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貪污就不能活,不強搶民女就得死:宋代開國大將們的悲劇

不貪污就不能活,不強搶民女就得死:宋代開國大將們的悲劇

先講一個和諧的故事

「杯酒釋兵權」作為大宋開國後重要的政治事件,在後世廣為流傳。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趙匡胤在大宋的東京汴梁集英殿,舉辦了一個危險程度僅次於鴻門宴的酒會,用來招待手底下手握重兵的大將們。酒過三巡後,趙匡胤就開始抱怨:「天子這個職業,不好乾啊!害的我整晚的失眠。我老趙要早知道這崗位是這樣的,哪怕餓死,死外邊,從這跳下去我也絕對不當這個皇帝。」

將軍們滿臉蒙圈的看著自己家傻皇帝耍酒瘋,只有石守信這個缺心眼的捧哏,配合了老趙一下,問道:領導你這是怎麼了?怎麼心理壓力這麼大?」

趙匡胤立刻酒醒了一般,饒有深意的說:「我這是擔憂啊,你們說,我這個位置,大家是不是都想坐啊?」

諸位將領聽了,立刻驚出一身冷汗,酒都醒了,連忙下跪否認: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聽到大家表忠心,還是搖了搖頭,說了一句更誅心的話:「就算你們不想,就怕到時候黃袍加身,也不得不反了。」

這下大臣們更加驚恐了。卧槽,老趙這是什麼意思?他今晚是想跟我們撕破臉了?他難道真的不顧當年我們在陳橋驛支持他上崗的功勞?

眼看把武將們唬的差不多了,趙匡胤忽然樂呵呵的又對他們說:「人這一生可短暫了,像白駒過隙一般,咱把腦袋別在褲腰上,不就是想求個富貴么?只要你們放棄兵權,你們要的富貴,我給你們。這樣我又不用擔心你們造反,你們又不用害怕我的猜忌。我們相安無事,豈不美滋滋?」

看著老趙說的這麼直白,想想自己不答應的後果,眾將別無他法,只能「高高興興」的叩首謝恩。當真是「臉上笑嘻嘻,心中MMP」!

於是從此,宋太祖趙匡胤,加強了中央集權,收回了兵權,而開國大將們,則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君臣相得,互不猜忌。

看看,《宋史》上記載的多麼和諧,開國將軍們「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

這個故事很美好對不對?可趙匡胤真的僅憑一頓飯就解決了改朝換代的危機?皇帝對將領們的猜忌就真的這樣結束了?這些將領們真的從此高枕無憂了?恐怕並沒有!事實上對這些開國將領來說,惡夢才剛剛開始。

陳橋兵變

趙匡胤和武將功臣集團

自從李唐王朝崩潰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五個朝代,十多個政權,藩鎮割據。短短53年間換了12個皇帝;而促使這一王朝快速更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唐末節度使制度。當時的軍閥安重榮,曾經赤裸裸的闡述了一個道理:「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可見對於宋初的武將而言,只要兵強馬壯,皇帝都可以做,更別說區區唾手可得的富貴。趙匡胤拿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兵權,再把他們原本就可以取得的富貴用「賞賜」的名義,居高臨下的「賜」還給他們。你覺得那些將領們心裡會怎麼想?

大概想的最多的就是:弄死這個姓趙的,我們再換個老闆。

對武將的心思,趙匡胤內心底還是有點13數的。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宋太祖趙匡胤都在做兩件事情:一方面他需要這些將軍們帶兵去掃平天下;另一方面,他需要再掃平這些幫他去掃平天下的將軍們。

所以歷史總是不能細讀:當你細細品味《宋史》時,就會驚悚的發現,原來隱藏在「明君能臣,兩不相疑」的表象下,宋初的歷史,簡直是大宋開國將軍們的血淚史。

石守信

可憐的宋代開國將軍們

公元961年的「杯酒釋兵權」,只是一個開端。為免大家看的頭昏腦脹,所以考據君根據時間線,為大家梳理了一下,趙匡胤這個不殺功臣的仁君,是怎麼「消除」開國大將們威脅的。

石守信自晦保身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最早發現趙匡胤想要「黑吃黑」的,就是他的義兄弟石守信。作為老哥們,他能不知道老趙的德行?

於是北宋年間醫學界「典型的精神分裂案例」出現了。從來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不求奢華的石守信,似乎「杯酒釋兵權」後,一下子就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開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募民驅迫,短短數年間,竟還搜刮成了巨富,也一下子將自己一世英名毀的乾乾淨淨。(宋史載:「專事聚斂,積財巨萬」)

韓重贇險死還生

可似乎石守信的所作所為,還沒有引起宋初大將們的警覺。

乾德元年(963年)春,這一年,宋太祖祭祀的時候,有人誣陷韓重贇意圖不軌。且不管這一條信息是真是假,至少趙匡胤當時的第一反應就非常值得玩味——絲毫不做審訊,就想下令殺了韓重贇。幸好身邊趙普趕快拉住他,悄悄的問他:「如果你僅憑讒言就殺了韓重贇,恐怕人人都會自危。(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言下之意,你難道不怕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們,因恐懼聯合起來造反嗎?趙匡胤這才打消了念頭。於是韓重贇逃過一劫,卻因這個讒言,被趁機貶職外放。

