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好的書法作品看什麼?就是看格調

現象與問題:現在書法之所以在社會上越來越邊緣化,恰恰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它難度太大,看不懂。作為一個欣賞者,怎樣去讀懂一幅書法作品的內涵呢?書法審美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昵?

陳傳席觀點:什麼是好的書法作品?好的書法作品看什麼?就是看格調。

什麼是好的書法作品?好的書法作品看什麼?就是看格調。這個既玄也不玄,格調、氣息,懂書法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書法的品位高低最終就是格調的問題,說到底就是書法家胸懷的問題。

而要想看得懂,就要聽人講,就要多看,由淺入深,讀得多漸漸就懂了。你讀通讀透了就明白書法的審美,讀不透就出笑話。

中國的哲學就是這樣,比如畫畫,畫像很容易,畫不像就不容易,像未必好,不像也許更好,但也許很差;丑怪可能是真的丑怪,也許又不是真的丑怪……這些過去的人都懂,都知道怎麼看,今天的現代人不懂,就得學習。

現象與問題:當代的書法創作形式繁多,搞得人有些眼花繚亂。但是哪種風格才是好的呢?書法審美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嗎?

陳傳席觀點: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書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氣呵成,你擺技巧不行。任何藝術沒有技巧階段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為高的藝術。前幾年,我最早提出了一個觀點,也是書法審美的評判標準,叫做「正大氣象」。好的書法作品要有正大書風。你看王羲之、顏真卿、趙孟,你看蘇、黃、米、蔡,哪一個不是正大氣象?這種正大氣象,在唐代以後,其實就一天不如一天。你看漢代石刻的小狗、小羊,都很有內涵,到了明清,石獅子都跟貓一樣,還抱一個繡球。你看唐代顏真卿的字、李白的詩、杜甫的詩、張旭的草書,全都是大氣象。你再看現在的書法,到處都是斜斜倒倒、歪歪扭扭,這反映了風氣不正。

書法不可能成為一種專業,但它是「非專業職業」。什麼叫「非專業職業」?就是說它是在做一門學問,但又不是職業,不是什麼都不幹,天天寫字就可以把字寫好了。我們看歷史上,王羲之是右將軍,國之棟樑,顏真卿是平原太守,蘇東坡也是政府要員,他們都是一生在忙,哪裡是天天專門就寫字?在歷史上哪裡有專業的書法家?

我們的哲學系統和西方是不同的,我們的書法也好,醫學也好,都是文化,西方是技術。我們的中醫可以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是西方醫學所不能理解的。而書法,我們的書法家不是專門寫書法的,屬於秀才學先生——一夜成,因為有文化做基礎。

附:

顏真卿書法的正大氣象與生動活脫之美

蘇軾《書吳道子畫後》云:「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范文瀾曾云:「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范文瀾《中國通史》)蘇軾將顏真卿的書法看成是集古今大成者,而范文瀾則將顏真卿書法視為盛唐書法的代表。顏體書法自唐後,歷代書家研習效法不衰,但許多人機械地將其寫成呆板、粗大笨、丑拙,亦有稱顏體為醜陋叉腳漢,或惡札之祖。此顯為不識顏書之妙之所至。那麼顏真卿書法的審美特徵和藝術精髓到底若何?顏真卿一生書作、寫碑豐碩,風格豐富多樣,他的書藝探求流變歷程又是如何?下面我們也就對其奧秘進行的嘗試解讀。

一、 豐富燦爛、風格多變的顏真卿書法

顏真卿書跡流傳後世,宋府達800餘件,當代《中國書法全集 顏真卿卷》收其碑帖52件,可謂浩富。且其風格繁豐,面目多樣,楷、行、草兼善。而尤以楷書,最能體現盛唐精神氣象。我們這裡對其主要碑刻書跡做一不同風格美的瀏覽。

《王琳墓誌》為其33歲所書,清瘦虛和,點畫靈動;

《郭虛己墓誌》為其41歲所書,精整勁健,遒麗明凈;

