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用過日子的態度,去做點東西

用過日子的態度,去做點東西

張勇,

自小就跟著爺爺學習做刀劍,

從最基礎的鏘磨、拋光開始。

初中畢業,

他沒去讀高中考大學,

而是進了一所技校,

學習冶金知識和鍛打技術。

他利用傳統工藝創作的手工刀,

在業內小有名氣。

這是一門冷硬生僻的手藝,

因為在流水線機器製品的衝擊下,

這種傳統手工刀的受眾太窄了。

為了讓人們喜歡上這項傳統的手工藝,

他將古老的手鍛工藝與茶藝術、刀劍文化結合起來做。

茶刀藝術

茶刀藝術

比如飲茶時,

堅硬的老茶磚、茶餅,如果用錐子或菜刀去劈開,

容易碎茶且略失雅觀。

而用茶刀撬茶,在輕鬆優雅的同時,

又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的韻味和文化底蘊。

「匠人工坊」茶刀工藝品便應運而生。

其中最大的挑戰,

是不能僅憑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去做。

一把茶刀如何才能有神韻,

需要從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里汲取精髓。

張勇生活在保定易縣的易水河畔,

《狼牙山五壯士》的大義凜然,

《荊軻刺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從小被這種英雄氣節耳濡目染,

他設計出了作品《狼牙》、《荊軻茶劍》。

《狼牙》

《荊軻茶劍》

他還根據泰戈爾的詩集《飛鳥與魚》,

李白《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

中國的傳統福壽文化...

研發出了一系列文化主題的作品。

《飛鳥與魚》

《長風》

《福壽》

不同於鋁合金、化學塗層、碳化纖維,

他選用小葉紫檀、花梨木、大紅酸枝等色澤溫潤的天然木材,

加之復古溫婉的造型,

把中國風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

機器幾乎已經覆蓋了各行各業。

張勇卻依然在這裡,

一點點打,一點點磨,

有讓人心力交瘁的反覆和失敗,

也有不停校準心、手協調力的堅毅和踏實。

就這樣,

活在一人一物一世界的緩慢時光里。

用過日子的態度,去做東西,

必然不如流水線機械來得快,

但卻多了一些人情味兒。

這註定是屬於少數人的愛好,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緩慢優雅的文藝范兒。

如今,匠人工坊已經走過四年。

這些藝術品,

是撬茶的工具,

也是別緻的小擺件,

它只靜靜地矗立在案頭,

便足夠獨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人工坊 的精彩文章:

工藝收藏刀是不是管制刀具?犯不犯法?
這三種刀,一定要遠離!

TAG:匠人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