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尹鴻:呼喚更多的「中國好電影」

尹鴻:呼喚更多的「中國好電影」

大眾傳播學者尹鴻講述電影的前世今生:從黑白到彩色再到3D、IMAX,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環繞立體聲,100多年裡,無論技術還是內容,電影業發展天翻地覆。

電影市場前所未有的廣闊。然而2017年我國電影票房560億人民幣,海外票房不到國內票房的十分之一。國產電影要走出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可喜的是優秀國產電影不斷湧現,比如去年的《戰狼2》,創造了57億票房神話,以及春節前後上映的《紅海行動》《厲害了,我的國》都引來觀影熱潮……

【嘉賓】

尹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任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路文藝委員會主任、中廣聯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和編劇委員會指導委員等職。先後任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播音主持人金話筒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等獎項評委。著有《百年中國電影藝術史》《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娛樂旋風:理解電視真人秀》等近20種著。

【手記】

不知有多少人上學時和我一樣,做過這件事——在課本底部,依次在每頁上畫人物的連續動作,然後再快速翻動書頁,畫好的圖像就動了起來。實際上,現代電影的基本原理基本如此,也是依靠人的「視覺暫留」實現連續的動態影像效果。

電影從產生至今已走過了100多年時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環繞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3D、IMAX,拍攝風格、演繹流派等更是五花八門,再加上體系龐大的前期後期製作團隊,星光燦爛的導演演員群體,電影已成為社會娛樂甚至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也創造了無數的熱門話題。相信不少人對2017年創造了57億票房神話的《戰狼2》還記憶猶新,而2018年春節另一部《紅海行動》也是票房和口碑雙豐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走進電影院,欣賞和支持自己喜歡的電影。

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觀影人次達到了16億,平均每人要看一次以上的電影。面對中國如此巨大的電影市場,不僅國內廠商卯足了勁,不斷推陳出新,國外廠商也是虎視眈眈,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不過作為普通消費者,我還是希望有更多像《戰狼2》和《紅海行動》《厲害了,我的國》這樣優秀的國產電影出現,因為它們弘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現的民族自豪感與主旋律極為貼合,同時對我國的文化輸出也具有積極意義。

雖然2017年我國的電影市場增長迅速,表現耀眼,但尹鴻講了另一個有趣的例子,1979年我國人口只有10億,觀影次數卻達到了290億次,平均每人一年要看30次電影。當然之所以有如此驚人數字,還是與當時的社會情況有關,在沒有電視和網路的時代,看電影是人們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

後電影時代,節奏越來越快,題材越來越多,特效越來越華麗,商業性也越來越強,因此也產生了現在的主流電影現象——爆米花電影,看的時候熱血沸騰,看過後卻難以留下深刻印象。對此,尹鴻建議大家還可以看些有深度的其他類型電影,比如藝術商業電影、商業藝術電影、作者電影等,從中你能收穫更多不同的感悟。

【實錄】

細數電影的「黃金時代」

電影誕生的主流說法認為始於1895年,由盧米埃爾兄弟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工業革命的成果轉化所致,比如電影所需的必備元素,如電、勻速運動的攝影機和放映機、化學膠片等。電影出現後,經歷了大概30年左右的「默片時期」,也就是無聲的電影。在這個時期,沒有語言,沒有台詞,只靠人物的誇張動作、大量的喜劇性題材來表達電影內容,因此故事內容比較簡單。那個時代,卓別林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影藝術家。

到了20世紀20年代前後,有聲電影出現,電影開始說話了。有兩部電影正好表現了電影轉型期的情景,一部叫《雨中曲》,美國較早的音樂劇電影,描寫了從默片到有聲轉型的巨大變革,包括演員、藝術家發生的變革。還有一部電影是2009年拍攝的《藝術家》,雖拍攝於2009年,卻是一部黑白默片,用一個愛情故事表現無聲到有聲的過渡。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又過了10年,電影從黑白又變成了彩色,成了有聲音有色彩的電影,因此許多人把1930年代到1950年代稱為世界電影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代,進電影院看電影幾乎是文化消費最主流的形式。特別是193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一次大的經濟危機,正是電影,為危機中的人們提供了精神動力,幫助許多人走過了人生的低谷。這段時間經典電影很多,如《羅馬假日》《窈窕淑女》《鴛夢重溫》等都家喻戶曉,其共同點就是灰姑娘遇到白馬王子或窮小伙遇上富家女的浪漫愛情故事,並且愛情最終戰勝了地位差異。

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從1950年開始,當時票價很便宜——1毛5分錢。中國放映次數最多的是著名的《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有的人甚至一部電影看過幾十遍都還津津有味。而中國電影最黃金的時代是1979年,那一年中國人觀影次數達到了290億次,而當時是10億人口,所以一個人一年要看30次電影。

這個數字有多麼驚人!我們來看另一個統計。2017年是我國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高速增長的一年,總觀影人次達到了16億次,平均一人要看1次以上,但和1979年相比,差距可想而知。

電影與電視的恩恩怨怨

為什麼看電影的人次前後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差異?其根源來自另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東西——電視。1950到1960年代,電視機逐漸普及,觀眾有了一個不用花錢、不用走路、不用經風淋雨,坐在家裡就可以看到影像內容的替代品。電視機的出現大大衝擊了電影,西方國家從60年代起,觀影人次就大幅下降,而中國電視機普及在1980年代,中國電影觀影人次下降也始於1980年後。

電視的普及讓電影進入了低谷,直到1990年前後,世界範圍內的電影找到了和電視不一樣的競爭方式,進入了所謂的當代電影時期。電影發生了哪些變化?

