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海邊的曼徹斯特》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海邊的曼徹斯特》

G小調柔板

Classical Artists

00:00/04:18

海邊的曼徹斯特

導演: 肯尼思·洛納根

編劇: 肯尼思·洛納根

主演: 卡西·阿弗萊克 / 盧卡斯·赫奇斯 / 米歇爾·威廉姆斯 / C·J·威爾遜 / 凱爾·錢德勒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8-25(中國大陸) / 2016-01-23(聖丹斯電影節) / 2016-11-18(美國)

片長: 137分鐘

又名: 情系海邊之城(港) / 海曼

1

影片介紹

初聽這個片名,不免讓人想到英國的工業城市曼徹斯特,以及鼎鼎大名的足球隊曼徹斯特聯。然而事實上這是一部純正的美國片,片名中的「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就是一個完整的小鎮名稱,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人口總數只有5136,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海邊小鎮。

正如馬薩諸塞州極寒的冬天一樣,《海邊的曼徹斯特》同樣是一部冷靜、冷冽、甚至冷徹骨髓的影片。一個名叫Lee的男人,沉默寡言,在波士頓無休無止的做著各種雜活。但這似乎只是他為了逃避過去、隱藏悲痛所找的借口,甚至當收到摯愛的哥哥Joe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的消息時,他嚴肅陰沉的臉上也沒有增加更多的悲傷。在他回到摒棄多年的家鄉曼切斯特後,發現自己被指名為侄子Patrick的監護人。Lee不願搬回這個有著太多回憶的家鄉,而侄子Patrick則不願拋棄他的生活與朋友,跟他遠走他鄉。

本片獲2017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主演卡西·阿弗萊克也榮獲此屆最佳男主角。

2

角色簡介

Lee

演員: 卡西·阿弗萊克

李·錢德勒,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李原先有個幸福的家庭,但是由於他的失誤,三個親生兒女死於大火,從此李一蹶不振,與妻子離婚,在波士頓無休無止的做著各種雜活。

Patrick

演員:盧卡斯·赫奇斯

帕特里克,是李的親哥哥的兒子,品學兼優,英俊帥氣,同時和兩個女孩交往,有自己的樂隊,還是籃球隊和冰球隊的主力。爸爸死後,帕特里克的監護人成了他叔叔。

Randy

演員:米歇爾·威廉姆斯

蘭迪,是李的前妻,溫柔善良,家中大火,她被救出,蘭迪眼睜睜看著孩子們被大火吞沒卻毫無辦法。由於心中怨恨,對李惡語相向,相愛的夫妻由於一場大火而分手。蘭迪最後哽咽著對李道歉,但是李卻不能釋懷自己犯下的過錯。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阿爾貝·加繆《西西弗的神話》

3

關於影評

飾演前妻的米歇爾·威廉姆斯,她憑藉在本片中的表演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拍攝時,米歇爾因檔期原因不能常駐劇組,只在有戲份的時候趕回片場,但她每次都能馬上進入角色,這可能和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有媒體曾如此評價米歇爾:「她曾是《斷背山》里的沮喪妻子,也曾是好萊塢最悲傷的女人,她一直是狗仔們最關注的對象,更是一位渴望真愛的單身母親。」

2004年6月,米歇爾和希斯·萊傑因拍攝李安的《斷背山》相識。2005年,米歇爾生下女兒瑪蒂爾達。次年3月,米歇爾和萊傑憑《斷背山》雙雙獲得奧斯卡提名,兩人一起盛裝走上紅毯,手挽著手,滿面春風。2007年,就在希斯·萊傑離世的4個半月前,米歇爾與他分手了。原因是萊傑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到了米歇爾無法忍受的地步。但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不久後萊傑就與她天人永隔了。

《斷背山》合影,左起傑克·吉倫哈爾、安妮·海瑟薇、希斯·萊傑,前為米歇爾·威廉姆斯

希斯·萊傑的英年早逝,對影迷來說是一個巨大損失,對於米歇爾就是天翻地覆。有朋友說:「那是她生命中一個極度黑暗的時期。她是個浪漫而感性的人,她總是認為自己對未能幫助萊傑負有部分責任,這給她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希斯·萊傑生前的一些朋友也認為,米歇爾是造成萊傑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人說:「米歇爾在和他分手之後帶走了女兒瑪蒂爾達,這實在讓他感到撕心裂肺。」

自責加上懷念,讓米歇爾無法走出希斯·萊傑的陰影。她說,希斯·萊傑走後,她覺得自己如同把傷口暴露在空氣里聽之任之的行屍走肉。

但作為一名單身母親,米歇爾沒有讓希斯·萊傑的形象在女兒的成長中缺席。在她位於布魯克林的家中,依然擺放著希斯·萊傑的照片,萊傑送給女兒的毛絨玩具也完好無損,就連米歇爾那一頭標誌性的精靈短髮也是為萊傑而留的。她說:「我為了那個喜歡短髮的男人剪了這個頭髮,我現在留著它,就是為了表示對那個人的懷念。」

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中,我們也能注意到李每次搬家都要精心包裹的三個相框。導演自始至終也未給這三張相片一個正面鏡頭,但每名觀眾都可以在欲言又止的鏡頭中猜出相片的真正內容:李死去的三個孩子。影片最後,侄子帕特里克在看到叔叔房間內的三個相框,終於理解叔叔為什麼無法繼續在小鎮生活,決定尊重叔叔的選擇。

