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禧與慶王奕匡,晚清的生死時局

慈禧與慶王奕匡,晚清的生死時局

雖然自從1840年清朝的局勢不斷受到內外變化,發生劇烈變化,不過總體而言依然是:主上素德威重,朝廷權威尚且存在;地方的督撫大員雖然重拳在握,但是對待軍機處的意見也是需要慎重考慮。

不過在1900年之後,特別是義和團事件和之後的八國聯軍侵華,史稱庚子之役;清朝的內政外交又一次發生了巨大轉變。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論及慈禧太后出逃,北京淪陷,這只是表層現象,並不值得深究;影響更為深刻的就是「東南互保」事件。

簡單來講:以張之洞和李鴻章等人為首南方漢人總督私下與各國達成協議,東南各省不參與義和團事件,各國不得對東南各省施加武力。

這就是最為明顯的標誌,清朝廷的命令再也無法通行於各地督撫,中樞個地方已經開始離心離德。

為了挽救這種破敗的局面,慈禧太后開始進行了清末新政;這場新政涉及非常廣泛,從憲政到地方制度,以及各種官制和軍事改革。這份兒改革方案幾乎就是照搬之前日本明治維新的方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清朝政府急於自救的態度。

其中這份兒改革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官制改革。這與很多人的休戚相關,因為眾多官員的身家性命就在這上面。但是這場新政的實際執行者就是慶王奕匡。

這個人在初期根本沒有什麼存在感,畢竟在恭親王奕,到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時期,他的能力和聲望根本沒機會,也不可能入職中樞。但是隨著清朝李鴻章等上一代的精英逐漸逝去,朝廷內部就陷入青黃不接時期;下一輩的載灃,明顯太過於年輕,根本不足以掌控局面。中生代的滿人貴族中,卻沒有一個傑出人才。就這樣之前跟李鴻章等人還算有過一段交集的奕匡就被硬扶上牆了。

前面提到過奕匡的能力著實一般,甚至可以用平庸來形容;但是一大特點就是貪財,可謂是貪得無厭的那一種。本來旨在挽救清朝時局的新管制改革,在他的主持下就全部變了味道。

這次官制改革的唯一核心目標:就是中樞企圖通過釐定新官制,使得朝廷的運轉效率提高,並且進一步加強中樞的權威,防止地方督撫實力坐大;使得稅收以及各項厘金重新回歸中央調配。

縱觀我國自從秦朝開始的各大朝代中,吏部一直都是朝廷第一大衙門,因為它管著人事調動。那麼官制的釐定堪稱一次徹底的人事調動。本來這件事情應該是將精明強幹的人,放到核心部門;各地衙門擇優提升。

但是在奕匡和他的兒子載振看來,這確是一個發大財的機會。不等他們父子主動朝各級官員開口,那麼聞風而動的下屬官員,各道司衙門等的頭頭腦腦也是去紛紛孝敬,生怕自己的衙門被裁撤,擔憂自己的烏紗帽不保。

奕匡父子也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一時間王府之前可謂是門庭若市。大清的新官制就在這樣的局面中開啟了,本來旨在為大清王朝續命藥物就這樣被參進了大量的砂子。在奕匡眼裡,各地的職位和衙門幾乎都是明碼標價,銀子越多,職位越高。

原先擇優而仕的一場革新,變成了攬財的工具。這一舉非但沒有減輕朝廷的腐敗,卻進一步加重了吏治的腐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嘉小董說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末年,都是那些人建立了五代十國呢?
東北王張作霖的官匪人生

TAG:航嘉小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