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籍委員:「武統」聲音揭統一期盼,但應防止民粹

台籍委員:「武統」聲音揭統一期盼,但應防止民粹

據中評社香港3月14日報道,台籍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大陸高漲的武統聲浪與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有關,且是民眾期盼國家統一的體現。和平統一仍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方式。

她說,中央以最大誠意實現和平統一,表現為出台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與台灣同胞共享國家發展成果。「我們應更好地幫助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未來台灣青年人將成為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生力軍。」

台籍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受訪者供圖)

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 引發武統聲浪

江爾雄認為,對於大陸武統聲浪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上台後大肆推行去中國化,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上還是在社會上,台獨分裂活動都日益猖獗,台獨行徑令人髮指。特別是從2018年以來,蔡英文當局對外挾洋自重,加大親美媚日行徑;對內大搞「去中國化」,阻礙兩岸交流,打壓島內統派力量。可以看出其切香腸式的台獨正在加劇,這引起了大陸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家希望能以武促統,以統制獨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從另一方面來說,武統聲浪也揭示了大陸民眾對於國家統一的期盼。」

江爾雄指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早就形成了大一統價值觀,所謂「六合同風兮九州共貫」。國家統一一直為歷代中華兒女矢志不渝地追求著。歷史證明只有國家統一才能帶來人民幸福。今天我們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和目標,國家統一正是這一偉大目標的必然要求。武統呼聲折射出全體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中華兒女對於國家統一的期待。

江爾雄強調,但在武統呼聲高漲的情況下,我們應當防止民粹主義泛濫。「我們看到中央在對台大政方針上還是保持了戰略定力,既有堅定信念,同時又有充分信心。我們的大政方針並沒有因為島內局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方式

江爾雄表示,無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都是統一的形式,其最終目標和落腳點都是國家統一。

「但我們要看哪種形式對民族有利,對世界有利。」她指出,以和平統一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代價最小,也最有利於目前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這既關係到兩岸人民福祉,也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同時有利於兩岸統一之後台灣的繁榮穩定,也有利於維護亞太和平穩定。「所以基於這幾個方面來說,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方式,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在和平發展中推進國家統一進程。」

「但我們不能因為過於強調和平,而忽略了統一這一根本目的。和平統一的基礎一旦喪失,也就不得不通過其它途徑實現統一。」江爾雄說,我們一方面要強調和平,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隨時武力統一的準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六個絕不』是我們的堅定信念。說明在涉及國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的立場始終是堅如盤石。」

共享國家發展成果 出台系列惠台措施

江爾雄指出,中央一直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尋求和平統一,即便在兩岸局勢發生大變化,兩岸關係日趨複雜的情況下,我們的善意也始終不變。她說,這幾年中央一直在為讓更多台灣民眾能夠共享國家發展成果方面做出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出台了多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去年以來密集出台了27項舉措,2月28日國台辦、發改委又聯通29個相關部門出台了31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非常的細膩、具體。

「古人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正是從這些細微瑣碎處下手,來表達我們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堅持。」江爾雄表示,前不久出台的31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是對十九大提出的率先與廣大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逐步實行同等待遇的承諾的回應和落實。關鍵在於要讓這些政策實實在在地讓廣大台灣同胞受益。如何能夠讓政策落實的更細膩?如何能讓更多人享受到政策益處?江爾雄表示,惠台政策實施涉及原有政策修改,以及複雜的技術問題。打通政策的最後一公里需要一步步來。「當前還存在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我們也應當幫助台灣青年更好地了解並享受現有優惠政策。推動相關政策出台和妥善落實也是我作為台灣省籍政協委員的責任。」

台灣青年將成為兩岸交流的生力軍

「今年我將繼續關注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等問題,尤其是會就雙創基地建設提出建議。這些年我接觸了很多台灣青年,包括我自己在島內的親戚,很多人都願意到大陸發展,未來台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是大勢所趨。」江爾雄指出,未來台灣青年人將成為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生力軍,台灣青年可以在來大陸創業就業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大陸的社會制度,消除隔閡,增進認同。

江爾雄認為,當前階段需要全社會創造接納和包容廣大台胞的氛圍,特別是在幫助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企業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推動引導。當全社會達成共識,才能真正地幫助台灣青年,讓一些優惠政策落地,讓廣大台灣青年受益。

親情和鄉情化解兩岸隔閡

江爾雄向中評社記者表示,現在大陸公職人員想要到台灣會受到重重障礙,甚至到達台灣後也會感覺的一些不友善的舉動。目前前往台灣旅遊的大陸遊客也越來越少,與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有很大關係。她指出,僅僅依靠官方推動兩岸民間交流是遠遠不夠的,民間自發交流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發揮更大作用。「現在大陸遊客自動減少不去台灣,這種現象讓我很憂心。」

江爾雄表示,自己作為在大陸定居的台灣同胞,與島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年我們福建省台聯舉辦了兩岸同名村交流活動,兩岸宗親之間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活動非常有效。未來我們也會儘可能地組織兩岸宗親交流,以及兩岸少數民族交流等各項交流活動。濃濃的親情和鄉情最能夠化解兩岸人民之間的隔閡和誤解。」

(記者 秦正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替補颱風名最終確定,「人氣選手」皮皮蝦落選
針灸機理新突破,是中醫還是西醫的勝利?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