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門中講究平等,卻因「資歷」而有高低上下之別

佛門中講究平等,卻因「資歷」而有高低上下之別

「僧」是梵文「僧伽」的音譯之略,可意譯為「和合」或「眾」等。四個以上出家人聚集在一處,才能稱「僧」,即「僧團」的意思。

後來個別出家人,也被泛指為「僧」。《僧史略》解釋:「若單曰『僧』,則私人以上方得稱之。今謂分稱為『僧』,理亦無爽。如萬二千五百人為『軍』,或單己一人一稱『軍』也,『僧』亦同之。」《行事鈔》則說:「僧亦『和合』為義。言『和合』者有二義:一、理和,謂證擇滅故。二、事和,此別有六義:一、戒和同修。二、見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養之利)。五、口和無爭。六、意和同悅。」

結跏趺坐的鑒真和尚像

同為僧,但有形象的區別。《智度論》描述了兩種僧的樣子:一、聲聞僧。修小乘三學,剃頭染衣,為出家沙門的形象。二、菩薩僧。修大乘三學,有發俗衣,為在家信士的形象。

同為僧,還有素質的高低。《智度論》分析了四種僧的覺悟:一、啞羊僧。愚痴的比丘,不知道善惡持犯,不知道隨所犯的罪而懺悔、改過,猶如啞羊至死無聲。二、無羞僧。雖然知道善惡持犯,而並無羞恥之心,不想懺悔、改過。三、有羞僧。不僅知道善惡持犯,而且能夠懺悔、改過。四、真實僧。通過修行而得道,具有聖德。

河北易縣遼代羅漢彩塑(現藏美國)

作為僧人,不同於俗子,有嚴格的戒律來約束,佛門罪科中有個罪名,叫作「僧殘」,這是一種非常重的罪。如果犯了這個罪,那麼一定要按照眾僧的意見,行懺悔法。如果不懺悔,就要以「僧殘」的罪名懲罰。所謂「僧殘」,意思是僧人幹了惡事,雖已過去,但罪孽還殘留在僧人的身中,不曾消除。讓眾僧除罪僧的殘罪,就稱作「僧殘」。

所謂「僧殘」罪,共有十三個戒的項目,一般稱作「十三僧殘」:一、失精戒。二、觸女人戒。三、粗語戒。四、嘆身索供養戒。五、媒嫁戒。六、有主房戒。七、無主房戒。八、無根謗戒。九、假根謗戒。十、頗僧違諫戒。十一、助破僧違諫戒。十二、污家擯謗違諫戒。十三、惡性拒僧違諫戒。「十三僧殘」大多與淫慾、貪慾有關。如一、二兩戒,都是指接觸異性,引起性慾,不能自持。第三戒則是指下流、卑污、與性慾有關的髒話。第四戒指比丘自我讚歎身份,以感動女性求其供養。第六戒指乞求施主造超過標準的房舍。第七戒指沒有施主而營造住房。等等。

僧團上首比丘——摩訶迦葉

佛門中講究平等,僧尼座位的席次,即所謂「僧次」,是按照受戒先後來安排的。

《梵網經》說:「若佛子應如法此地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在後坐,不問老少、比丘尼、貴人、國王、王子乃至黃門奴婢。」供養法也規定,施主不挑選哪個比丘,只要按照僧人的席次來供養,這樣先受戒者就能輪在前面了。

行腳比丘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在家居士需要如何修習佛法
一文讀懂:佛經是如何形成、如何流傳的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