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農業科技」,是風口還是概念炒作?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農業科技」,是風口還是概念炒作?

提起科技、互聯網行業,多數人腦海里浮現的都是AI、智能硬體等領域,很少會有人將其與農業相關聯。但在過去十年中,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從風投機構Finistere與矽谷全球數據研究機構PitchBook聯合公布的數據來看,去年農業科技領域獲得的投資創下了新紀錄,總投資額超過15億美元。

數據顯示,在去年一年內,由於風投基金的支持,農業科技領域趨於成熟。在投資方中,不乏谷歌、軟銀、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在中國,BATJ也對農業科技領域有涉足。

互聯網巨頭進入農業科技領域,其投資方向主要會側重哪些方面?這當中又會涉及到哪些新技術?在過去,農業科技領域可能是被低估的行業,它的發展對於企業和民眾而言都有重大意義。未來,農業科技領域的潛力將越來越多地被注意到,可能會有更多先進技術和投資方進入這一領域。


一、巨頭涉足農業科技領域,行業發展呈爆發態勢

在國外,農業科技領域受到重視,許多巨頭紛紛入局,其中包括軟銀、亞馬遜、谷歌等大佬。該領域的許多企業得到了融資,而其發展方向也有差異。

美國室內農業創業公司Plenty Inc由全球最大的科技基金軟銀願景基金及亞馬遜投資,使該企業的總融資額達到2.26億美元。軟銀買下了一個垂直農場,採用物聯網感測器與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利用水、光和營養,在室內垂直種植作物,其系統消耗水量僅為傳統農業技術的1%,據稱其每平方英尺的產量是傳統的350倍。

根據路透社消息,Plenty Inc目前正在中國城市中尋找新的農場用地,這也是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建立高科技設施的環節之一,其CEO Matt Barnard表示,中國至少擁有300家類似的大型農場,目前該企業正在招聘中國員工,並在北上廣等合適的地點尋找經銷商。

Bowery成立於2015年,去年6月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至此該公司完成了總計3100萬美元的融資,其背後的投資者中包括谷歌。該企業採用了加入計算機視覺、自動化和機器學習技術的BoweryOS,用以監測植物獲取信息等。該企業表示,其用水量與傳統農業相比減少了95%,在農業用地上的產量則增加了100倍。

隨著越來越多投資的進入,農業科技企業實力增加,更加有條件與高科技結合,從而生產出更優質的農業產品,而在與科技結合的道路上,已經有不少農業科技企業有所行動。

對於2012年成立的Benson Hill BioSystems公司而言,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確認作物的基因特性,從而創造出最大的效益。其CropOS平台憑藉AI與大數據預測某些性狀的作物產量,這個平台能夠在十分之一的時間內完成目標。此外,它們還打算開發一款名為CRISPR 2.0的基因編輯工具。憑藉這些舉措,該公司給當地帶去了不菲的收入,如3450萬美元的公開融資,以及2500萬美元B輪融資。

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德國公司PEAT開發了一款名為Plantix的免費應用,能夠通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圖片中識別出植物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及預防措施。而另一家名為Blue River Technology的公司開發了一種可以識別雜草的系統,目前被2017年的「人工智慧100強」之一的加州公司CB Insights收購。

對於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與布局,中國的科技互聯網第一梯隊也在這一方面有所動作。當下,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甚至已經滲透到鄉村地區。尤其是在電商領域,已超過總消費的7%,該比例甚至超過了美國。

但這也說明,電商在城市中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上升空間不大。因此近年來,中國許多電商企業將目光投向農村和農業,BATJ等頭部企業已經在農村開始布局,側重於農業電商領域。

