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濯堂:醉里挑燈看劍

濯堂:醉里挑燈看劍

瑞齋單永輝與我是相交多年的好兄弟,他學的是中文專業,又在書法領域勤耕幾十年,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文章也是非常的了得。近幾年他擔任了《草書觀察》平台的編委,主筆書壇人物的評論,於是有關書法評論的文章常見於網路,每每讀來總讓人艷羨不已。出於一種好奇,又加上這樣一層關係,前幾天我把剛剛練習寫的字發了兩張照片給他,請他寫幾句話,想聽聽他的看法。當時他回復要我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好好想想。幾天後他抽空在一個晚上寫下了標題為《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古法——觀濯堂德良作書有感》的文章,文章的重點落在對用筆方法的思考和對筆畫力度的肯定。寫文章嘛,老單總勉不了會對我加以褒獎,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寫得比較真誠的,因為他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我。

卜姐在長沙非遺館開了個小店,店名叫禪雅小屋,牌匾是我寫的,裝裱的原稿。店裡陳列的主要作品是她從印度進的唐卡,看上去確實品種顯得太單一了。卜姐曾幾次找我想讓我寫上二三幅書法小品掛在店裡讓光顧的客人有更多的東西看。我知道卜姐是關心我,她更多的意思是想幫我賣點作品,讓我不要只顧著練字,順便要賺點錢。而我練字又是特別的投入,並且只喜歡臨帖,不喜歡寫作品,總是覺得學習的時間太少生怕漏掉了什麼沒有關注得到。所以卜姐每次和我商量的時候我都答應說好!但都沒有付之行動。年前卜姐又一次提起,我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了!年後回來想想還是去她店裡看看,要寫就得做到擺放在那裡要得體,大小形式要講究些。去到店裡,卜姐泡茶,我和她先生聊天。先生是一個知識分子,工作之餘喜歡文玩、集郵,對字畫也常有研究,所以我跟他聊天有話題也對路。在我們聊到寫字的話題時,卜姐笑著插話說:顧客們走到門口都只看我寫的招牌,進門看唐卡的很少,看客們都說這字寫的太有力度了!先生起身走到門口再次端詳了門匾上的字,對我說,你的字不光是有力,還有味!我說,我在寫字的時候是求力不求味的,但我希望自己的字除了有力更能耐品和含味!

卜姐的店內擺放了唯一的一幅書法作品,是一幅小楷。臨走時先生想聽聽我的看法,我說,這字初看不覺得有多好,準確地說是不搶眼,但細心觀來能體會到作者的從容與心靜,心寬和內斂,是一個不計過往,不懼將來的人。先生說,你說的很對!這是一個修道僧人所書。我說,嗯,應該是這樣,修書者修人,修人者修書,二者各主一塊,但又無不相互關聯和統一。

曾經有一個玩收藏的朋友與我聊天時說,齊白石的字是用生命在寫的,他的每一根線條都傾注著他的心血和生命!當時我就覺得這也太玄了吧,點畫間是否寫入了生命也知道?幾年後我慢慢地感受到了他所說的心血與生命其實就是一種味兒!是一種身心的投入和情願,是一種玩味的體現和態度…,是不一樣的態度決定出不一樣的味道,蘊含著不一樣的生命狀態。

兒時因為別人的誇讚我更加喜歡寫字,那時就想怎麼寫的更好看收穫更多的讚美,這種字跡里無疑體現出一種炫麗的虛榮;青年時期因為崇尚創造我更加喜歡寫字,那時就想怎麼別具一格收穫更大的認可,這種字跡里無疑飽含著一種強求;中年時期因為生活的逼迫失去了大量的練字時間而突然醒悟的時候,自己開始變得異常的勤奮,雖然也感覺到很累,但能堅持,這時的字跡里無疑體現著一種對功底的強調和矜持;青壯年更多的是感悟生命,傾情哲理,這時的字跡里更多地強調理性,希望升華;天命之年越來越懂得自然的規律,唯有做好自己,只求勤勉耕耘的道理,這時的點畫間就會現得更加的自然;心緒上的不驕不躁才會得到紮實而又質樸的結果。

瑞齋文中所說的古法是千百年來人們談論書法的焦點。沈從文在《談寫字》一文中說,自宋人開始便不認真寫字,沈從文的細心觀察和用心體會無疑是睿智的。宋代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宋人與古人相比起來,在人心與社會環境上的差別離得越來越遠。不認真寫字的狀態源自於環境的變化和人們普遍心態的改變。

關於筆法的古法一說其實並沒有人們傳說的那麼神秘!單就筆法的古法而言:印印泥,錐畫沙等都是一種力求自然的流露和表現,了解它並不難,運用也不難!難在什麼地方呢?一是功底的積累,沒有達到一定的功底就算知道也用不上;二是運用的能力,只有靈活運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件好的工具如果你不會運用它,就生產不出好的產品,那麼它永遠只能是成為擺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是行氣與章法,處處要自然;四是墨法,用墨量的適當也是相當的重要;五是生活的經歷和文化的底蘊;六是性格與情操…等等,影響和左右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一句話就是一切都要做到自然而然。古法就是自然!藝無止境,其實古人既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只是古人做得相對的要好,相對的接近自然。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論書者論人,書作者書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書法藝術表面上是一種藝術形式,但形式的背後卻深藏著不易為人知的生命狀態和豐富的人生經歷。為什麼我說寫字求力不求味?這裡並不是說寫字不要有味,而是要讓心和生命自然地去刻畫,讓筆墨自然地去流露;一味地去求味往往只會得到嬌柔造作的結果,就會失之自然。我知道自己在書法上僅僅還只是一個開始,但我要做的仍然只是盡心儘力地於實處著力,重視過程,就像不求字味一樣不去追慕虛幻的光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元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正元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