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原子世界回到量子世界的霍金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從原子世界回到量子世界的霍金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3月14日消息,史蒂芬 · 霍金(Stephen Hawking)在英國劍橋家中去世,享年76歲。

他的三個孩子露西(Lucy)、羅伯特(Robert)和蒂姆(Tim)在聲明中這樣說:


「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痛心。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留存多年。他的勇氣和堅韌,以及他的才華和幽默激勵了全世界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不是宇宙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園,它就不是宇宙。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整個世界陷入了震驚和哀悼中,沒有人會忘記他。

因為他的"傳奇"經歷,也因為他留給世界的諸多貢獻。

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被醫生確診只剩三到五年的生命;1985年,因一次嚴重的肺炎使他失去了發聲能力,只能通過電子語音合成器進行交流。

磨難似乎總不"待見"他,但他從來也未曾屈服於命運,持續進行著他的科學研究工作。

從原子世界回到量子世界的霍金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霍金對空間、時間和黑洞奧秘的探索非常著迷,也撰寫了諸多論文和相關作品,他的著作《時間簡史》使他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科學界最偉大的名人之一。

作為牛頓的繼任者之一,霍金在1979年到2009年出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參與了物理學"統一理論"( unified theory)的探索。

這一理論描述了支配大行星如行星運動的引力定律,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學家加里霍洛維茨對此表示,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地破解了統一理論。

霍金的另一個主要貢獻是宇宙學,即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1983年,他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吉姆哈特爾合作,提出了空間和時間可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理論。

然而,2004年他又顛覆了這一觀點,即吸入黑洞的物體將直接消失,或進入另一個替代的宇宙。相反地,他也認為物體可能會以某種破損的形式從黑洞中被吐出。

對於霍金來說,搜尋宇宙的"奧秘"幾乎是一種信仰,他曾表示:"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萬物理論",就可以讓人類"認識上帝的心靈"。

"一個完整的,一致的統一理論只是第一步。我們的目標是完全理解周圍的事件和我們自己的存在。"他在《時間簡史》中這樣寫道。

然而,幾年之後,他又提出一個統一的理論可能並不存在。

以《時間簡史》為線,霍金又在2001年以更簡單的方式編寫了《宇宙簡介》(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更新了讀者關於超重力、裸奇點和十一維宇宙的可能性等概念。

霍金表示,相信一個介入宇宙的上帝能夠"確保好人在下一個輪迴獲得回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但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宇宙會存在?"他在1991年這樣說:"我不知道其中的答案,它也同樣讓我困擾。"

霍金的早年生活被記錄在2014年的電影《萬物理論》中,其中扮演霍金角色的演員埃迪·雷德梅因還為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儘管霍金認為殘疾並不會影響他的工作,但事實上,他可能經常需要數分鐘才能寫出一個問題的答案。當然,這並沒有削弱他自己親自體驗太空的野心,2007年,霍金乘坐噴氣式飛機多次潛水,只為了模擬零重力時,輕微失重的感覺。

他曾經希望有一天可以完全離開地球,來一次星際旅行。

"從長遠來看,人類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或者放在一個星球上,"霍金在2008年說,"我希望我們可以避免在此之前放棄籃子。"

除此之外,霍金近幾年來對人工智慧的關注也非常熱切,同時也是人工智慧威脅論的擁護者之一。他認為,人類需警惕人工智慧的發展威脅,因為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然而,他也明確表示,人工智慧的真正風險不是它的惡意,而是它的能力。"一個超智能的人工智慧在完成目標方面非常出色,如果這些目標與我們的目標不一致,我們就會陷入困境。"

在他看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自身的弱點,即貪婪和愚蠢。這些人性的基本屬性,將使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境況將變的更加糟糕,因為當機器被設定程序後就知道適可而止,知道就流勇退,但是人類很難,除非是那些極高修為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弱點,但是機器人可以輕而易舉的迴避這些弱點。

因此,霍金一直在呼籲國際條約的支持或者簽署呈交給各國政府的公開信,科技領袖和科學家正極盡所能避免不可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呼籲監管和立法在AI的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以下是霍金一生經歷的時間表: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牛津,在倫敦和首都西北部的聖奧爾本斯長大

1959年-進入牛津大學,畢業於自然科學學位

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進行宇宙學研究生課程

1963年-被診斷患有ALS,或Lou Gehrig病,這種疾病通常會在三到五年內死亡

1965年-與簡·王爾德結婚,生有三個孩子,即羅伯特,露西和蒂莫西

1974年-加入皇家學會成為獲得榮譽的最年輕的人之一,並於1978年獲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985年-因一次嚴重的肺炎使他失去了發聲能力,只能通過電子語音合成器進行交流

1988年-出版了《時間簡史》

1989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他列為榮譽合作夥伴,這是她能賦予的最高榮譽之一

1991年-與第一任妻子簡離婚

1995年-與他的護士伊蓮娜梅森結婚

2007年-與伊蓮娜梅森離婚

2014年-奧斯卡獲獎傳記片"The Theory of Everything"中,以他自己的回憶錄形式記錄了霍金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行者 的精彩文章:

這家公司用21年研發了能預診糖尿病患者失明的AI系統
從農場到餐桌,這家公司用區塊鏈技術改變你的飲食方式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