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贊!手術時有了這樣的「報警器」 ,醫生心裡更有底,患者手術更安全

贊!手術時有了這樣的「報警器」 ,醫生心裡更有底,患者手術更安全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指揮著身體各個器官協調、有序的工作。如果要做顱內手術,患者最擔心的是手術過程中發生意外,造成語言、肢體運動等功能的傷害。

26歲的東北姑娘曉雲(化名)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她因為腦血管畸形,突發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急需手術,可是她和父母都擔心開顱手術風險太大,一時猶豫不決。

有什麼辦法能讓患者在手術中更安全,避免誤傷?

從2010年開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手術部主任嚴敏和團隊成員一起,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在外科手術時提供神經電生理監測,一旦手術中有危險情況,監測系統就會提前「報警",避免發生誤傷。目前,這項監測已經在神經外科、骨科、甲狀腺外科等手術中開展得越來越多。

26歲的曉雲是東北人,在杭州工作。她身材高挑,皮膚白皙,是個漂亮姑娘。2月2日那天,曉雲在上班時突然抽搐倒地,一度喪失了意識,被送到浙醫二院濱江院區就診。

經過檢查,醫生髮現曉雲有顱內出血的癥狀,出血量大約在10毫升左右,位置靠近左側頂葉,被確診為「左側頂葉血管畸形"。

棘手的是,曉雲畸形的腦血管周圍伴有含鐵血黃素沉積,周圍腦組織處於相對缺血狀態,長期刺激從而引起癲癇癥狀。常規的微創手術只能止血,要徹底解決問題,預防再次引起癲癇,必須做開顱手術。

得知診斷結果,原本打算回東北老家過年的曉雲已經無心過節,連續好幾天輾轉各大醫院的神經外科。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只能做開顱手術。但開顱手術的風險較大,曉雲和父母都非常擔心。

2月7日,曉雲在父母陪同下,掛了浙醫二院神經外科科副主任醫師石鍵的專家號。就診過程中,曉雲的父母諮詢得最多的就是關於手術風險。畢竟大腦的構造複雜,萬一手術中不慎誤傷,就可能影響今後的語言、運動功能功能,甚至導致癱瘓。

考慮到手術的複雜性和家屬的顧慮,經過神經外科、麻醉科的專家反覆討論後,決定在曉雲的手術中採用神經電生理監測。

浙醫二院麻醉科主任嚴敏解釋,手術中進行神經電生理監測,就像安裝了「報警器"一樣,醫生下刀前,通過監測器的微電流刺激,如果會傷到重要的神經,監測器就會發出警報,那麼這一刀就不開下去了,避免了誤傷。

聽了嚴主任的話,曉雲和父母原本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決定做手術。

2月28日,在麻醉科團隊神經電生理監測輔助下,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石鍵一邊手術一邊注意神經檢測波紋。2根電極針放置在曉雲的頭皮上,另外8根分布在她的四肢。整個手術兩個多小時,整個手術沒有觸碰到語言運動神經,非常順利。

手術後的這一周,曉雲的各項功能都正常,昨天下午已順利出院。

嚴敏主任說,在一些高難度手術中進行神經電生理監測,相當於為患者上了一道保險,整個手術過程更安全。同時,也讓醫生在做手術過程中更有底氣,能夠更得心應手地施展醫術挽救病人。

目前在浙醫二院,除了神經外科,骨科、甲狀腺外科等多個學科也已經在手術中開展神經電生理監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你被《紅海行動》里那個身材爆好的小姐姐圈粉,為何醫生卻在為她著急……
周六愛耳日,這些醫院有講座、專家義診活動,快去

TAG:浙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