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離世!仰望星空的人,終於成為了星空!

霍金離世!仰望星空的人,終於成為了星空!

今天,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3月14日,對於物理學界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偉人愛因斯坦誕生;對於數學界來說,是圓周率π,是國際數學節;對天文學界來說,這一天發現了冥王星;對歷史學界來說,塞普勒斯女王把國家賣給了威尼斯。

但從今天開始,這一天又多了一個意義——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祭日。

霍金21歲時不幸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身體嚴重變形,醫生斷言,他僅能活2年。

如果換成平常人,早就自暴自棄,惶惶不可終日。但是他沒有,他始終以樂觀的心態與病魔對抗,從死神那裡搶時間!他曾說:不要讓身體不便限制了你的靈魂。

他從只能動三根手指,到喪失語言能力,最後只剩下眼皮能眨。誰能夠想到他竟然可以用這唯一可以動的眼皮說話、研究、甚至寫出了像《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這樣的著作。

一個從未打過照面的物理學家,卻讓我們感到依賴。而他的離開,卻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的惶恐和不安。

又一個文明的拓荒者倒在了旅途上,而讓我們悲傷的是,這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他的離開讓我們見證了歷史,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我們就生活於這歷史長河中。

愛宇宙,也愛這苦樂人生

下面我們用23張圖片倒敘,讓時光倒流,回憶霍金的一生。

GIF

2015年霍金最新的新聞:在悉尼歌劇院霍金用全息影像進行了演講,在他的臉書里他寫到:希望大家多關注我談的內容,而不是關於我對One Direction的評論

2015年1月霍金潛入海底觀賞深海景色

霍金自2014年有了臉書以後,他分享了許多他的愛好,比如最近他迷上了用星特朗望遠鏡觀察宇宙,還給月球和冥王星拍照了許多特寫

霍金參演了《小不列顛》喜劇系列的表演,他說出了比較經典的霍金語錄: 「Piss off」

2011年霍金和女兒共同撰寫了兒童讀物《喬治和大爆炸》,作為天才霍金的女兒Lucy,小時候曾遭受不堪回首的家暴(似乎是霍金第二任妻子所為),而且Lucy的兒子不幸是孤獨症患者,可作為科學家的女兒她把這一切都看成黑洞…就沒什麼感覺了

2010年在林肯中心「世界科學節聯歡晚會」 霍金和馬友友同台

2009年霍金在白宮接受奧巴馬授予的總統自由勳章

2007年霍金非常開心地在佛羅里達體驗了零重力飛行,正如他說的,雖然遭受殘疾,但上天入海他都經歷過了

2002年霍金最為中國人熟知的一面,他出演了《生活大爆炸》,在劇中他無情地指出了謝耳朵論文的錯誤

1998年,霍金和柯林頓在白宮一同觀看「星際旅行之下一代」,因為霍金在其中擔任了一個角色

1993年他在「星際旅行之下一代」中和兩個扮演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演員在表演打牌

1990年霍金和妻子珍的合影,大膽假設一下,如果珍也是個理性的科學家,如果珍不相信上帝和奇蹟,她還會嫁給霍金么?

1985年霍金和他的學生Chris Hull,日後著名的物理學家,在劍橋討論學術

霍金和他的孩子

1965年,霍金和簡的婚禮

霍金以一等級的成績畢業於牛津

兒時的霍金並不是優等生,但是大家都叫他小愛因斯坦

霍金和他兩個姐妹

1942年,剛出生的霍金,他是否知道他即將開始一個充滿偉大探索和苦樂參半的人生呢?

從此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霍金在 1988 年寫《時間簡史》時,把它定位為一本「科普讀物」,也就是一本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書。可惜霍金高估了「大多數人」的水平,由於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買回家並不看,或者看兩頁就丟到一邊落灰,因此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

我們當然也不敢妄稱自己能讀懂《時間簡史》,但是我們多多少少能為你做一些工作。下面是我們為你整理的《時間簡史》的 20 條書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1

當愛因斯坦說到「上帝不擲骰子」的時候,他錯了。鑒於黑洞給予我們的暗示,上帝不僅擲篩子,而且往往將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以迷惑我們。

02

事實上,我們已經將科學的任務重新定義為,發現能使我們在由不確定性原理設定的界限內預言事件的定律。

03

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任何閉合系統中無序度或熵總是隨時間而增加。換言之,是墨菲定律的一種形式:事情總是趨向于越變越糟。

04

宇宙便是完全自足的,而不受任何外在於它的東西影響。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它就是存在。

05

宇宙便是完全自足的,而不受任何外在於它的東西影響。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它就是存在。

06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不進行外加干涉,事物總是傾向於增加它的無序度。

07

在無限的宇宙中,有無數個「世界」在產生和消滅,不過作為無限的宇宙本身,卻是永恆存在的,生命不僅地球上有,在那些看不見的遙遠行星上也可能有。

08

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卻終究無法改變歷史。

09

時間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對於在有軌電車上和鐵軌上的人來講是不同的,所以沒有理由以為一個人的立場比別人的更優越。

10

自從文明開始以來,人們即不甘心於將事件看做互不相關不可理解,他們渴望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

11

在奇點處,所有的定律及可預見性皆失效。

12

在 20 世紀之前從未有人暗示過,宇宙是在膨脹或是在收縮,這有趣地反映了當時的思維風氣。一般認為,宇宙或是以一種不變的狀態已存在了無限長的時間,或以多多少少正如我們今天所看的樣子被創生於有限久的過去。

其部分的原因可能是,人們傾向於相信永恆的真理,也由於雖然人會生老病死,但宇宙必須是不朽的、不變的這種觀念才能給人以安慰。

13

現在我們知道,任何粒子都有會和它相湮滅的反粒子。(對於攜帶力的粒子,反粒子即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構成的整個反世界和反人。

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則,你們兩人都會在一個巨大的閃光中消失殆盡。

14

為何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離開地面並跳回到桌子上,通常的解釋是這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表述的在任何閉合系統中無序度或熵總是隨時間而增加。

換言之,它是穆菲定律的一種形式:事情總是趨向于越變越糟:桌面上一個完整的杯子是一個高度有序的狀態,而地板破碎的杯子是一個無序的狀態。人們很容易從早先桌子上的杯子變成後來地面上的碎杯子,而不是相反。

15

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系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 80 億年前發出的。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16

宇宙中的物質是由正能量組成的。

17

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起源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允許的最小起伏。

16

因為理論總是被改變以解釋新的觀測,它們從未被適當地消化或簡化到常人能夠理解。你必須是一個專家,即便如此,你只能希望適當地掌握科學理論的一小部分。

此外,科學進步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在中學和大學所學的東西總是有些過時。只有很少人可以跟得上知識快速進步的前沿,但他們必須貢獻全部的時間,並且局限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裡。其餘的人對正在做出的進展或其引發的激動,所知甚少。

20

在這些宇宙的大多數中,不具備複雜機體發展的適當條件;只有在和我們相像的少數宇宙中,智慧生命才得以發展並能存疑:「為何宇宙是我們看到的這種樣子?」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

20

一個質量足夠大,並且足夠緊緻的恆星可能具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場,以至於連光線都不能逃逸。

任何從恆星表面發出的光,還沒到達非常遠的距離即被恆星的引力拉曳回來。這樣的物體就是我們現在稱做黑洞的東西,因為那是名副其實的:空間中的黑的空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135 的精彩文章:

這個社會給女性挖了個大陷阱:家庭事業要完美兼顧!
辭職時3個最大的陷阱,你居然還在往裡跳!

TAG:職場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