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央軍裝備那麼好,面對日軍還是不堪一擊?原因很簡單

中央軍裝備那麼好,面對日軍還是不堪一擊?原因很簡單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盧溝橋製造衝突,藉此借口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戰爭,蔣介石為牽制日軍兵力,在上海郊外調兵遣將,共計兵力80萬之巨,其中包括蔣介石的嫡系精銳部隊10萬人(中央軍)。

反觀日本方面只有20餘萬人,卻膽敢向擁有80萬駐軍的上海發起進攻,讓蔣介石吃驚,不過沒多久蔣介石就開始冷笑,他準備一舉吃掉這20萬人的部隊。

可是當戰爭打響不久後,從前線傳來的消息讓蔣介石震怒,往往一個小陣地,蔣介石布置的兵力是日軍的三倍甚至五倍,然而抵擋日軍一個小時都做不到,這讓所有人震驚,日本戰鬥力難道真的有這麼高?

在此後的戰爭中,不論是川軍、湘軍還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中央軍,全部不是日軍對手,最後蔣介石為了保留有生力量,不得不下令國民黨部隊撤退,宣告上海淪陷。

此戰,國民黨部隊損員20萬,蔣介石的中央軍更是全軍覆沒,此時所有人都有一個疑問,國民黨中央軍全軍標配德系裝備,比如衝鋒槍、各型號手雷彈、迫擊炮,裝備幾乎與日軍無異,為何還是如此不堪一擊?原因有幾個點,僅供參考。

一:裝備方面的問題,中央軍裝備的是德系武器不錯,比日本人的武器是先進,但是,打仗拼的不是武器,而是後勤補給,中央軍也正是用了德系武器,才給國軍後勤造成巨大的壓力。

德國造的武器壞了咋辦?沒子彈了咋辦?反觀日本方面,武器全部統一,最重要的是機槍與步槍的子彈是通用的,這種情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其罕見,這種優勢是中央軍沒有,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結果可想而知。

二:兵源素質,中央軍補充兵源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要求打仗猛,文化程度不高沒關係,長的又高又壯是最好的了,這樣的兵源,沒有文化的兵源,真的是打勝戰爭的根本?顯然不是。

反觀日本方面,自從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教育就普及到了每一個人,當時的中國還是晚清統治,清朝倒台後,軍閥又一直開始打仗,直到蔣介石定北,國家才統一,教育從何而來,這也是蔣介石失敗因素之一。

三:軍閥思想嚴重,淞滬會戰開始之時,蔣介石雖然是名義上的統帥,各地區的大軍閥也都把部隊交給蔣介石指揮,但這些軍閥都是有小心思的,比如說,你桂軍打仗厲害,你去打,老子不打了,保存有生實力。

這種情況直到1940年才徹底變過來,在此之前,這些大軍閥都是願意看著其他軍閥消耗武器兵源的,總而言之就是死的越多越好,唯一可以排除的軍閥就是四川的劉湘,四川的川軍沒有那麼多心眼子,出兵百萬,回來數十萬,讓人悲痛。

四:領導的不作為,在淞滬戰場,蔣介石是主帥,統領著80萬大軍,哪裡出現情況,蔣介石都要指揮一番,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蔣介石關心戰場情況,好作出正確的決策,也正是這種指揮,導致各軍、師領導成了擺設,這就叫「瞎指揮!」

反觀日本方面,侵華日軍的最高層只負責戰略決策,從來不會干擾直接帶兵作戰的將領指揮權,綜上,就是淞滬會戰慘敗,中央軍全軍覆沒之根本!

中央軍其實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可惜的是遇上了蔣介石這麼一個人。

縱觀淞滬會戰一役,中央軍的27軍(中央教導隊、直屬警衛部隊)第五軍、湯恩伯13軍、陳誠18軍,這些部隊都是讓日軍膽寒的部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心中記 的精彩文章:

日軍截獲我軍電報,所有字都認識,組在一起日軍蒙圈了

TAG:歷史戰爭心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