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緊急叫停博通收購案,華為意外「躺槍」,高通代價慘重

特朗普緊急叫停博通收購案,華為意外「躺槍」,高通代價慘重

博通對高通長達4個月的收購「拉鋸戰」,本有望成為科技行業最大的併購案,如今被特朗普一紙禁令否決。

北京時間3月13日,特朗普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新加坡博通公司收購美國高通公司,避免美國最大的移動晶元製造商之一落入新加坡公司手中。

特朗普簽署的總統命令稱,任何本質上相同的合併、收購或敵意收購,無論直接還是間接實施,都將被禁止。同時撤銷 15 名由博通提名的候選高通董事會成員的資格,防止他們通過董事會左右高通的行為。

當天,博通在其官網發表聲明,表示強烈不同意其對高通的收購會導致美國國家安全問題。

博通最終鎩羽而歸,高通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白宮聲明發出後,高通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近5%,而博通股價在短暫下跌後上漲約1%。

1

併購未果

去年11月,博通計劃以1030億美元報價收購高通,但被高通以估值太低為由拒絕。

今年2月底,高通表示不再拒絕博通收購,但雙方仍在博弈,並未達成協議。

3月4日,美財政部下屬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調查,確認博通併購高通存在國家安全擔憂,並下令讓高通將原本計劃3月6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延期一個月,以阻止博通借股東大會改變高通董事會人事構成。分析人士表示,監管機構叫停公司股東大會十分罕見,反映出美國政府對該交易的擔憂程度之深。

近日,博通為了繞開CFIUS的介入,為收購掃除障礙,準備提前一個月把公司總部從新加坡遷回美國。

然而,特朗普3月13日下達的行政命令將取代之前CFIUS發出的指令,高通需要在10天內召開股東大會。博通和高通必須遵循總統行政令,向CFIUS提供終止交易的書面證明。美國司法部長負責監督執行該總統行政令。

2

華為「躺槍」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阻撓博通收購高通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擔心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影響5G標準的制定,從而使美國喪失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美國財政部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從國家安全形度來講,高通與美國國防部有機密和非機密承包項目,是美國政府網路安全、5G技術等的合作者。一旦停止這些合作,將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傷害。

另外,博通注重短期盈利能力,收購高通後將會減少研發等長期投資,降低高通公司在標準制定方面的長期技術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削弱高通在科技行業中的地位,進而擴大華為等中國企業對5G標準制定的影響力,並認為「這將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華為是高通和博通的客戶,將其晶元用於手機和網路基礎設施。美國一直將華為定為懷疑對象。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警告電信運營商,不要從華為購買網路設備。今年1月,由於美國政府干預,華為通過電信運營商AT&T在美國銷售手機的計劃遇挫。

3

高通困局

由於在半導體行業獨一無二的地位,高通從授權技術中獲得大部分利潤。另外,涉及所有智能手機系統基礎的發明專利,也讓高通從手機製造商那裡收取了高額利潤。然而,這種商業模式近年來受到嚴格的審查。由於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歐洲反壟斷監管機構於今年1月對高通開出12億美元罰單。

自2017年初,高通與蘋果圍繞專利授權費在美國、中國等地發起了多場官司,主要圍繞著高通的技術授權業務而展開。蘋果指控高通的知識產權授權模式不合理,而高通則指責蘋果使用了高通的專利卻不付錢。蘋果公司最近還表示,可能放棄與高通合作,改選英特爾作為下一代iPhone的數據機晶元供應商。

華為是繼蘋果公司後,第二家拒絕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的專利授權客戶。知情人士稱,高通公司正在與華為公司展開磋商,若進展順利,有望在幾周內達成和解協議。

據統計,與蘋果的專利費糾紛導致高通每年損失約20億美元。高通表示,解決與手機製造商的專利費糾紛,能夠讓公司追回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費收入。高通能否在2019財年實現調整後每股收益6.75-7.50美元的目標,追回專利費收入至關重要。

另外,高通為了阻止博通的惡意收購,把收購荷蘭NXP(恩智浦)半導體公司的報價從每股110美元調高至127.50美元,收購總價從380億美元增至440億美元,這意味著高通將多付出60億美元。NXP 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晶元供應商,收購NXP將讓高通成為汽車晶元市場的領頭羊,並且NXP可提供互補性資產,合併後的公司市值將突破千億美元。

這項原本應該在2017年完成的交易,被一拖再拖,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根據要求,這樁併購交易必須獲得9個部長級政府監管機構的批准,目前已經在8家反壟斷機構掃清審批障礙,高通還在爭取中國反壟斷機構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巨無霸」A380訂單減少,空客計劃裁員3700人
融資8.66億美元後,ofo命運飄向何方?

TAG: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