《多寶塔碑》為其44歲書,中規入矩,法度森嚴;

《東方朔畫贊》為其46歲書,氣勢磅礴,雄渾清雄;

《祭侄稿》《祭伯父稿》,為其50歲書,任情恣性,筆墨酣暢;

《郭氏家廟碑》,56歲書,雄渾鬱勃,勁健清拔;

《馬伏波》,60歲書,端莊靜謐,豐腴圓勁;

《麻姑仙壇記》,63歲書,平正寬結,筆沉氣厚;

《大唐中興頌》,63歲書,《八關齋》,64歲書,中實氣滿,筆勢雄健;

《宋璟碑》,《臧懷恪》,《元結墓碑》,64歲書,虛和秀勁,骨肉挺勻。

《裴將軍詩帖》,64歲書,正草相間,生動奇崛;

《干祿字書》,66歲書,平正規矩,方整謹嚴;

《乞御書天下放生池碑》,66歲書,中正凝練,綿勁悠由;

《劉中使帖》,67歲書,酣暢淋漓,馳騁奔放;

《江淮貼》,69歲書,蕭散簡遠,飄逸流美;

《李玄靖碑》,69歲書,疏宕圓勁,從容活脫;

《顏勤禮碑》,71歲書,橫細豎粗,雄渾靈透;

《顏氏家廟碑》,72歲書,渾厚敦實,融容莊重。

總的看來,顏真卿書法有大致三個階段的轉變過程。即46歲前以追求清瘦精整書風為主;46歲至63歲,以追求雄渾大氣為主;64歲後則走向虛和從容、自由變化表現階段。

46歲為顏真卿出任平原太守,面對即將爆發的叛亂,嚴峻的形勢和強烈的濟世責任擔當,使其書風由既往的精巧走向雄渾大氣之巨變。在經歷了血的抗擊、護國戰爭之後,壯烈的情懷以大筆大字的揮灑,探索出雄渾筆意的表達效果。64歲後人生的練達洞識,使其復歸從容,平正中有情趣,端莊中有活波。生動、靈動之美、感人之美,盡在不激不歷之中。那是含納塵世萬象的大美。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二、 顏真卿書法的端莊中正、廟堂之美

藝術追求趣味、豐富、生動、感人。藝術家往往將其目標鎖定於追求奇崛、追求倚側、與變化。但實際上追求中正,追求端莊,也是一種感人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是追求中正之美,追求廟堂之氣。傳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啟心章》云:「若平直相似,狀若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齊,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這是力求生動的行草書審美創作論。但若追求正大氣象,追求廟堂之美,則非平正、中正、端莊而不可臻。當我們看過了舞台劇烈跳躍的芭蕾等舞蹈之後,我們再看一看國慶閱兵式,看一看儀仗隊正步走,甚至看一看天安門廣場執勤站立的哨兵,我們也許會感受到另一種震撼的美。

