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皇帝徵兵不易,戰敗的緣由

清末皇帝徵兵不易,戰敗的緣由

大小金川之戰

征服大小金川之戰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它從乾隆12年一直打到了乾隆34年,最後以朝廷的勝利而告終,穩定了中國的西南邊陲,但是這一仗先後花了清廷多少錢呢?七千萬兩白銀。

由於這個原因,當時乾隆在徵兵的時候有很多人勸諫他,不要再把這個仗打下去,比如鄂寧就是當時勸諫的非常激烈的一位,甚至因此而受到了降職的處分,鄂寧後來還在乾隆征緬甸的時候也做了非常激烈的勸諫,他是一個堅決的反戰主義者,但是乾隆最後還是去打了這一仗,而且證明是有價值的。

八旗

乾隆作為一個皇帝,徵兵卻並不簡單。因為乾隆的「國防軍」已經不會打仗了。清朝時候的軍隊體系是很有意思的,他有一隻國防軍力量,當年曾經是亞洲最強悍的軍隊――八旗。但是這個八旗到康熙的時候就已經不會打仗了,國家軍隊為什麼不會打仗了呢?因為在順治年間這支部隊已經變成了八旗子弟。國家每年給他們的俸祿,讓他們保持一個國家軍隊的身份,但是不允許從事任何職業,從工從商都不允許,同時作為軍隊卻又不訓練,這樣一來八旗子弟就逐漸腐朽成為我們現在一說起來「提籠架鳥像八旗子弟一樣」的典故。

八旗子弟

那麼乾隆打大小金川要靠誰呢?就靠一支「武裝警察部隊」,這就是綠營,綠營是清朝建立的以漢族軍人為主的輔助性軍隊。這支軍隊在打大小金川時打了勝仗,但是等到清末這支部隊也腐朽了。

綠營

國家軍隊八旗不能打仗,綠營武裝警察部隊也不會打仗了,那清末靠誰來打仗呢?

只能靠臨時工來打仗了,什麼是臨時工?就是曾國藩召集的湘軍和李鴻章召集的淮軍,他們都屬於團練武裝,就是地主們自己組織起來的部隊。臨時工在國家那邊沒有編製,國家也不會給他們發餉錢,打仗的時候有這支部隊,一打完仗就開始縮減,結果到甲午戰爭真出問題了。國家軍隊不會打仗,武裝警察也不會打仗,臨時工又被裁得很厲害,怎麼會不敗呢?

甲午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眼睛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最美滿的夫妻
劉備淚點低真情流露為望元直不惜砍山砍樹!

TAG:歷史大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