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德淮半導體一期項目基本完成

德淮半導體一期項目基本完成

一期項目基本完成

7日上午,記者走進位於淮安高新區的德淮半導體項目一期建設工地,在偌大的項目工地上,記者發現廠區內的主要建築已建設完成,包括挖掘機、水泥攪拌車、吊裝機在內的十幾台大型機械設備以及上百名工人正在現場緊張地忙碌著。

德淮半導體一期項目基本完成

德淮半導體項目由中鐵二十五局集團公司承建,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一期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造價約20億元。

德淮半導體一期年產24萬片12英寸晶圓廠於2016年3月在淮安破土動,2017年6月順利封頂。目前,廠區內15個單體建築已全部建成,正在進行綠化、道路硬化、辦公樓裝修等工程。

生產攝像頭的「心臟」

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19日,目前公司一期項目已進廠安裝85台套設備並進行試運行,計劃於今年4月份再搬入270台設備,在6月實現正式量產。

預計在2019年6月可達成全產能月產20000片,年產約24萬片。二期項目正在進行試樁靜載檢測,今年將完成投資10億元。

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專註於CMOS影像感測器的半導體公司。

該公司不僅生產製造晶元,還整合了CIS產業鏈上的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攝像頭模組,涉及整條產業鏈。該負責人說,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半導體晶元品牌。

「打個比方吧,我們研發製造的都是攝像頭的『心臟』。」該負責人笑著說,他們的主要產品圖像感測器是一種能將可視圖像轉化為電子信號的重要設備,主要應用於手機、數碼相機與其它成像設備中,對這些設備來說圖像感測器十分關鍵,「沒有它,數碼相機、手機攝像頭、安防監控等成像設備都無法工作。」

將徹底打破外國壟斷局面

據了解,圖像感測器晶元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發展的潛力和空間都十分龐大。從手機到電腦,從監控到汽車,甚至無人機和機器人,到處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於起峰曾指出,我國作為消費大國,現在圖像感測器市場保守估計有千億規模,並且還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雖然我國圖像感測器晶元市場巨大,但是在高端圖像感測器晶元領域,一直以來基本依賴進口,外國公司壟斷了我國的市場。

德淮公司整合包括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的半導體全產業鏈,建成後將徹底打破我國在高端圖像感測器晶元領域被外國公司壟斷的局面,促進我國圖像感測器晶元集成電路產業蓬勃發展。

「我們目前以手機攝像頭晶元為切入點,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與華為等手機龍頭企業均保持穩定的合作關係,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大智能手機廠商都在推行手機背部雙攝像頭的機型,手機攝像頭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是圖像感測器需求擴大。未來他們還將擴展應用到其他領域,從而開拓更大的市場。

千億級產業集群航母雛形初現

為何選擇在淮安進行半導體產業投資?面對這個問題,德淮公司負責人坦言,他們看中的是淮安優秀的招商政策和完善的政府服務,以及優越的區位條件。

在廠區建設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組建了專門掛鉤幫辦團隊,並安排專人現場駐點,及時協調處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

因為組織安排到位、資金保障到位、幫辦服務到位,項目一期實現了快審批、快建設、快竣工。

德淮日本子公司IDTC的社長淺見哲也驚嘆於中國的建設速度和優質的施工質量,「誰能想到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而此時此刻已經是一個即將能夠量產行業領先工藝水準的CIS的晶圓廠了」。

半導體產業前期需要巨額投入,德淮公司一期項目總投資額約為120億元,三期全部投資額約為450億元。

其中設備投入相當高昂,許多設備單價過億。據德淮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設備幾乎全部進口自國外,其中單價最高的一台進口光刻機的價值約為80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億元。

巨大的投入意味著豐沃的收益。2017年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開票銷售2.2億元,入庫稅金6180萬元,其中國稅5280萬元、地稅900萬元。

一期滿負荷生產時,年銷售額可達60億元;當未來三期項目全部完成實現量產後,可以帶動4500人就業,年產值將達200億元,預計屆時將佔據30%的市場份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目標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據了解,目前一個圍繞半導體產業規劃建設的「智芯小鎮」正在積極申請中。「智芯小鎮」將以半導體製造為核心,融入居住、商業、娛樂等功能,形成一個「產城一體」、「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鎮。

更值得關注的是半導體產業的集聚效應。重大半導體項目的落戶,能吸引一大批上下游產業集群,形成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在淮安這片廣闊大地上,一個千億級的半導體產業集群航母雛形初現,助力淮安崛起江淮。

掌握主動權自主研發

走進廠區東側用活動板房搭起的臨時辦公區,這裡大約有上百間辦公室,各崗位員工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據德淮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現有員工687名,其中博士9人、碩士138人。

「由於採用了全自動化生產模式,我們的員工大多數是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德淮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當項目一期正式量產後,可為淮安直接帶動1500個就業崗位,其中800餘個為工程師崗位,佔比近60%,企業員工的素質由此可見一斑。

2016年4月,日本東芝CIS技術核心團隊整建制加入德淮公司,為其帶來了世界先進的技術支持。目前該團隊有日本員工44名,其中11名工程師在淮安總部駐紮,從事研發和技術工作。

目前,德淮公司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成功申請發明專利208項、實用新型專利90項,並通過授權取得安森美專利355項。

在全面獲得安森美手機CIS技術和專利並經歷一年時間的成功消化後,德淮公司推出了「微光快拍」系列首款產品AR1337,並實現量產供貨。這不僅增加了新的本土中高端CIS選項,而且為中高檔手機帶來了獨特的「微光快拍」賣點。

晶元,一個不及指甲蓋大小的小物件,卻是眾多電子產品的「心臟」,也是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近幾年,隨著一批知名企業的落戶,淮安站到了半導體行業的前沿。

德淮半導體項目作為其中的龍頭,經過2年的建設,一期將於今年6月份量產。這表明我市電子信息產業正在邁向高端化,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的步伐不斷加速。

來源:淮海晚報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強攻3納米先進位程 千億新台幣蓋研發中心
鴻海iPhone製造部門擬在上交所上市?企業價值估達數萬億日元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