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鳳凰:不起眼的酸白菜

舌尖上的鳳凰:不起眼的酸白菜

湘西人是出了名的愛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腌制的酸菜。湘西的酸菜尤以鳳凰人製作的為代表。同樣的酸白菜,鳳凰人做出來的硬是冒一樣,它的酸白菜脆而不粘、韌而不連,是絕佳的下飯菜;它那米白色的湯汁晶瑩透亮、飄逸著濃郁的清香,十分開胃爽口。

鳳凰人有句口頭禪:三天冒恰(恰,吃的意思,感覺比用「呷」字更貼近鳳凰方言)酸,走路打撈竄(撈竄:鳳凰方言,意思為走路不穩)。這和江南一帶人常說的三天不吃青,兩眼都發青,都是差不多都意思,反映了各個地方對某種食物的偏愛。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吃酸菜,特別喜歡木易親手做的酸白菜。

看起來腌制酸白菜也十分簡單,把新鮮的大白菜洗凈,在開水裡燎(燎,鳳凰方言,意思是燙、焯)一下,略微涼後,放入老壇酸水中,不久就可以吃了。這個時間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環境溫度,氣溫越高酸的越快;二是酸水越老酸的越快。是不是技術含量並不高?但有些人就是腌不好,往往兩三次後酸水就壞掉了,難不成這酸水也有靈性?

如此看來這個老酸水就十分重要了,難怪有時候看見木易用小瓶子灌滿酸水,密封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原來是為了留下酸水之母,或者說是酸水的種子了。這是不是就是一種液體的酵母呢?其實米湯是製作酸水的上乘原料,趁著還在溫熱,把燎好的白菜放進去,蓋好蓋子(不需要蓋的十分嚴實),靜置在空氣流通的溫暖之處,一般兩三天就酸了。是不是要放點醋作引子,木易笑而不語,估計這就是秘方絕招所在了。

除了酸水要好外,白菜的選擇也很重要,不同的原材料,腌制出的酸白菜口感大不相同。農家肥、青口子的白菜最佳,施用化肥的大白菜味道就要淡多了。有時候陪同木易到菜市場買白菜,那可是考驗耐心的事。她總是不厭其煩的選擇比較,不僅僅是價位要合適,還要看是哪裡種植的,更要選擇那些體型飽滿、肉質厚實、水分適中、當天採摘的新鮮白菜。沒有合適的白菜,空手而歸也是常有的事。看來,這靈性就在於花的心思了。

以前腌制酸菜的器皿還是比較講究的,多是用手工製作、經高溫燒制的土陶罈子和廣口的罐子。愛做酸菜的人家裡自然少不了這些罈罈罐罐的。現在除了用陶器外,也用搪瓷、瓷器和玻璃的盆盆罐罐。酸水在發酵過程中容易與金屬發生反應,所以一般不要用金屬的器皿。一壇老酸水就是一個大料缸,也可用於腌制其它蔬菜,如青菜、包菜等。我感覺青菜酸,特別是用青菜苔做的酸菜,味道更濃,口感更好。唯一的問題是其酸湯水沒有白菜的亮色,觀感上要差些。

木易做的酸白菜在親友圈中十分受歡迎。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有親友們指定要木易提供酸白菜,而且要附送大盆的酸湯才行。腌制好的酸白菜可以加工成多款酸菜。最簡單的就是小炒酸白菜,酸白菜切絲或較小的段,干辣椒(新鮮辣椒也可以)切碎在油里爆香,加入切好的酸白菜,加入蒜、鹽,中大火爆炒幾分鐘就可以了。熱的時候就飯吃,冷了包鍋巴和粑粑吃,都是十分酸爽。

我最喜歡吃的是酸湯白菜,裡面一定要放幾個油爆過的青辣椒段,和酸白菜、酸湯原汁一起中火煮十幾分鐘,出鍋前撒上蒜苗段,想想都是忍不住口水直流了。如果太酸了,可加適量的清水。我更喜歡不加水的原汁酸白菜湯,其色更亮、汁更濃、味更鮮。在此基礎上根據個人口味習慣,還可以加入肉丸、黃雀(湘西地區一種油炸食物)等食材,過年的時候,把吃剩的扣肉倒進去一起煮,肥而不膩,同樣很受歡迎。

酸白菜的做法是多種多樣的,干炒、湯煮都可,熱吃、涼拌也行,葷炒、素做隨君,主菜、配菜同樣出彩。可以說是百搭百配的全能型神菜,其不同的搭配組合、不同的加工方法,都可變幻出不同的菜品,可發揮廚師和食客無窮的想像空間。它的變幻無窮,也正是中華美食文化的魅力所在。比如說,用它做的酸湯魚,新鮮酸湯燉煮的魚,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大不相同了。其肉質更加鮮嫩細實、湯汁更加鮮美入味,顛覆了你對傳統酸湯魚的認知。此外,像酸湯豆腐、酸湯羊肉、酸菜餃子、酸湯米粉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

逢年過節總少不了大魚大肉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體重會「嗖嗖嗖」地往上躥,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變。這時候,酸湯白菜就可以大顯身手了。酸白菜開胃健脾,酸湯爽口解膩。一碗酸湯喝下去,那個酸爽勁無以言表,解膩、開胃、減肥的效果還不錯哦。這東西家中常備有益無害,經常喝點酸湯,就是清理腸胃和血管,減肥又美容,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那可是一舉多得了。

記得當年木易和朋友們開小餐館的時候,酸湯肉丸是最暢銷的一個菜,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菜。一些常住州府的鳳凰老鄉專門來吃酸湯,這才是正宗的鳳凰味道。還有吃貨朋友從吉首跑到乾州,就是來買點酸白菜,要點酸湯,回去自己再腌制。這時候的酸白菜不僅僅是種美食,而是一個符號,一種鄉情、一種思念、一種回味。中華美食文化之深奧、之久遠、之寬廣,就在於他深深地根植於民眾的內心。

我們離開鳳凰二十來年了,但家鄉的味道始終在舌尖,家鄉的飲食習慣始終沒有改變,一些鳳凰的傳統美食也得到了傳承,時不時也炒幾個家鄉特色菜。所以說雖然身在異鄉,餐桌上飄來的依然是家鄉的味道。出門的人兒就像是一隻風箏,無論你飛得多麼高遠,家鄉的美食就是永不斷的線,時刻把我們與家鄉相連,這就是我們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

作者更多鄉土作品

友情鏈接

(部分圖片來自群友和網路,與文字無特定對應關係,在此特對原作者和版權所有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微信公眾號及作者。歡迎關注、評論、轉發、分享、收藏、讚賞)

看不見「讚賞」的朋友,如果覺得作者碼字辛苦,原創不易,內容尚可,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讚賞。您的鼓勵,我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翔的金鳳凰 的精彩文章:

TAG:飛翔的金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