老將抱病上陣

韓重贇這件事也給了趙匡胤一個提醒:他弄死功臣們,必須得有方法,不能胡來,不能讓武將們兔死狐悲。不過,他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公元963年正月,張文表作亂,為了討伐他,趙匡胤找了一圈後,結果在滿朝大將中偏挑了慕容延釗去平叛,而大將慕容延釗此時已經51歲了,重病在身。趙匡胤怕其不奉命,還特地下詔,要求抬著他出征。(時延釗被病,詔令肩輿即戎事)這事情做的就有點噁心了,結果同年十二月的時候,慕容延釗果然就病死在戰場上。

趙匡胤「聞其卒,慟哭久之」,也不知道早幹嘛去了。

王全斌縱兵亂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天,開國大將王全斌平定蜀地後,立下赫赫功勛的他,在看到石守信,韓重贇和慕容延釗的下場,無奈的對身邊的人說:「我聞古之將帥,多不能保全功名,今西蜀既平,欲稱疾東歸」可惜朝廷不允許他請病假回家。於是史書上又多了一個精神分裂者:為了自保,原本被世人稱讚「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的王全斌,人格分裂開始「坑殺降兵,擅開公帑,廣納貨財」,最終導致後蜀降軍復叛。這件事情傳到大宋朝庭里,大臣們紛紛要求嚴懲他。(《宋史》:百官定議,全斌等罪當大辟,請准律處分)結果趙匡胤逮到機會又做了一個好人,下旨:特從寬貸。於是,王全斌從一代儒將,變成了萬民唾罵的殘暴之徒。

宋太祖

張瓊受讒冤死

解決掉以上幾個麻煩,讓他們再也不可能登高一呼,改朝換代後,趙匡胤感覺自己的底氣又足了一些,於是開始放飛自我,而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張瓊。

宋代開國將領張瓊,以驍勇善戰聞名。當年在戰場上,還曾經救過趙匡胤的性命,身中數箭掩護宋太祖撤退。就這樣一個開國功臣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乾德三年(965年),張瓊因為看不起趙匡胤身邊的兩個親信,史珪和石漢卿,於是這兩人恨張瓊入骨,所以兩人誣陷張瓊謀反。於是張瓊就被處死了!是的,你沒看錯。就這麼簡單,直接,沒有拖泥帶水的處死了。

《宋史》:賜死於城西井亭。

估計連張瓊自己,死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這簡直太滑稽了!一個開國將軍,就這樣死的不明不白。死在兩個小人物一句誣告上。沒有證據,沒有證詞,沒有朝議論罪,英明神武的宋太祖,似乎一下子就昏了頭,迅雷不及掩耳的賜死了他。當然,事後宋太祖表示:「甚悔之」

張美強搶民女

看到老趙這麼放飛自我,張瓊死後,其他將領嚇壞了。紛紛開始人格分裂,自我病變。

乾德五年(967年),張美移鎮滄州時,宋初又出現了一個精神分裂的將領。

張美這個人,宋史里說他「少善書計」,所以一直乾的是軍中後勤的活。「經費無闕,美有力焉」,也就是他能夠保證糧道無憂,從來沒有出過問題,功勞很大。最能證明這個人廉潔的是,在為國家收集物資的時候,所有同僚都拿了回扣,只有他不要(長吏十取其一,美獨不取)。

可就這麼一個廉潔自持,能力出色的將領,剛到滄州,立刻開始為非作歹,強搶民女,搜刮百姓,糜爛地方,一直鬧到滄州百姓去告御狀為止——這得受多大刺激,才能突然間就腦子瓦特了!性情大變都不足以形容!可趙匡胤看到又「瘋了」一個,卻是完全不追究張美的為非作歹,反而給他家送了很多錢。告訴他以後缺錢缺女人了,可以跟自己要啊!搜刮百姓影響多不好啊!

王審琦飲酒暴斃

比起張美僥倖過關,王審琦就沒這麼好運了。

開寶七年(974年),開國大將王審琦,暴病身亡。

王審琦雖然死於暴病。可他的死因,很值得推敲。《宋史》記載:「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就是說他這個人,做將軍打戰行,但在酒桌上喝酒不行。如果強行喝酒,就會生病。

可是要命的是,趙匡胤「偏偏」非常喜歡和他飲酒。甚至於喝酒的時候,還會勸他說:「你的酒量是天生的,儘管喝,不要害怕。」(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

於是王審琦不得不喝。最終暴病而死。這時候,趙匡胤非常難過,立刻為他停朝致哀。還是那句話,早幹嘛去了?

混亂的五代十國

結論:開國皇帝的「小甜甜」和「牛夫人」

其實,宋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乾德四年,抑鬱而終的李處耘;乾德六年,因背傷暴斃的韓令坤等等。仔細對比後,考據君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即在乾德年間,是北宋的開國大將們集體「精神病」(人格分裂),或集體暴斃的高發期;反而是那些有污點,被萬民唾棄的開國武將們活了下來。

翻開《宋史》,細細品讀,大家也可以發現,趙匡胤這個所謂不殺功臣的「仁君」,並不比那些屠戮功臣的皇帝仁慈多少。區別僅僅在於,一個是把人殺死,一個是把人逼「瘋」。

同時,對於趙匡胤剪除功臣這一件事情,其實也不必太過苛責。不可否認,這些宋初開國大將在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里,立下大功。可造反本來就是個有付出有回報,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既然大家是因為利益才在一起的,那需要你時,喊你一聲小甜甜;不需要你時,叫你一聲牛夫人——這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據帝 的精彩文章:

盤點韓國人的祖先們,那些年被我們祖先暴揍到亡國的歷史
如果昨晚的血月,發生在古代會如何?皇帝下罪己詔,丞相自殺!

TAG:考據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