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走了,「網紅科學家」人設無損他的偉大

霍金走了,「網紅科學家」人設無損他的偉大

霍金走了,享年76歲。

有些突然。幾個月前,這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還憂心忡忡的提醒人類,隨著地球人口不斷的增長,能源消耗將會越來越大,最後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而人類也將在2600年滅絕,我們需要重新尋找新的家園。

現在霍金已經先行一步,帶著他的《時間簡史》和黑洞理論,踏向了另一個未知的領域。儘管對於霍金而言,他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排除了上帝的概念,而這種科學站位,一度成為讓他結束與簡長達二十多年婚姻的因素,但我們依舊相信,他仍然在更高的維度俯瞰著地球。

如果拋開知名度的加成,主流科學界對霍金的態度,可能會略顯殘酷。雖然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但科學界不會將他擺在牛頓、愛因斯坦甚至楊振寧的水準線上。他的知名度越高,理論越被公眾熟悉,意味著越遠離主流科學界——主流科學界那艱深的知識,永遠是為那些頂級的科研精英準備的,它有極高輸出門檻,很難通俗化、大眾化。

的確,和楊振寧相比,霍金更近似於「網紅」。這個榮獲「愛因斯坦獎章」、「沃爾夫物理獎」 的劍橋物理學家,將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濃縮進一部《時間簡史》裡面。《時間簡史》一紙風行,被翻譯成40種文字,累計銷售量逼近三千萬冊,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讀物,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

不僅如此,整天將宇宙和黑洞掛在嘴邊的霍金,還在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參與了客串。而在網路上,有關霍金的「雷人語錄」,還會時不時冒出來。比如在2015年倫敦皇家科學學會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啟動儀式上,他說,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在拍攝有關宇宙的紀錄片時他提到,人類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並且能夠進入未來……

正是這些腦洞大開的言論,以及他無限接近普通讀者的科普嘗試,在讓他收穫廣大沒有物理知識積累的粉絲同時,也讓他在主流科學界的地位,略顯邊緣化。在以知識和專業著稱的知乎社區,有人直言霍金脫離了學術界,就是「科普作家」的水準。這容易讓人想起近期出走北大國發院的薛兆豐,以及他網紅經濟學家身份,所受到的來自學界的責難。

的確,時代需要偉人,大眾需要勵志的科學偶像,所以成就了霍金。但被過度解讀和讚譽並不影響他的偉大。在將霍金放到鄙視鏈上時,不要忘了,這個暢銷書作者和科普網紅,21歲時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而在每分鐘大約可以輸出一個字的2013年,他還拿出了《我的簡史》、《時間簡史續編》等系列作品。

如果只是以學術的眼光來衡量,我們可能會忽視在科研與大眾之間,霍金搭建起的那座為數不多的橋樑,更重要的是,會忽視霍金口中那足夠「自由的思想」。

是啊,在科學家皓首窮經埋頭書齋里的實驗時,我們庸常和瑣碎的人生,太需要那些有關宇宙起源、時間爆炸和黑洞傳說了。那裡有星辰大海,有不可知宇宙的偉大與奧妙,有星際穿越和時間旅行的暢想。艱深的科學經過霍金的轉化後,我們才意識到自身的渺小,並試圖在柴米油鹽之外,開始思考「我從哪裡來」「時間延伸向哪裡」這樣形而上的命題。

在小成本科幻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里,主角歷史教授約翰奧德曼,講述著從歷史穿越而來、活了140個世紀的傳奇經歷,全片沒有特效,但是靠台詞支撐了整個穿越邏輯。現在這個面朝大眾的時間講述者霍金,走了。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懷念霍金的傳奇一生,懷念和他一起暢想宇宙和時間的日子。那時候,也許我們還會不著邊際的想像,霍金是否也是個時間旅行者,帶著黑洞和宇宙抱著的理論穿越而來。

霍金金句與預言:

關於宇宙的創造——

「宇宙的爆炸和誕生不需要任何神力的幫助。因為存在像引力定律這樣的物理法則,所以宇宙能夠並且也將會從虛無中創造自己。」

關於「蟲洞」——

「地球至比鄰星20萬億英里,從地球到比鄰星,還可以把時空捲起來,使得地球到比鄰星之間有一條進入。這就是『蟲洞』。」

關於人類生存——

「260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能源消耗也不斷加大,地球最終將變成火球。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200到500年內離開地球,在太空中找到新家。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關於外星人——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呢。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從而避免黑暗森林打擊!」

關於人工智慧——

「電腦理論上可以仿效人類智力,還可以超越。人工智慧的發明,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時間,還可能是最糟糕的,我們並不知道,人工智慧會輔佐人類,還是支配人類,或者是人類徹底被摧毀。」

來源:三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夜讀 花開的聲音

TAG: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