設想華夏興盛之即的大唐,國力鼎盛,萬國來朝,除了如劇烈舞蹈之外的狂草之外,更能顯示帝國廟堂之氣的不正是一種法度完備,深具理性之美的中正、雄渾楷書之美嗎?這種美從初唐即開始步步維建。動亂變幻的六朝北碑是斜劃倚側緊結的,它正好是那個以奇制勝時代風尚的反映。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結字上開始走向了平正、中正和端莊,但其筆畫瘦勁,甚至纖細,雖有清秀之美,但與勃勃向上、恢恢宏大的時代氣象還不能相適應。秦漢篆籀中鋒和蠶頭燕尾之中實氣厚,在「屋漏痕」靈感的啟示下,運用於楷書筆法;佛道造像的端莊平正與佛經的平劃寬結,使楷書的結體找到了中正正大端莊的理想形式。在顏真卿向乃師張旭請教書學時,他對梁武帝筆法十二意的理解就變成:「平謂橫」,「縱謂直」,「稱謂大小,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的表現手法。我們從顏真卿的書法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其46歲之前的書作筆畫是較偏於瘦勁,風格與初唐歐虞、褚是相近的。從其46歲書《東方朔畫贊》始,筆畫開始運用篆籀漢隸筆法,變得以中鋒為主,筆畫變得中實飽滿。56歲所書《郭氏家廟碑》,已是雄渾鬱勃而不失清氣。在60歲之後,以《馬伏波》為標誌,結字更趨平正方整,用筆更加圓勁。特別是63歲所書《麻姑仙壇記》,使顏體的端莊、中正,具廟堂氣之審美書風走向成熟完善。至此我們再來領會范文瀾「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便會知道其所言不虛。64歲後以《宋璟碑》為標誌,則是重在從容自在的意境下,以自由表現之姿,在端莊中正為主體風格下,追求內在的靈動、活脫、生趣變化。成就其不僅具正大氣象,且具內在靈秀、斑斕多姿的顏真卿書風。蘇軾曾評之曰:「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朱長文《續書斷》列顏真卿書為神品,並云:「其發於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三、顏真卿書法的生動活脫之美

顏真卿書法在追求正大、寬博、雄渾審美意象的目標下,用筆主用中鋒,結字走向平正,這勢必帶來其書風的狀如運算元之呆板與僵化。顯然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南唐李後主即曾稱之為:如叉手並足之田舍翁。米芾《海岳名言》,一方面推崇顏真卿的行書,一方面則批其楷書:「顏魯公行書可教,真便入俗品」。其實這是不加細審的偏頗之論。一般來講,取宏大難免失卻細膩,取細膩娟秀則不免丟舍壯美。熊與掌豈可兼得?但傑出的藝術家往往能夠兼而有之。如齊白石作大寫意花鳥,畫師的大寫意中往往有細膩的鳥蟲可供賞者做更深層跨越兩極之品鑒。顏真卿在融合創造了其中正、端莊、宏大整體楷書形象特徵的同時,也注意調動儘可能的手法增加其書藝的生動、活脫、豐富、趣味的感人性。許多後世學顔者都陷入呆、板、粗、笨、拙誤區,那是沒有真正認識領會和掌握顏真卿書法真髓所致之偏頗。我們細觀顏真卿每一件碑書遺作,皆無板滯僵化之氣,而是件件生動豐富,骨肉筋血氣倶存。那麼顏體書法是如何在總體平正的情況下達到這一效果的呢?下面我們則試作解析。

1、點劃凝練獨立,筆筆斷而後生。楷書本是筆筆規矩,起止交代清楚的。而顏真卿楷書更是強化了每一點劃的獨立性,其手法是採用斷、離、凝練之筆與組合關係。這些手法較集中地表現在《元結墓誌》《李玄靖碑》《宋璟碑》中。如其《元結墓誌》中的「書」「忠」「君」橫折筆皆作斷開,分為兩筆寫。許多緊挨相連的筆畫,如《元結墓誌》「後」「孫」等字,「昭」之「刀」的處理,及《李玄靖碑》中的「江」「高」等字,諸多筆畫皆作獨立分離狀。而「日」「月」「目」中的橫畫,皆由左行至中斷即收訖,右側皆留出較大空間,以顯空靈。

2、 點劃皆作顧盼照應。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以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以使轉為形質。」實際書之高妙者,點劃和形質皆是形質,也皆當有情性,書乃有體,同時有情性,而生動倶現。而情性又當以形質來反映體現。情性的體現無非筆力、筆勢之神韻和點劃之間的顧盼呼應。但觀顏書之點,皆無直點、板點,而是皆呈不同角度形態搖曳生姿的互相顧盼映照狀。特別是一些點的映帶出絲更增加了其顧盼映照關係。而其筆畫雖講究筆筆獨立、筆筆斷,但也是互相照應,存筆斷而意連之態。