首先是電影屏幕變得更大,被拉寬,能夠展現更豐富的細節、更宏大的場面,進而產生了許多高成本、大場面製作的電影,也就是今天俗稱的「大片」。當然,近年來電影媒介又進了一步,IMAX甚至全息電影等都開始普及,這將在未來給電影注入新的發展潛力。

然後內容上有了差異。電視出現前,電影內容必須是健康和老少皆宜的,最著名的是美國的海斯法典對電影內容提出了許多嚴格的限制和審查。電視出現後,美國電影協會認為孩子們可以在家看電視,看電影是一個成年人的選擇行為,因此電影內容可以和電視不同。從1960年代開始,美國出現電影分級制度,亞洲國家和地區差不多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陸續實現電影分級。

分級後的電影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是電影題材空間擴展了,可以出現一些兒童不適合觀看的內容。二,也使得影院有了分級管理的措施。全世界電影分三大級,普通級,輔導級和限制級。後來美國進一步產生了五級,第一級是G級(普通級),第二級和第三級是PG級和PG13級(部分內容需要家長輔導或提醒),第四級是R級(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最高級是NC17級(17歲以下孩子禁止觀看)。我要提醒國內的家長,中國許多商業電影如果用美國的標準,至少是R級,有些兒童不宜的鏡頭家長會蒙住孩子的眼睛,但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好奇或不愉快,因此家長帶孩子看電影時,一定要了解電影的內容。

最後是功能上有所分化。電視出現前,電影是全功能的,除了劇情片還有科學教育、科學普及作用,甚至還有新聞類簡報,電視普及後,電影這些功能被取代了。電影也產生了新的功能,比如更加娛樂更加奇觀,要不就是更加深刻,這就是電視後時代的電影。

電影進入全球化和數字化

1990年代,電影發生了非常重要的改變,包括兩個改變。第一是全球化,它成為電影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中國第一次引進美國電影是在1994年。

電影全球化帶來了哪些影響?最大的影響在於,其主題更加適合全球不同市場的需要。非常典型的是好萊塢電影,現在好萊塢電影在美國市場的票房只佔三分之一,換言之另外三分之二都來自其他國家。美國電影讓自己的題材全球化,從而走向了世界。2017年我國的電影票房560億人民幣,但海外票房算上好萊塢發行的合拍片才40億,不到國內票房的十分之一。因此中國電影走出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中國好電影並不少,希望有更多中國人能為中國電影在未來發展而付出努力。

第二個改變則是數字化。計算機的出現給電影帶來了巨大變革,最重要的是電影製作數字化了。過去我們說電影是二度創造,第一度創造是寫劇本,第二度創作是表演和拍攝。現在電影有三度創造,後期製作。後期製作可以對電影做出巨大改變,一些對數字技術依賴度比較高的電影甚至2/3畫面都由數字重新製作合成。最典型的是《地心引力》,這部太空災難片鏡頭很少,一半以上時間只有一個演員,電影通過浩瀚星空作為背景,展現了人在宇宙中漂流的那種孤獨感。其實,這裡很多鏡頭都是綠幕前拍的,一個大的綠幕物體,所有場景都是後期合成,包括太空船、星體、宇宙等。

計算機的出現,讓電影做到了沒有拍不出,只有想不到。所以幻想類電影在這十幾二十年中大量增加,從科幻電影拓展到了奇幻、災幻、神幻、玄幻、動畫等題材,並且大量佔據暑期檔,成為是青少年觀眾最喜歡的類型。

電影全球化和數字化,使得觀影人群的組成也發生巨大變化。電視出現前,男女老少都看電影,而現在我國看電影的主流群體集中在16到35歲。這並不意味著中老年人就不看電影,只是適合他們看的電影數量不太多,比如前段時間熱映的《芳華》就很受他們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聲音也隨著數字化的進程在不斷進步,現在影院里的聲音都是7.1環繞聲道,你能夠聽到任何機械的聲音,爆炸聲,石頭、沙撞到不同質地上的聲音,分辨度已遠遠超過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耳朵能分辨出來的感覺。

爆米花電影之外的選擇

大家現在看電影,特別是一些好萊塢商業大片,是否感到節奏太快?這類電影用快速的節奏控制觀眾,跟過山車一樣,讓你來不及思考,思維和感官隨著電影的節奏推進。這類電影我們稱為「爆米花電影」,它基本上就是釋放年輕人的電影,重視發泄與娛樂,但確實沒有太多的藝術營養。

這裡我想給大家推薦一些比較有深度、有影響的電影和電影類型。我進行分類,第一類叫做藝術商業電影,看著是商業題材,比如犯罪、驚險、懸疑等,但做了藝術化處理,有著自己獨特藝術思考和藝術判斷,比如《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敦刻爾克》雖是戰爭電影,但它的藝術化處理很到位,三個不同時間,放到一個交叉時空進行剪輯,讓你感受到同樣的時間、不同的人命運的關聯性,帶有很強的表意能力。

另一類叫做商業藝術電影,其題材沒有特別大的商業性,但採用大眾化敘述,比較典型的有《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一段當屬斗琴,兩個人各彈了三段樂曲,交鋒與對決雖無刀光劍影,但拍得驚心動魄,細緻入微。

最後一類是作者電影,有非常強的作者個人表達,如果你沒有相同的藝術經驗和生活經驗,理解起來可能很困難,比如《刺客聶隱娘》。我覺得非常好,他們默默不說話的時候,我能體現他們內心的複雜。但年輕人看這個片子,覺得這兩個人相對無言,也不掏劍,也不喝酒,也不喝茶,半天不說話,累得不行,完全不明白要幹什麼。這是因為生活經驗不一樣,理解上當然就有差異。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亦錚 文/圖 編輯 楊馥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周末踏青賞花 請收好這份出行提示
周末遇上好天氣,到金堂縣金山公園綠道賞花觀水可好?

TAG:錦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