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之交的美髮時尚

隋唐之交的美髮時尚

原標題:隋唐之交的美髮時尚


這些日子,大唐天子李淵下朝回到後宮甘露殿,每每感到周遭的風景有了某種變化。這是一種積少成多的漸變,低低隱隱地醞釀到某一時刻,絢然怒放,簡素清湛的木骨絹面水墨山水六扇屏風立時叢叢簇簇,潑上了光彩奪目的艷李濃桃。


張婕妤奉召而來,在廊中風拂楊柳,施施而行,一隻金鳳銜穗揺葉步搖在濃雲般的螺髻上耀武揚威。李淵恍然大悟,「變化」原來在此——女人們的髮髻越盤越高了。



婕妤跪坐在御床下首的一方坐榻上,螺髻聳立在李淵眼前,雲端堆砌著烏亮茂盛的青春。李淵下意識地摸摸已經挑出些許銀絲的鬢髮,蹙起了眉頭,問道:「為什麼梳這樣高的髮髻?再加一支金步搖,脖子扛得動嗎?」

「嘻嘻,如今時興這樣梳髻。」胭脂在婕妤的酒窩裡張揚,破開兩朵笑靨,「陛下御極以來,宮中逐漸流行反綰髻、反綰樂游髻、半翻髻、螺髻等髮式,哪一種不是往高、往大里梳?尹德妃的髮髻比妾還高呢!」


婕妤今天格外高興,因為髮髻上這支全新的金步搖是秦王妃長孫氏送給她的。秦王妃是天子的次子——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的正妻。李世民自恃軍功赫赫,看不起後宮嬪妃,當然也包括張婕妤。他攻克洛陽的時節,張婕妤、尹德妃一干人找他索要財物,為親戚求官,竟遭到峻拒,理由是財帛和官爵要論功行賞,嬪妃及其親屬寸功未立,不能與有功將士爭利。還有其他一些齟齬。張婕妤、尹德妃等人惱羞成怒,在天子耳畔吹了不少關於秦王的冷風,終於挑唆天子痛斥了秦王幾頓。所以秦王妃在後宮勤加走動,努力彌合裂隙。



李淵無言,也不過問那支陌生步搖的來歷。他年過半百,雖然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卻是生長在前隋,見慣九貞髻、坐愁髻、翻荷髻、迎唐八鬟髻之類的低平髮式,看不太懂如今年輕人追逐的潮流了。


改天,李淵接見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忍不住問道:「最近男人戴的帽子、女人梳的髮髻爭先恐後地增高、加大,是什麼原因?」


令狐德棻略加思索,答道:「頭飾是人體最重要的飾物,象徵著國君的威嚴。東晉瀕臨滅亡時,君權弱小而臣子強橫,因此江左一帶的男女上衣小、下裳大。之後,南朝宋武帝劉裕應天受命,登基為帝,國君氣象尊嚴,衣裳的形制隨之改變。今人帽子、髮髻高大,正是陛下威加海內、一呼百應的明證。」


李淵豁然開朗:「哈哈哈!言之有理……」


他回後宮,把令狐德棻的解釋告訴張婕妤,喜得合不攏嘴,笑意給龍顏刻下深深淺淺的溝壑。婕妤忍著「陛下將老」嗟嘆,嬉笑著拔下金步搖,插在天子的髮髻上。



穗狀金搖葉在兩人放縱的笑聲中晃動,划出一道弧形的旖旎,不知不覺就跨過了十餘年的光陰……

天漸漸亮了,朝陽透進窗紗,給皇后的烏髮鑲一片金葉。梳妝婢裁雲鏤月,皇后的滿頭瀑布很快綰成了高高的半翻髻。


天子拈起一支金鑲玉鏤空梅菊墜珠玉穗步搖,為皇后戴好,左右端詳,眼神便有些微醺,得意地說:「當年我獲悉你把那支金鳳銜穗搖葉步搖贈予張婕妤那賤婢,深為惱恨。經你勸解,方才釋懷。當時我向你立誓,有朝一日,定要天下所有女子都尊崇你、羨慕你。我算是做到了吧?」


今天是大唐貞觀八年三月甲戌日(三月二十一),天子李世民從父親李淵手中接過皇位已久。不過,為了方便處理政務、接見大臣,他日常起居並不在後宮甘露殿,而是攜皇后長孫氏同住更加靠近外廷的立政殿。這是貞觀帝後生活習慣有別於開國皇帝李淵之處。


貞觀天子另一個與父親不同之處在於,他年方三十五歲,風華正茂,大唐建國那時更年輕,不滿二十,對於入唐之後的新鮮事物總是自然而然地接受——譬如女子的高髻。


皇后把兩泓秋水向天子一漾,嫣然微笑,鄭重地頷首:「哪有『算是』?分明就是。」「哈哈哈!」天子朗聲大笑。人都是喜歡被肯定的,何況這位性情好強、天生自信的天子?