3、化直為曲,筆曲勢直。顏書的結字以方整為總體形態,但具體到每一筆畫則是無筆不曲,同時作為主筆畫的橫豎又是筆曲勢直的。撇捺拋戈之筆本為曲線,自不必論。單看橫畫,其或上仰、或下俯,皆作橫勒曲線狀,豎畫則或外抱、或內偃,除非對稱中豎之筆,皆作不同角度傾斜或弧度之變化,而整體結字上相照應,呈筆曲勢之態。在總體莊重的形態下增加生動之意味。

4、粗細變化之調整對比,增加醒目之效果。橫細豎粗是顏書的一個主要特徵。這一表現手法在《郭虛己墓誌》中即已體現,在《多寶塔》中已很明顯,而在《顏勤禮》中則表現最為突出。周秦篆籀以等粗線為主,漢隸以橫粗豎細體現寬博氣厚為主。南北朝碑斜劃緊結,無論橫豎粗細變化,隋代寫經有呈橫細豎粗之筆,顏真卿強化這一筆法,意在凸顯結字端莊之縱勢,並增加字的的活脫靈動。

5、有行無列的章法形式。楷書體現的是理性美,界格方圓,森嚴壁壘是正常的章法表現形式。但顏真卿楷書卻多有行無列形式。這幾乎是除其早期書寫的《王琳墓誌》《郭虛己墓誌》《干祿字書》及《顏氏家廟碑》之外的一貫風格。即便是法度森嚴用筆精謹的《多寶塔》,也是有行無列,在畫好的豎行內縱筆書寫,而且字與字之間幾不留空間,即字字上下挨著寫。這實際是用行草的章法寫楷書。這一章法形式自然保證了行的順暢規範,也為書者結字自由發揮提供了較靈活空間。它也使得顏書在表現理性美的同時,也增加了豐富自由變化審美屬性。

6、天圓地方,同畫異形。地方指每字所佔位置為方形,天圓則只筆的揮運空間是自由圓形。也可以說在有限的方字空間,筆畫的書寫要有發於紙外的筆勢、意象張力。在具體結字上,橫畫結構,上下筆畫平齊撐邊,中簡筆畫呈上右下左放射狀參差不齊之斜劃。如《李玄靖碑》只「唐」「君」「郡」「焉」「書」等字。多橫畫排列之筆,不僅呈放射狀不同傾斜角度,而且長短不齊,縱向豎筆則是中豎外斜。如「山」「州」等字。

7、曲畫飽滿如弓,蓄勢藏經。顏書許多豎畫變曲,如豎勾之筆,口形右部之豎多變為向右弓之弧。而戈勾及托底「也」「己」拋勾,曲筆更是誇張突出。這些筆畫的強化表現增加了字體的動態變化之美。

8、密可走馬,疏不透風。鄧石如談結字之妙,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在強調結字疏密關係。而此處所謂「密可走馬,疏不透風」,乃言顏書調整疏密不同結構字時的一種技巧方法和達到的視覺效果。即對於簡單筆畫的字,筆畫加粗,筆勢增強,因具「疏不透風之感」。如《李玄靖碑》「一」「大」「夫」「公」等字。而對於繁密之筆畫,則採用凝練、細小筆畫處理,雖筆畫繁多,但成字則有可走馬疏朗之感覺。如「榮」「國」「廟」「遂」「避」,《顏家廟》之「襲」「隨」等字。昔吾郡馬良辰先生為談楷書之妙,言及此說。驗之顏楷,誠不誣也。

9、弱化圭角,增加圓勢的寫意表現手法。顏楷自60歲後,楷書起、轉、止圭角大為弱化。橫、豎畫起筆多表現為輕鬆嫻雅的如蠶頭、如篆籀之圓筆形態。轉折或圓轉,或另以圓筆起筆,收筆也多為藏鋒輕逮,了無早期如《多寶塔》之頓按。或稱顏楷晚年具寫意之態,即此。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陳傳席:書法需要正大氣象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金石|方介堪原拓心經印譜
迎春鉅獻——傅志偉書畫專場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