你心懷感激時,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情會有一個更好的預期,堅信「克制終有回報」,由於這份信心,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畏懼自然而然就減弱了。

我們的「理性決策」, 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建立在對未來的信心上。如果你對未來的預期近乎慘淡,你就更不願忍耐,甚至選擇「破罐破摔」。

避免悲觀情緒的影響

為了提高效率,有人曾經試過 「把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度過」,結果十分不幸,適得其反。

悲觀是雙刃劍。一方面,悲觀使人更客觀,更少偏見,更傾向於自省。另一方面,悲觀可能帶來悲傷情緒,而這種悲傷情緒則會削弱當下做出「長遠決策」的能力。

所以,還是樂觀一些比較好。

增加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今天可能被欺騙,明天可能被出賣……類似的缺乏安全感會大大影響決策。

你很可能教育和收入都在平均水準以上,四肢健全,五感俱在,有不少時間可自由支配,生活里充滿值得感恩之事——只是你大多未察覺,你生活的環境已經是一個安全係數較高的環境了。

如果你是家長,「不欺騙」應是教養中的重要原則。如果你已成年而身邊環境充滿欺騙,建議你努力離開這個環境。

自制力對人的注意力、獨立性、學習以及社會發展都有很大影響。尤其對於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之外,良好的自制力還可以讓他們在跟同伴和成人交往溝通的時候更熟練和成熟,更容易獲得友誼,更容易對事情集中,更快學會新的東西,以及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問題行為和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就更少。

所以啊,自製就是你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傑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成傑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