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首份網路仲裁裁決書誕生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首份網路仲裁裁決書誕生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4日電(徐明睿)據艾瑞諮詢《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信貸超2萬億元,網路信貸用戶達2億人。隨著業務量的增大,網貸不良資產也在增加。若運用傳統的司法解決方式處置網貸業務不良資產,不僅司法成本高、審判周期長、處理數量也有限。顯然,傳統的司法解決方式已無法滿足網貸不良資產處置需求。

想要快速處理不良資產,互聯網+司法成為必經之路。其中,發展互聯網仲裁成為快速轉型突破口。一是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二是仲裁建立當事人自願性原則,無地域限制;三是裁決在國際上得到承認和執行,相比傳統仲裁,處理速度快且成本低。

2017年10月,亦筆科技聯合微眾銀行、廣州仲裁委三方基於區FISCO BCOS塊鏈技術組建的「仲裁鏈」投產,成為國內首個「區塊鏈+司法」處理不良資產的應用。

2018年初,「仲裁鏈」首份裁決書誕生,它標誌著基於區塊鏈的互聯網仲裁措施落地見效,也是推進仲裁「兩化」建設得重要一步。仲裁鏈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它是通過技術將證據進行標準化,利用區塊鏈分散式數據存儲、加密演算法等特點對交易數據共識簽名後上鏈。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建立的分散式資料庫,具有極強的防篡改機制。實時保全的證據通過智能合約形成證據鏈,滿足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要求。

當發生不良時,催收人員只須在後台證據保全系統中點擊「一鍵仲裁」,相應的證據傳輸至仲裁委的互聯網仲裁平台上。仲裁委收到數據後與區塊鏈節點存儲數據進行校驗,確認證據真實、合法有效後,依據網路仲裁規則依法裁決並出具仲裁裁決書。

引入仲裁鏈後,從提交仲裁申請到出具裁決書最快只需7天,而傳統方式最快需要45天;對於司法成本費用也僅為傳統方式的十分之一。據廣州仲裁委員會(簡稱:廣仲)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前,廣仲平均每年受理案件5000多件,自互聯網仲裁上線後,僅2016年線上受理案例為11621件,相比傳統仲裁,處理能力提升2倍多。仲裁鏈的推廣將更有效的提升司法機構的案件處理能力。

仲裁鏈通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建立分散式資料庫、防篡改,實時保全的證據通過智能合約形成證據鏈,滿足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要求,實現從證據保全、仲裁受理、在線裁決、網路送達的全電子化,大大提升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目前,仲裁鏈已支持銀行、保險、證劵、基金、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接入。(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發展網 的精彩文章:

「健康中國」如何建?且聽代表委員說端詳
新能源汽車監管將進一步收緊

TAG:中國發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