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陵地域文化拾遺》之清明銅陵民間活動

《銅陵地域文化拾遺》之清明銅陵民間活動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大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民間又稱之謂「鬼節」。春分後十五天便是清明,在農村也是春播的開始,農諺「二月清明莫搶前,三月清明不退後」。專指撒稻種(育秧)的時間界限,它對一年的收成有一定的講究。

1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因清明與寒食(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的日子接近,後兩者合二為一,寒食成為清明的別稱,也成為清明的一個習俗。清明那天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並且去給祖先掃墓。

寒食節就是上巳節。上巳,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又稱元巳。三月上巳的風俗最早起源於周朝。《周禮·春官·女巫》載:「女巫掌歲時祓除畔浴。」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可見周朝已經有上巳日祓、沐浴的風俗,作用是驅疫避邪,除去舊年的不祥。魏以後,則以三月初三日祓除,不必為巳日,後世以三月初三日為上巳節。銅陵民間,到這天,采馬蘭、香蒿葉、小蒜和米粉做粑粑吃,意為祭鬼魂,又稱之為巴魂。

2

寒食節(三月三日)的設立是紀念介子推。相傳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逼太子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避禍,在外逃亡,介子推陪他流浪達二十年左右,吃討之物先讓重耳享用。重耳流亡途中結識大批有識之士。十九年後,重耳返回國內奪回了君位,這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他執政後,對同自己患難與共的人大加封賞,卻忘了介子推。當時有人為介子推叫屈。可介子推已返回老家。晉文公深感慚愧,派人專請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從,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只隨母親盡孝道,決不入朝為官。見狀,介子推背著母親躲進了綿山。朝廷軍士搜山未果。文公下令放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可山林被燒光,不見介子推下山。最後見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大樹被活活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把燒山這天定為寒食節,禁止煙火。

3

三月初三日,相傳為玄天上帝神誕日。明清時期,順安玄帝廟設道場隆重紀念。俗稱「順安三月三廟會」。隨著時代的推移,廟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遠,從農村到城市,上到武漢,下至滬浙的商人齊集順安,廟會演變成商品交易會。從農村到城市,人們都到順安趕集,購買自己生活、農耕日用品。

至今,上巳節已被淡化,清明節卻十分重視。銅陵人把清明節上墳叫做清明,並有「前三後四」的說法,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上墳。上墳時,人們帶酒食、紙錢到墓地,將酒食放在墓前,焚燒紙錢,墳頭插上標誌,叩頭祭拜,悼念親人。

這天,家家大門插柳,小孩子胸前佩戴柳葉,婦女頭上插戴柳葉,以示驅邪。三月初三、清明這兩天民間不晒衣服,把晒衣竹桿豎起來放。清明開始泡稻種,新的一年農耕正式開始。並開始禁火封山。人們開始踏青看桃花。

清明時節,一幅春天的美景也同時展現在人們眼前。

來源:《銅陵地域文化拾遺》 作者:陳詩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銅陵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聆聽銅陵】-冬吃火鍋

TAG:銅陵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