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潔品散文‖仰視碧天際 劉潔/文

潔品散文‖仰視碧天際 劉潔/文

潔品散文(135)‖

仰視碧天際

劉潔/文

魏晉時,酒的大名和劉伶連在一起,據說他讓僕人帶著鍬,什麼時候看他醉死了,隨手埋了,不挑地方不挑時候,甚至後人造酒也要借他的名——劉伶醉。這樣的人當時很是有幾個,而且仙風道骨這個詞我總覺得就是那個時候的人最接近。真修道的可能因為有了實際要追求的目標,看著更紮實一點。那時候的文人,更縹緲的氣質更虛無的神采,連打仗的人也有那麼一點意思。桓溫北征時看見以前種的柳樹已經有十圍,很感慨,「樹都這樣了,何況是人呢?」庾子山做《枯樹賦》的時候,也把桓溫的感慨之語放進去,說明這樣的感慨不止桓大將軍一個人有。本來是最空靈淡然的,也最寥廓無稽,今天的人看王羲之的《蘭亭序》,最嚮往的還是那種蕭散的風致。唐太宗是入世很深的君王,倒是很了解這樣的作品中投射出來的人性的追求。所以他即使派人用盡各種手段也要拿到手,把這個作品放到自己的墓里,生時不可能過的生活,留待死後享用。那個時候的人喜歡從外貌品鑒人,看殺衛玠、對杜泓治的如言女子般的描述、和那個一直被人想像中的潘安,簡直不要太看顏,只一個顏就可以被殺或殺人,那決絕的勁別的朝代很少有。一直在強調人的德最重的族群,忽然大大方方地把顏值的重要性擺到桌面上了,特別傾慕地,無論男女老幼,只是我每次看形容杜泓治的話「面如凝脂,眼如點漆……」,都會想這樣的詞幾千年後如果還用在男人身上,不免讓人覺得稍微不舒服,不過也確實不是每個女子都能用這樣的詞句形容。所謂美好,到今天已經涵蓋面非常廣,且具包容性。

命題作文對有些寫作者而言難度很大。寫作者在寫什麼這個事上最喜歡的是油然而生,不只說的是感情,還有對某個題材的寫作慾望。有些寫作者對散文特別喜歡,不僅因為技巧掌握的好,可能還因為散文這樣的文體對他想表達的東西更容易闡述到位。就像小說家,同樣的題材,同樣一個場景,他們構思出來的作品要通過故事來完成最終的寫作目的。想起來小時候上語文課,作文都是命題作文,先寫家人,再寫周圍的人,然後寫無關的人和事。對小朋友來說,那個經歷不太愉快,多半是因為不知道該寫什麼但是必須寫,還要被打分。很多寫作者後來不再碰命題類的作品有可能和當時的印象有關。不過換個角度說,寫作者寫的可能始終都是命題類的作品,小時候命題的是課本,是老師;長大了,命題者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而且,即使是那些油然而生的作品,也是寫作者的心給命題的。傾聽內心的聲音,是寫作者總在做的事。

********分享與關注********

歡迎關注劉潔個人公眾號「潔品散文」微信號zhumomz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潔品散文 的精彩文章:

潔品散文‖冰雪狂歡節 劉潔/文

TAG:潔品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