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奇謝幕!20張照片,回顧霍金一生!

傳奇謝幕!20張照片,回顧霍金一生!

據BBC消息,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確認。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霍金的生平概覽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童年霍金(左)

霍金的啟蒙學校是拜倫貴族學校,不過貌似他本人對於這所學校的「進步教學法」頗有微詞。8歲時轉學到聖奧爾本斯女子學校,之後又轉學到拉德雷特公校讀了一年,1952年9月進入聖奧爾本斯公校。

霍金12歲時在家中花園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牛津大學畢業時的霍金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包括de Sitter空間中的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1973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是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

霍金年輕時資料圖

1975年,霍金返回劍橋大學擔任大學教授,當時的他已大有名氣,在宇宙學的成就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和讚揚,發布的論文和研究也受到了高度關注,卓越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無數獎章。

1977年,他榮升為引力物理學講座教授,又在1980年成為第17位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這是劍橋大學授予物理學者的最高榮譽職位。

霍金任職至2009年,退休後擔任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研究主任。

霍金與家人在劍橋大學

1980年以後,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

2004年7月,他承認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是錯誤的。《時間簡史》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髮布在新浪微博的圖片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

2001年10月,又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 (The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以相對簡化的手法及大量圖解,訴說宇宙起源。

霍金資料圖

霍金亦試圖通過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國及美國發表演說,他90年代曾兩次到訪日本。

霍金曾指,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令他成了大眾媒體的寵兒。事實上,他在《星際迷航》中的電視系列劇《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也曾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其形象也在卡通片《飛出個未來》中的一集里出現。卡通片《居家男人》中則有與其類似的角色對其進行了滑稽的模仿。

2006年,他在香港透露正與女兒合撰寫一套類似於《哈利波特》、但主題是理論物理學而非魔法的小說。

網路圖片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2012年,霍金在趙曉凱收藏北京奧運火炬上蓋上了兩枚金色指紋,並題詞:「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毀所有核武器。」

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同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霍金參演美劇《生活大爆炸》

霍金中國行

1985年,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到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訪問,在科大水上講演廳做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

2002年,霍金第二次來中國,在北京、杭州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應浙江大學之邀,霍金於2002年8月9日中午12點10分飛抵上海浦東機場。在滬上停留了數小時後乘車前往杭州,入住杭州香格里拉大飯店。

2002年8月11日下午5點,霍金在杭州香格里拉接受200多位記者的採訪。

2002年8月15日上午10點20分,霍金和妻子來到浙江大學邵逸夫體育館。首先進行的是授予霍金浙江大學名譽教授的儀式,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先生給霍金頒發了證書和佩帶了校徽。11點20分,霍金進行了公眾演講。

2002年8月16日晚,霍金由杭州飛抵北京。

2002年8月18日,霍金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通過高科技的語音合成器作題為《模的新奇世界》的公眾演講,受到2000多名聽眾的熱烈歡迎。

2006年6月,霍金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時,轟動一時,被戲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

2006年6月19日上午,霍金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霍金的病情

1963年,21歲的霍金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霍金髮布在新浪微博的圖片

2009年4月6日,霍金因病取消外訪,同月20日因病送院治理,情況欠佳。

2012年1月傳出因臉部肌肉惡性萎縮,已嚴重影響其表達能力,並有可能使他無法發出獨特的「電腦聲」。

2017年7月2日,英國劍橋,英國物理學界召開「斯蒂芬·霍金75歲生日會議」,用學術研討的方式慶祝1942年1月出生的霍金進入人生的第75年。

霍金的愛情與婚姻

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Jane Wilde)邂逅於1963年的新年派對,他們在1964年10月訂婚,1965年7月14日結婚。兩人育有三個孩子,大兒子Robert在1967年出生,女兒Lucy在1970年出生,小兒子Timothy在1979年出生。

後來霍金說,訂婚給了他生存的意義——「Something to livefor.」

霍金與簡·懷爾德的結婚照

霍金的病情慢慢惡化,需要護士24小時輪班護理,其中一個護士便是霍金隨後的第二任妻子伊蓮·梅森(Elaine Mason)。那時霍金和簡的婚姻已經緊張了很多年,在一次採訪中,簡描述道,她的角色只是簡單地告訴霍金他不是上帝——「simply to tell him that he』s not God」。

1995年春天,霍金與簡離婚,同年9月與伊蓮結婚,並宣稱與自己愛的女人結婚很愉快。

霍金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在霍金的第二次婚姻後,他的家人和朋友覺得被霍金排斥在外,他們越來越擔心他會被虐待,隨後警方介入調查。但由於霍金拒絕控告,案件只好終結。

2006年,霍金和伊蓮平靜地離婚,之後霍金與簡合好,重新與孩子和孫子生活。

霍金和第一任妻子(中)

一代傳奇,一路走好!

- The End -

本文綜合自網路

編輯:小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他用十年,拍一張凳子
新京報圖片編輯李冬年度作品:一點陣圖編大叔的夜夜夜夜

TAG: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