影片中李失去孩子時,侄子得知父親的死訊時,都沒有失聲痛哭,或者默默流淚,但導演運用大量白描去鋪陳情緒,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物內心的真實痛苦,這種無處發泄的痛苦比大哭一場更顯壓抑,也更加折磨。

侄子在父親死後一直沒有哭,直到他見到父親在停屍櫃中被冰凍的屍體,又見到冰箱里的凍雞肉,突然崩潰痛哭,壓抑的情緒才宣洩出來。而失去孩子的李,早已將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屍走肉,甚至失去了哭的權利,他在不順心時只能用暴力行為自殘,或者在酒吧滋事鬥毆。

如果說《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米歇爾飾演的妻子蘭迪在失去三個孩子後選擇重組家庭,開始了新的生活,那現實中的米歇爾則更像卡西·阿弗萊克飾演的丈夫。

治癒傷痛的良藥只有時間和新歡,米歇爾也曾嘗試用戀愛把自己從回憶中拯救出來。她先後和《雲端情人》導演斯派克·瓊斯、《簡愛》導演凱瑞·福永、演員傑森·席格爾等人產生戀情,但全都沒能走到最後,其中不乏因對方無法接受女兒瑪蒂爾達導致的分手。如今的米歇爾似乎已經適應了單親媽媽的生活,獨自一人將女兒養大,有媒體拍到女兒瑪蒂爾達的照片,發現其長相已經與希斯·萊傑有幾分相似。

有媒體評論,《海邊的曼徹斯特》不談理想也不商業,是一部討論人生遺憾的嚴肅藝術。它從生活的細節出發,講述了一個個人的悲劇和大部分失意者的真實狀態——他們跌倒後並沒有再爬起來,遺憾大約佔了他們人生的一半長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一部反雞湯電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濛濛的,地面覆蓋著皚皚白雪,人與人之間的對白平淡簡潔,舒緩的配樂中透露出一絲傷感,故事中沒有救贖,也沒有解脫,但這種遺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為這才是人生啊。

——(豆瓣)大海里的針

《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華彩,無疑屬於這一組鏡頭:李·錢德勒在律師處得知自己的哥哥在去世後將侄子「委託」給了自己,霎時間「做父親」的往事泛上心頭。

鏡頭切換到了悲劇發生的那個夜晚。在與朋友玩鬧之後,李·錢德勒因為自己的疏忽釀下慘劇。鏡頭穿越時空的來回剪輯,營造了一番生活支離破碎的景象。而讓這組鏡頭渲染力加倍的,則是來自阿爾比諾尼的器樂作品《G小調柔板》。

這一支巴洛克風格的柔板,在音樂史上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樂曲」。在管風琴所營造的哀傷的旋律線之下,弦樂那如泣如訴的配合,的的確確展現出了李·錢德勒的心境——悲傷而且無奈。那種無法逃遁、無法原諒、無法走出的情緒,像是此時此刻的音樂一樣,令人喘不過氣來。

而在短暫的停頓之後,小提琴的一段華彩再度將人帶入到了音樂所營造的高濃度的情緒質感中。管風琴適時地再度進入,重複的主題小節深化了所謂的「悲傷感」。李·錢德勒對過錯的自譴,對過往的眷戀,對侄子那種無處安放但又無法捨棄的責任,令觀眾感同身受。

在娛樂化的口徑里,《海邊的曼徹斯特》被稱為「中年喪片」。雖然「喪」是其一個主要特徵,但在導演的掌控中,「喪」並不是影片所要表現的重點,那種明知生活不可為,但卻依然要為之的從廢墟上重新構建生活的「壯舉」才是導演所訴求的對象。

巧合的是,《G小調柔板》這一支曲子,也是從廢墟中被「挖掘」出來的。創作這一段柔板的阿爾比諾尼是威尼斯樂派的代表人物,但他活的卻並不風光。他曾經撰寫的50餘部歌劇和100多部器樂作品,在其生前只發行了9部。1945年,為了完成歷史考古工作,義大利音樂理論家拉莫·吉亞索托來到了被盟軍轟炸了的德累斯頓薩克森州立圖書館。他聲稱自己在這裡發現了阿爾比諾尼的一些三重奏作品,並用了十餘年時間整理這些「殘片」,最終於1958年發表了電影中的這支《G小調柔板》。

一方面是「重建生活」,另一方面是「重建音樂」。影像的故事和樂譜的演繹在這一段蒙太奇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現。不僅僅是音樂本身的魅力,其背後風雲際會般的歷史,也為影片提供了一絲「互文」的意義。

在這一段鏡頭之後,李·錢德勒在曼徹斯特小鎮開始朝著自我救贖轉變。雖然他曾經想用自殺了卻此生,但這終究不是基督徒的「救贖」方式,所以尋死不成的錢德勒只有另尋他途來「求活」,並希冀著用重新在此生活,來尋找心靈救贖與自我諒解的可能性。

——鳳凰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批評 的精彩文章:

朱羽:20世紀6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物」與「心」——關於《艷陽天》的一種讀法
王曉平:從「漢學主義」批判到探尋中國現代性主體的跨文化研究

TAG:文藝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