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中醫治療痛風的原理,預防痛風發作,首先得從飲食調理下手

認識中醫治療痛風的原理,預防痛風發作,首先得從飲食調理下手

一、 什麼是痛風?

「 痛風」病名中醫、西醫通用,痛風病,男女比例50:1,常在春、秋髮病。「痛風」病名中醫文獻早有記載,該病屬痹症範疇又稱白虎歷節,亦有認為屬於痛痹或風痹。西醫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尿酸過高並沉積於關節、軟組織、骨骼、腎臟等處所致的疾病。臨床多見下肢足趾關節的紅腫疼痛,常在夜間發作,久病可有關節畸形。

「痛風」患者深切體會到「痛風」所致的痛苦,身心備受摧殘,毫不誇張的說,痛風患者疼痛期間,風刮過來都能感到疼痛,不能動,不能碰,生活質量大大下降,這樣痛苦至極的病,近年來發病率程上升趨勢,且有低齡化趨向,已經成為常發病、高發病。

祖國傳統醫學記載中,早有對「痛風」的描述,朱丹溪《格致餘論?痛風》提出:「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己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或偏取涼或卧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地寒,瘀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認為本病是自身血分受熱,再感風寒濕所發。這與痹症中的風濕、類風濕等先受六淫邪氣不同。這與西醫論述疼痛是一致的。

二、痛風的病因可分為

1、先天稟賦不足

脾腎兩虛、氣化失職、水濕不化、濕濁內生,凝滯經脈,邪濁阻絡。

2、飲食不節

嗜食肥甘厚味,飲酒、致使脾失健運,痰濁內生,阻絡經脈。

3、外受風寒濕熱之邪

邪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流注關節,成為痹症。久痹不愈,可化寒濕為濕熱,化濕熱為毒火。

4、局部外傷,瘀血內阻

外傷刺激,打擊局部組織瘀濁凝滯。泄利受阻,閉阻關節。有形之瘀更阻氣血,導致關節持續疼痛,甚至畸形。所以說:痛風者,濁毒滯留血中不得泄利,漸積日久,愈滯愈甚,或偶逢外邪,相合終必瘀結為害;或閉阻經絡,突發骨節劇痛,或兼夾凝痰,變為痛風結節,久之痰濁瘀腐,則潰流膿濁,痰瘀膠固,以至骨節 腫痛畸形。

三、痛風的臨床分期治療

中醫藥治療痛風副作用小,標本兼治。在急性期改善癥狀,止痛為主。在慢性期和緩解期調節臟腑功能,使機體氣血陰陽平衡,從而減少複發如中醫歷來推薦的中醫膏貼療法,千萬年來一直都是備受推崇寶上絡 通萬 康 貼對骨病痛風風濕等就值得推薦在急性期,由於濕、熱、瘀、濁在血脈,所以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因此治療要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而在慢性期濕熱瘀濁在經絡,在骨節,表現為痛風石形成或關節變形,所以治療要以通絡化瘀,祛濕泄濁為主,緩解期要健脾祛濕,活血化瘀通絡。

四、痛風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保持理想體重

痛風多發生在營養過度的患者身上,暴飲暴食後也易引發痛風,痛風與肥胖關係甚為密切,肥胖度越高,痛風的患病率也越高,因此,應當節制飲食量,減輕體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痛風的發作。但要注意,減體重應當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沒有大吃大喝,反而也犯痛風。

2、合理的飲食調理

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常見的有:

主食類:米、麥、面類製品,馬鈴薯,山藥等

奶類:牛奶 乳酪

葷食:蛋類、以及豬血,雞鴨血等

蔬菜類:大部分蔬菜均為低嘌呤食物。

水果類:基本屬低嘌呤

飲料:蘇打水、汽水、礦泉水、咖啡、可可

限鹽:每日用鹽低於2-5克

增加飲水:每日3升左右,每隔一小時一杯水為宜,可促進尿酸排泄。

少吃火鍋:因為火鍋比正常進餐嘌呤攝入多。火鍋湯不能喝,易誘發痛風。

禁止飲酒:尤其是啤酒,易導致痛風發作。

3、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精神緊張

運動如散步,游泳、太極拳,動作慢時間短些。

4、心情愉快,保持平衡心理

精神壓力、心情抑鬱,導致睡眠、飲食、情緒的異常和不規律,不利於痛風的修復。好的情緒,好的心情,比吃藥還要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高尿酸、痛風來,富人病為何越來越多?這些方法降尿酸
春季痛風發作頻繁,養成「3多2少」的生活習慣降低痛風發作機會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