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望江南·超然台作》朗誦:衛東

《望江南·超然台作》朗誦:衛東

《望江南·超然台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點擊下方音頻 即可收聽)

望江南·超然台作

蘇軾

古詩詞特輯主播: 朱衛東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文學家、書法家,我們也經常親切地稱他為蘇東坡。唐朝和宋朝是我國古代文學興盛發展的時期,當時有八位極具影響力的文學家和詩人,統稱為「唐宋八大家」,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父親蘇洵並稱三蘇,佔了八大家當中的三個名額,足以體現他們一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蘇之中,蘇軾的名氣最大。宋代人稱他「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就是說,東坡的才華高到什麼地步呢?他用寫文章之餘的精力寫詩,又用寫詩之餘的精力作詞。

詞在古代算不上嚴肅文學,內容也大多是描寫聽歌看舞,美貌女子的。但是蘇軾是個非常有開拓精神的人,他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寫進了詞里。

例如我們今天讀的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季還未過去,柔和的風吹過,柳枝微微擺動。站在超然台上望去,護城河中蕩漾著春水,滿城都綻放著鮮花,朦朧的煙雨籠罩著城裡的人家。寒食節過後,酒雖然醒了,卻傷感了起來。不要對著故友思念家鄉了,快生起今年的新火煮一杯新茶,趁時光未老,把酒吟詩,盡情享樂吧。

在密州做太守時,蘇軾看到城北有個高台,可以供人們遊玩看景,就命工匠重新修葺了這個高台。他的弟弟蘇轍給高台題名為「超然台」。這首《望江南》,就是蘇軾在寒食節後,登台遊玩的時候寫的。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稱為寒食,一般在清明節的前兩天或三天。有地方的寒食和清明在同一天,或是在清明後兩三天,因地域不同,習俗也略有差異。

我們從小對清明節很熟悉,可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寒食節。傳說中,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介子推是晉文公的臣子,幫助流亡19年的晉文公返回晉國,繼承了王位。但介子推堅決不接受賞賜的功名利祿,和母親隱居山林。晉文公命人在山下點火,想強迫介子推下山。沒想到介子推不肯妥協,最終和母親一起燒死在山上。

晉文公非常懊悔,因為介子推是被火焚燒而死,就下令介子推祭日時舉國不得起火,只能吃冷食,所以稱為寒食節。

後來,這個風俗漸漸傳到全國,人們會在清明前後熄滅灶火,一來表達對火種的敬重,二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等到清明過後,家家重新生火,燒水做飯,所以蘇軾才說「且將新火試新茶」。

火種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有了火種,原始社會的人們能夠在溫暖火光的照拂下度過漫漫長夜,火種也能幫助他們避免野獸的滋擾。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從太陽神阿波羅手中盜出了火種,交給人類,自己受到了非常嚴厲的懲罰,被稱為拯救人類的英雄。我國的寒食節,其實也是人們敬畏、珍惜火種的一種表現。

蘇軾被稱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其實他作詞,應該是豁達瀟洒多於豪放。就像我們很熟悉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很多人會被這句詞感動,並不是因為蘇軾描寫了一個多麼宏大的場景,而是他不怕艱難險阻,笑著面對所有挫折的的態度,給了我們很多溫暖和鼓勵。

很多人寫寒食節,都會忍不住沉溺在憂傷和陰鬱里,寫的都是冷清和凄苦。比如「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等等。

但放在蘇軾眼中,寒食節也是春天的一部分,入眼都是美麗醉人的春景。雖然酒醒後也會想家,也會傷感,但他很快就能從悲傷的情緒中脫離出來,看到新生起來的火,象徵著新一年紅火的生活和希望。

寒食節也像是一個新的開始,讓人們意識到時光流逝,又過去了一年。青春短暫,就像美好的春天總是留不住,所以才應該珍惜青春年華,飲酒賦詩,「人生得意須盡歡」啊。

朱衛東

蝕骨的冷

—— 員曉敏,媒體人,熱愛朗讀與歌唱。《內在語》、《吟詩立卷》,我聲音的世界,無限的乾坤。

《吟詩立卷》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內在語》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長按以上二維碼添加關注分享交流

關注置頂《內在語》、《吟詩立卷》微信公眾號,每一個詩意的夜晚視聽、閱讀與您不再擦肩而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在語 的精彩文章:

最美立春古詩詞

TAG:內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