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晏幾道的一首詞,生動傳神,真摯感人,體現了小晏的獨特詞風

晏幾道的一首詞,生動傳神,真摯感人,體現了小晏的獨特詞風

晏幾道雖然出身豪門,然一生仕途落拓,晚年由乾寧軍通判轉開封府推官。晏幾道高傲獨立,亦不依傍權貴,惟寄其志於文章翰墨間,歌其情於樂府詩詞中。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宋代: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這首《蝶戀花》大約是晏幾道返京後思念江南故人所作。上片開篇以「夢入」二字帶起,前三句皆圍繞詞人之夢境展開敘述。「江南」作為這虛幻夢境之舞台進入詞人的視野,「煙水路」則營造出一種迷濛空幻的氛圍,緊接著下句「行盡江南」以「行盡」借言詞人用情之深,「而不與離人遇」之「離人」兩字帶出了傷別之情,在夢中未遇故人之境況為其現實當中的銷魂惆悵之感埋下伏筆。「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此二句作了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轉換,在夢境中,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無處言說,這使得詞人醒後更添悲傷悵惘,也只好無奈地責怪此情誤耗自己的心神了。此處「消魂誤」故作無奈語,對上片情感作一收束而欲待下片情感的爆發。

下片「欲盡此情書尺素」盪開上片的無奈抑鬱之感,而將此滿腔無處言說的深情作進一步推展。「此情」與上片無處說的離愁別緒對應,而「欲盡」可見詞人用情之切,迫切地要將此夢中之深情化為現實中的書信,一解相思之苦。但事實上「浮雁沉魚」更可能是指向一種心靈上的阻隔。更何況此情發端於虛幻之夢,本也是「無憑據」可言。如此可知,此深情也不過是空托於無情的現實當中了。無情和深情的衝突,迫使詞人最終「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此情既然書寫不得,也只能借秦箏斷腸之悲聲表達難言之愁情。因詞人用情之深,即使彈遍所有曲譜也未見得能消解其內心的痛苦。此詞讀後使人不禁感嘆道:夢境雖幻化,此情最真醇。

總體而言,晏幾道這首詞不落上片布景下片言情之格套。除了首句外,景語一步步淡去,不待下片換頭則已經在上片收尾處言其失落惆悵之感。於下片其情感之表述更是一變「消魂誤」之無奈,執著地言說其情之深之切之苦,實為景語之淡化,而情語之突顯。其表達手法之高妙,誠如唐圭璋說言:「寫來層層深入,節節頓挫,既清利,又沉著。」

當然,此詞若以情景相協之理而言,則少了幾分紓緩、委婉和含蓄,然若從晏幾道內在的情感世界作為切入點觀之,變化跌宕而甚有頓挫之感,亦由此得見晏幾道「豪士」之面目了。及觀其《小山詞自序》云:「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既然知道境緣無實,又何苦感嘆之而徒增惆悵呢?由此可見,晏幾道之情既非可待追憶者,亦非欲說還休者,而是一往而不可止者,亦可謂痴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唐代韋應物一首抒發自己胸懷的詩,後世評論頗具爭議
蘇軾最豪放曠達的一首詞,超凡脫俗,富有哲理,值得細品!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