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問答024║孩子愛說「不知道」,也許是你用錯了問話的方式

微問答024║孩子愛說「不知道」,也許是你用錯了問話的方式

1

關鍵詞:寶寶愛說「不知道」

年齡:3歲

思思老師,?剛滿三歲的小男孩,比較愛說不知道。比如我問他,寶寶這樣做會怎樣?他會說不知道。然後我又說,你的鞋子是髒的,沙發是乾淨的,臟鞋子踩在乾淨的沙發會怎樣?他還是說不知道。又如,我問他,你這樣做對不對?還是說不知道。有時候他就說這樣做是對的。

他做錯事了,我說他,他就要抱抱。抱完了,他安靜了,我跟他說什麼,他都很快的回應,一直用恩恩恩,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

我也怕自己對他嚴格了。我沒有大聲說話,就正常語氣跟他說,他都會哭,偶爾遇到自己很沒耐心的時候就會很生氣對他說。我覺得他的內心很敏感,語氣稍微有一點點不對他就會哭。

我問過他,喜歡媽媽什麼。他說喜歡媽媽微笑,不喜歡媽媽生氣。

思思老師解答 ?

1.孩子表達得很清楚,喜歡你微笑,不喜歡你生氣。幼兒是針對情感做出回應的,而非針對邏輯。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說「父母的情緒狀態特別重要」的原因。

2.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要用提問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的,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搞不清楚你的要求。例如,鞋子不可以在沙發上踩,這就不適合提問,直接告訴孩子「沙發不是用來踩的,你可以踩在地板上,你還可以踩…」---這就明確告訴孩子界限在哪裡、要求是什麼,並為孩子提供了出路。

綜上,和善地告訴孩子怎麼做,好過嚴肅地問孩子怎麼做。當你的語言傳遞的是「帶有情緒的感覺」,那麼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你的情緒。你的問法可能會令孩子感到既有壓力、又不確定怎麼做是你允許的。

語言的至高作用是引發對方的思考。

2

關鍵詞:媽媽幾天不見,寶寶也認生

年齡:幼兒園小班

你好,思思老師!我們家寶寶出去見除了我們經常一起生活的人以外的人,都不說話。上幼兒園小班也好幾個月了,老師問她,她也不怎麼說話,還有如果奶奶回去幾個月,回來後也是一開始躲著不說話,出現尷尬的表情,幾個小時後這個癥狀才緩解。在家很活躍,在外面跟同齡小朋友會玩,跟大人就很難融入。

她是遇到誰都一樣不熟悉,不會活躍,除非每天跟她在一起,如果我跟她分開10天半個月,她也會這樣,一開始不會跟你很親,等兩三個小時後才會很熟。

我總覺得不太正常。不知道怎麼引導?

思思老師解答 ?

你孩子的表現非常正常,在我看來沒有什麼需要「引導」。很多時候,家長所說的「引導」,實際上是當孩子的表現跟家長的預期/要求不一致時家長內心的「改變欲」和「控制欲」。就算它們披著「引導」的外衣,本質上卻還是「不接納」和「掌控欲」。

你可以問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對孩子有期望和要求?如果的確是我說的這種情況,那麼你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接納」你「真實的孩子」,而不是如何「引導孩子」。

孩子對陌生人有警惕心理,以及對於不常生活的人難以親近,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陌生人焦慮」這種心理機制對於人類的進化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這意味著嬰孩對於周遭環境的本能警惕、對危險因素的本能過濾。

因此,幼兒和誰都很快熟悉、活躍起來,這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說明她缺乏必要的防範意識和風險意識。

孩子對於分開一段時間的親人需要時間來重新適應,她需要時間、空間來調適自己的心理,在這個過程中,她更需要你的尊重和理解。

從你的這些描述,我不覺得孩子哪裡有問題。如果你的心中有一個「正常的」的標準,你就會很難看見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

對孩子過度的擔心和焦慮,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詛咒,這是因為,孩子能感受到你對她的不滿意,這種不滿意無形中產生強大的心理暗示,時間久了,沒問題也變得有問題了。

接納孩子是你目前需要修習的課題。祝福!

3

關鍵詞:孩子表現「強勢」

年齡:6歲

思思老師,我女兒6歲、讀大班,性格一直活潑開朗,在我看來她是有點強勢的。比如:

1、在幼兒園裡遊戲,她要求其他孩子聽她的安排,否則會表現得不開心或生氣。

2、老師講大家排好隊幹什麼的時候,她也總想排在第一的位置,沒有排到就憋嘴不開心。

最近幼兒園老師跟我反映說寶貝比較「厲害」,希望小朋友都聽她的。我平時也有教她,「要尊重別人的意願,你可以表達你的想法,但是不能強迫別人都聽你的。」

但我感覺效果不明顯,我在想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導致她沒有接受,所以現在想請教思思老師像這樣的情況我應該怎麼引導寶貝,讓她慢慢學會尊重他人、接受小朋友的不同意見?

思思老師解答 ?

你希望孩子尊重、理解別人,這個出發點非常好,但是你的方法值得商榷和調整。

你說的「教」實際上就是講道理。孩子無法從父母的說教中學習到理解和尊重,但她卻可能從父母的「身教」中、父母的啟發和自主的思考中、在親身經歷的體驗中學習到。

因此,除了你自己要做出良好正向的表率外,你可以試試通過開放式的問題和孩子多溝通,調動她的思考力,啟發她思考一件事的後果,鼓勵她去提察別人的感受,引導她思考更好的「雙贏」解決方案。

你的問題可以是:

「你那樣做,你覺得其他小夥伴會是什麼感受?」、如果別人怎麼怎麼對你,你會是什麼感受呢?」

你還可以鼓勵她自己觀察別人的反應,例如「當你怎麼怎麼做的時候,別人是什麼反應呢?」她可能說不知道,你可以問「那怎麼樣才能知道呢?」她可能就會說,「問別人。」這時你可以說,「很好,你可以問別人,你也可以在旁邊自己觀察別人。」

同樣的一個建議,由你的嘴巴說出來,和由孩子的頭腦想出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思說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思思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