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方缺失」是福島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方缺失」是福島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來源:世界核能

今天,是福島核事故發生7周年,本應隨著時間撫平的傷痛卻隨著「真相」的浮出而有增無減,關於福島核事故越來越多的思考,至今仍影響著整個全球核能行業的發展。

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造成後果如此嚴重的主因一直被飽受爭議,地震、海嘯固然是誘因,真正引發後續重大事故是否有人為的因素?當政府不作為、企業固守利益時,公眾的安全和利益由誰來守護?

設計存致命缺陷,無人為東電的技術把脈?

福島第一核電站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設計時並未將反應堆堆芯熔化的風險考慮在內,因此在遭遇強震和海嘯後,1號、2號和3號機組都出現了此類險情。

東京電力公司的一些高級工程師幾年前就知道該公司在福島縣的核反應堆中有五座存在可能發生危險的設計缺陷,但該公司並未完全升級這些反應堆。他們為這些核電站加上了一層所謂的「安全殼」。這個所謂的「安全殼」,就是在反應堆廠房外圍加上了一層稍微厚一點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已。之所以這個稱為「所謂的安全殼」,是因為真正的安全殼並不是簡單的一層水泥,而是包括噴淋系統,氣體交換系統,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等一系列複雜的系統和結構的。福島核電站對於反應堆廠房的這種改造,僅僅尋求心裡安慰而已。

福島核電站為應對海嘯的初始設計是基於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當時這場地震引發了3.1米高的海嘯。這場海嘯算是這幾十年來比較大的海嘯了。於是福島設計時,就將海堤能預防海嘯的高度設為5米。

福島事故發生時,根據當時日本氣象和海事部門的測算,當時襲擊日本的海嘯最高達到了39.8米,而正面襲擊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海嘯達到了15 米。這個時候,懂算術的孩子都知道,減去福島第一核電廠那可憐的5米不到的海嘯防禦能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在海嘯來臨後,幾乎都泡在了10米深的水中。

此外,海嘯還暴露了福島核電站在設計上的一個致命缺陷:電氣開關設備被安放在缺乏保護的附屬建築內,導致海嘯襲來時這些電氣開關被沖毀,令正在運轉的發電機停止發電。這一設計較新的核電站內早已進行改進,電氣開關設備與反應堆一起放置在一座堅固的建築物內。

可見,初始設計上的缺陷,再加上改造時的應付了事,已經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巨大隱患。

事故頻發仍獲權延壽,到底誰說了算?

福島核電屬於上世紀的技術,屬於二代核電技術的範疇。一般二代核電設計壽命是40年,但實際上由於核電在設計過程中把安全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經濟性放在第二位,所以一般來講,核電建設在裝備安全上的投資就要佔到總投資的15%以上。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在世界上,特別是核電先進國家,都採取了到了壽期或者接近壽期的時候,向本國的安全當局,就是許可證的主管單位提出延壽申請,提出可以延到60年或者80年。

是否能夠延壽取決於幾個因素,首先一項就是機組狀況,只有在關鍵零部件進行替換、技術改造,提交安全當局經過嚴格評審、認可,才可以延壽。

反觀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是1967年開始建設,70年併網,71年商業運行。應該說到2011年正好是40年。但實際上在服役壽期之前,機組設備已經出現很多老化現象,包括原子爐壓力容器的中子脆化,熱交換區氣體廢棄物處理系統出現腐蝕。同時,福島核電站在發生2011年3月重大核事故之前也是大小事故不斷。

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站此前也多次發生事故。

1978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曾經發生臨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隱瞞至2007年才公之於眾。

2005年8月,里氏7.2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中存儲核廢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島第一核電站6號機組曾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

2007年,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3家核電站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這家公司曾篡改數據,隱瞞安全隱患。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住蒸汽管流量計測得的數據曾在1979年至1998年先後28次被篡改。原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因此辭職。

2008年6月,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5加侖少量放射性冷卻水泄漏。官員稱這沒有對環境和人員等造成損害。

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福島核電站還是經過安全當局的評審,許可它第一個延壽周期是4年,拿到獲准延壽的牌照。也就是說,地震發生時,福島核電站4台機組還是安全持照的營運核設施!關於是否可以延壽這樣關鍵的監管評估尚且如此,反應堆安全實質評價的缺失可見一斑。

羅生門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

事故發生時,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均受損,發生核泄漏事故。2011年3月14日早晨,福島第一核電站第1號、3號機組的計量儀器藉助臨時電源暫時恢復。當時已確認堆芯損傷程度超過5%,根據當時的公司內部規程,這樣的狀態應判定為「堆芯熔化」。而在當日晚間,清水正孝通過公司公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正在召開記者會的副社長稱,按照首相官邸的指示「絕不能用(堆芯熔化)這個詞」。

▲福島核事故,21世紀人類最大災難貽害至今未消

然而,東京電力公司2016年2月宣布,發現了寫明反應堆損傷比例超過5%就可判斷為堆芯熔化的公司內部規程,並稱該規程在過去五年一直被忽略。2016年4月,東京電力公司一名管理者岡村祐一首次披露,事故發生時公司內部已明確掌握「堆芯熔化」的判斷標準。東京電力公司核能部門負責人姉川尚史上月底也公開承認,福島核事故中發生「堆芯熔化」卻不使用「熔化」一詞是隱瞞事實。

▲2012年2月9日 東京灣海底被檢測出放射性銫

被隱瞞的事實,直到事故發生5年後,由資深律師等組成的第三方檢證委員會才出台調查報告推測,清水正孝要求副社長不要使用「堆芯熔化」的說法可能是因為接到了首相官邸的指示,但未鎖定下達指示的人及具體內容。該報告最後也只是不了了之。

當前,在核事故原因尚未判明,事故追責稀里糊塗,輻射風險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災民已被告知可以返回污染的故鄉。

此時此刻,公眾的安全和利益由誰來守護?

也許從核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對事故的原因開展第三方獨立調查中可以找到答案。該委員會在向國會呈交的調查報告中,揭露了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政府、管理層以及東京電力公司相互勾結隱瞞真相的事實,直言事故明顯是人為造成的,同時指出,根本原因是缺少專業的「第三方」對事故予以客觀、獨立的評估,導致組織和管理系統支持了錯誤的決策和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核電縱橫 的精彩文章:

英國堅持建最貴核電站 沒有中國技術難實現

TAG:核電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