2015年,京東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自營的「縣級服務中心」,同時又以加盟形式開設「京東幫服務店」,在當年8月上線「農資頻道」,提供化肥、種子、農具等產品的服務。2016年,京東與農業B2B電商一畝田在農資銷售、線下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此外,京東還投資了多家農業相關的企業,並與官方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2014年,阿里推出「千縣萬村」計劃,在3到5年內用100億人民幣,在1000多個縣、10萬多個村中建立村級服務站,構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到去年為止已經在全國28個省300多個縣擁有15000餘個站點,農村淘寶銷售額超過千萬。

2010年,聯想正式布局農業,2015年3月,聯想投資1000萬美元做網上農資交易平台雲農場。8月,聯想旗下佳沃集團上線生鮮電商平台「佳沃市集」,並於當年宣布盈利。

在「蘇寧農村電商學院成立暨首屆縣域互聯網+流通發展論壇」上,蘇寧發布了2016年農村電商戰略,以50億元向農村市場投資,在1011家直營店的基礎上增加200個地方特色館。

可以看到,國內外科技巨頭對於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各有各的優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業科技的發展,佔據先機愈發重要,這也是眾多巨頭紛紛湧入農業科技領域的主要原因。

2013年,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Monsanto以超出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意外天氣保險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此後農業科技開始受到重視。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投資都呈現迅速增長狀態,到2017年,融資額創下新高。

農業科技領域對於推進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企業和人類而言是有重大意義的。未來,農業科技領域還有更多方向和很大的上升空間。


二、農業科技未來可能獲得更多機會,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不可預測的極端天氣增加,生產短缺以及移民導致的勞動力減少也成為很大的問題,這也是農業科技受到重視的重要因素。

在知名投資機構First Round Capital發布的《2017創業生態》報告中,57%的創業者認為農業科技領域被低估,表示農業科技是值得多多關注的領域,原因是新技術正在使農業更高產,增加其可持續性,並在全球的城市化進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儘管目前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業企業與投資熱度仍低於其他行業,但其總體投資呈現增長趨勢。面對拓展迅速且亟待發展的新技術,行業的關注與資本的進入都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對全球農業科技領域在2017年的10大融資案例的梳理顯示,一些大額融資基本上包括室內農業、農業電商、生物農業等方向,這也能表明農業科技領域被低估的狀況將會逐步得到改善。

根據目前農業科技領域的融資和發展情況來看,未來該領域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發展方向。

可隨時根據農作物情況採取移動、可搜集實時信息的精密科技可能成為一條發展道路。物聯網公司Senet表示,現今的大型農產公司已經能夠做到通過感測器偵測土壤的濕度、作物成長情況和家畜飼料的殘量。耕作者可利用此類技術減少消耗增加產量,IBM全球供應鏈專家Paul Chang表示,精密科技能夠增進食品工業的成本、效率和永續力,將產量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掌控天氣信息也可能是未來農業科技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IBM旗下公司Weather Company的內部人員表示,90%的農業方面的損失都是天氣變化導致的,加之全球氣候變遷,所以天氣對農業愈加重要。如果能夠掌握天氣信息,就可知何時該灌溉施肥,也能增加收成和運輸效率。

此外,3D技術也能夠幫助人類減少糧食浪費。比如水果在運輸過程中會有16%損耗,如果在剛剛收穫之時就能夠將水果製成乾粉狀,運送就會變得容易,再利用3D技術將這些粉末製成新的形狀食用,能夠有效減少損耗與運輸成本。

在當下,先進的技術領域並不缺少,智能硬體、AI等都是大熱的領域。人們可以盡情地去製造炫酷的VR設備或者各類硬體。但對於人類而言,「民以食為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飢餓對人類而言是永遠的災難。

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時全球可能會多出20億~30億人口。然而由於氣候變遷等原因,農作物產量正以每十年2%的速度在減少。科學家現在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用現代數字科技來預防全球性糧荒。

因此,科技巨頭積極布局農業,對其自身而言是在新領域中的嘗試和開拓,對民眾而言能夠製造出更多的糧食及農產品,這對於整個人類社會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在南極守歲、在芬蘭看極光,今年春節國人愛上了極地冰雪游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3月8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7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