皇后扶著宮婢的手緩緩起立,腹部凸出來,齊胸襦裙已無法掩飾。



正好一群宮人簇擁著兩個男孩入殿行禮,其中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瞥見皇后奇怪的腹部形狀,好不驚訝,行過禮就禁不住頻頻偷瞄。


皇后沒有在意,一邊一個牽了兩個孩子的手說家常話。


天子出去了,還有不少公事要處理,臨走對皇后咕噥:「今晚大人駕臨兩儀殿設宴,你也要出席。等辦好這些事,我們就去九成宮住半年……」

外面有一封奏表在等著他批閱。是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寫的。貞觀天子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以致朝野上下,似乎只要是能寫字的人都敢來挑挑他的毛病。


皇甫德參進諫:「陛下修築洛陽宮殿,勞頓百姓;收地租,增加了民眾負擔的數額;時下女子均喜歡束高髻,愛好鮮亮的打扮,也是受宮中的影響(言下之意:總之,我看以上三件事弄得不太好,而陛下對此應負首要責任……)」


前兩句已然令天子的舌尖泛起苦澀,「高髻」二字又躍入眼帘,化為皇后今早梳好的半翻髻,滲進腦海。他的委屈終於炸響為勃然大怒,性情中孩子氣的一面蠢蠢欲動,對房玄齡等人怒吼:「依德參的意思,國家一個人也不許役使,一斗租稅也不收,宮人一概削髮,他就順心了!朕要治他誹謗之罪!」彷彿胡說八道的是面前這些朝臣。


眾人諾諾連聲,都拿餘光斜掛著一個人——諍臣魏徵。有他在,捋虎鬚、批逆鱗的事就輪不到別人了吧……


果然,魏徵掄笏勸諫:「自古以來,上書言辭不激烈,則不能打動君王的心。即使是所謂狂夫之言,聖人也擇其優者加以採納。望陛下明斷(弦外之音:您如果是聖人、明君,就要包容德參的上表,如果治他的罪,那您是什麼?自己琢磨……)」


天子不言語了,臉上潮紅的怒色漸漸褪去。儘管他有時脾氣暴躁,但只要不被他嚇呆,掐准人中善進忠言,他還是能聽取的。


少時,天子展顏一笑:「朕如果怪罪德參這類人,今後誰還敢說話呢?」於是賞賜德參絹二十匹,回立政殿去了。



兩個小男孩恰從殿中退出,遠遠望見天子龍行虎步而來,四、五歲的男孩扯扯另一個六、七歲的袖口:「九叔,欣兒有一事不解——祖母的肚腹為什麼越來越大了?」


「欣兒」只比九叔小兩歲,卻是兩輩人。沒辦法,誰教欣兒是皇后所生的皇四子越王李泰的長子,而他的九叔——晉王李治是李泰的同母九弟呢?說起來李泰僅比李治年長八歲,可是他生育早,十二歲就使一名宮女誕育了欣兒,旁人也只能揮一把汗了……

小九叔——晉王李治也很迷惘:「我也不知。」「您問問陛下吧。」欣兒攛掇。李治懵懂點頭:「好……吧。」


「呃……」當天子聽清兒子的問題,第一反應是錯愕,接著和藹地笑出了聲,那笑聲中竟還間有一絲詭秘的邪氣:「哈哈哈!九郎和阿欣尚是純真童子……你娘腹中有你的弟弟、或者妹妹,因此鼓脹起來……」


當晚在兩儀殿,天子和皇后一起向太上皇進獻御膳及衣物珍玩,相處如家人常禮。太上皇的目光轉向皇后的同母兄長孫無忌,發表一席感慨:「當今蠻夷率服,這是自古從未有過的……」


由於天子即位前發生喋血玄武門那件震驚海內的大事,父子間也產生過極大的尷尬和不快,太上皇難免傷心。此後,他對兒子為數不多的幾次讚賞,對於天子而言都彌足珍貴。因為這表明父子關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復。


皇后拿起玉櫛,親手為太上皇梳理頭髮,柔和細膩的動作溫潤了天子的視線。而她墨玉般的半翻髻又襯得老人的銀髮皚皚如白雪。


「大人老了。」天子和皇后的心不約而同地酸疼,「太上皇曆來不願意去九成宮避暑。今後,只要我們在長安,有好的機會就陪老人高興高興吧……」


(參考史料:《舊唐書 令狐德棻傳》、《貞觀政要》、《舊唐書 魏徵傳》、《資治通鑒》、《髻鬟品》、《妝台記》等)


附:古代女式髮型不完全檔案(綜合《髻鬟品》、《妝台記》)


周文王:教宮人在髮髻上加珠翠翹花,名曰"鳳髻",又名"步搖髻";


秦始皇時期:望仙髻(神仙髻)、參鸞髻、凌雲髻;

漢代:迎春髻、垂雲髻、飛仙髻、九環髻、百合分髾髻、同心髻、欣愁髻、墮馬髻,出現假髻;


曹魏:涵煙髻、反綰髻、百花髻;


晉代:芙蓉髻、傾髻;


北周:錦絞髻


南朝梁:羅光髻;


南朝陳:隨雲髻;


隋代:九貞髻、迎唐八寰髻、翻荷髻、坐愁髻;


唐代:半翻髻、反綰樂游髻、雙鬟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鬧掃妝髻、盤桓髻(螺髻)、驚鵠髻、拋家髻、倭墮髻、解散髻(斜插簪)。



五代:朝天髻(高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將門之後,勇抗西夏,歷史上真實的楊文廣是個怎樣的人(上)
沒有婦女節的古代女性,過的什麼日子?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