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攻抑鬱的雅各布森大師說抑鬱

專攻抑鬱的雅各布森大師說抑鬱

精神分析專門研究抑鬱的雅格布森大師說抑鬱。

雅各布森認為抑鬱有多種原因,其中重要的有兩個,一,愛的客體(所愛的人)的喪失,比如失戀,親人離世。二,幻滅帶來的挫折性體驗。意思是自己希望、理想等像幻境一樣地消失帶來的挫折性體驗,激發了憤怒,敵意,攻擊的反應。同時對他人和自己的攻擊也降低了自己的自尊。顯示了背後的自戀衝突,嚮往的自我與現實被貶低失敗的自我的衝突。其實嚮往的(標準)是嬰兒時媽媽照顧自己不可思議的(建評註,也不可能100%實現的),理想化的,完美,全能的滿足感,它是嬰兒還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最早期的幻想。這時候自我還保留著嚮往的理想,自我的懲罰性,超我(代表道德)對無價值的自我產生敵意(建評註,往往愛的喪失會讓自己產生無價值的自我否定)。此時就進入到了失望挫折性自體感受中。嚴重的抑鬱和精神障礙都同時有嚴重的退行。退行中,幼年嬰兒理想化不可思議的認同(剛才描述不可實現的),取代了正常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建評註,退行到用嬰兒被媽媽全能照顧的感受去要求現實,必然會產生更多的不滿憤怒和對現實及其他人的攻擊)。這裡面有著自我嬰兒時候的和媽媽一起的完美幻想(做標準)。

我們在諮詢處理失戀引起抑鬱的案例中,常常看到雅各布森描述的這些表現。用嬰兒時候媽媽全能完美照顧自己的感受去要求對方,不被滿足就憤怒,不講理了。抑鬱了還像個孩子,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還不滿意,甚至用挑剔指責回應別人。讓人感覺不通情理,非常難伺候,從而遠離他們。其實這是一種因病引起的不健康癥狀,這些癥狀對於他們的抑鬱心境來說是正常的。我們看了大師的說的道理,不但不能去責怪疏遠他們,恰恰相反,應該多給予他們愛,陪伴,讓他們度過這一困難的時期。

建評第一遍讀這一段時老父親還沒有去世,母親正常,自己體會不深。現在再讀,感覺更能理解老人負性思維,指責挑剔,明明過著一流日子卻不滿足,自我否定非理性的「怪」了。

朋友,您要覺得有價值就分享更多的朋友。期待大師的理論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對抑鬱人群的理解和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吳彥祖因她和陳冠希老死不往來,差點患上抑鬱症,如今她變成了這樣
產婦抑鬱症易走極端,家人須重視,科學疏導!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