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與路線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客觀作用?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與路線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客觀作用?

(1)隋煬帝在位期間,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餘杭(杭州)的大運河。開鑿的主要目的有三:

第一,解決南糧北運的問題。江南自東漢末年起,經過六朝的開發,經濟上有了相當的發展。隋朝的首都在長安,隋煬帝卻長駐洛陽,洛陽成為實際上的政治經濟中心。隋王朝在長安和洛陽地區集中了大量的軍隊和官吏,需要充足的糧食供應。陸運因運輸工具簡陋,運費太高。大運河開通,可以通過水路轉運江南富庶的物資。因此,開鑿大運河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第二,加強對東南人民鎮壓的需要。隋滅掉陳,結束了二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隋王朝為鞏固政權和維護統一,在政治上需進一步加強對東南地區的控制。有這樣一條南北暢通的水道,可以迅速地轉運軍隊和物資,對達到這種政治目的無疑是必要的。

第三,征伐高麗的需要。隋文帝曾征伐過高麗,大敗而回。隋煬帝也一直有這樣的打算。涿郡是征伐高麗的軍事據點。開通大運河,可以由水道把軍隊和南方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

另外,隋煬帝懷戀江都(揚州)的風光和繁華,故開通運河也有巡遊享樂的個人目的。

(2)路線分為四段:

第一是通濟渠,由洛陽通到淮水。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徵發河南、淮北一百多萬人開鑿。

第二是山陽瀆,由山陽(今淮安)到揚子(今揚州南)入江。這條水道舊稱邗溝,原為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大業元年,隋煬帝徵發淮南十幾萬人,對原有的水道進行修整和擴大。

第三是江南河,由京口(今鎮江)到餘杭。大業六年(610年),徵發江南民工開鑿。

第四是永濟渠,引沁水南達黃河,北通涿郡,連通了由洛陽到涿郡的水道。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徵發了河北一百多萬民工施工。

(3)開鑿大運河,客觀作用主要有三:

第一,大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全長五千多華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數省,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工程之一。自隋以後的一千多年間,大運河一直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第二,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大運河加強了南北聯繫,對南北經濟文化,尤其是商業活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三,有利於維護和加強祖國的統一。我國主要的天然水道都是東西流向。大運河的開通,使南北數千里的廣大疆域有了一條方便的水路。這對維護和加強祖國政治上的統一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朝|宇文化及叛變,楊廣死,隋朝滅亡!
這個王朝存在38年 留下了4個雄偉工程 至今任在沿用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