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袖清風,細數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你認識幾個?

兩袖清風,細數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你認識幾個?

1、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明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袁可立正直敢言,為民請命。二十八歲彈劾炙手可熱的應天巡撫,平反蘇州太守石昆玉冤案。萬曆十九年,他出任蘇州府推官。時「胥吏抱牘如山,公片言立決,如風掃籜。」(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太守石昆玉以廉直著稱,按治豪橫而忤應天巡撫李淶,巡撫反誣石太守有罪,袁可立雪其冤。「對中丞誦之,其聲琅琅。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黃道周《節寰袁公傳》)擢袁可立山西道監察御史,吳民簞酒相留,哭送百里不絕。

2、楊震(59一124),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人。他出身名門,八世祖楊喜,在西漢高祖時因誅殺項羽有功,被封為"赤泉侯".高祖楊敞,漢昭帝時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楊震在由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東南)時,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任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起來的官員,聽說楊震途經本地,為了報答楊震的恩情,特備黃金十斤,於白天謁見後,又乘更深夜靜無人之機,將黃金送給楊震。楊震不但不接受,還批評說:"我和你是故交,關係比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為人,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現在深夜無人知道。"楊震說"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說無人知道呢!"受到譴責後,王密十分慚愧,只好作罷。楊震"暮夜卻金"的事,古今中外,影響很大,後人因此稱楊震為"四知先生".

3、于成龍(1617-1684) 字北溟,號于山,清山西永寧(今呂梁離石)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4、包拯 (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讚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5、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迹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6、紀曉嵐 (公元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就史實而言,紀曉嵐可稱得上是清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北京附近遭受嚴重水災,盜賊蜂起,大批饑民擁入京師就食,秩序十分混亂,大有乾柴烈火,一點就著之勢。紀曉嵐看到這種情勢,急忙向皇帝上疏陳情,剖析利害,奏請截留南漕官糧萬石,到災區設粥放賑,京師饑民不驅自退,社會秩序安定下來。雖然其主觀上是為了維護朝廷統治,但在客觀上幫助災民度過了饑荒,不能不說是一宗善政。

7、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沒準備。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上飯後,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蕭氏子很驕橫放縱,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餅拿過來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地告辭了。

8、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型大小,清代書畫家、政治家。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諸城縣誌》:「(劉墉)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

9、湯斌 (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10、楊維喬,字岱楨,冶頭村人,遷居午台南塂。清順治十六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廣西、浙江兩道監察御史,分巡河東鹽政,轉口北道監察御史,山西布政使司參議。他為官廉潔,推崇漢朝清官劉寵,曾作詩:「居官莫道一錢輕,儘是蒼生血作成。向使持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他剛直無私,執法不避權貴。當時的大官都畏懼他。在口北道時,一到任就割除積弊,抑制豪強。恰有京中權貴,遣其家人,趁大同一帶鬧災荒的機會去大販人口。當回到張家口時,楊維喬將所販人口全部扣留,交由地方設法撫養,秋收以後,又將他們送回原籍。因此得罪了權貴,被其誣陷,逮捕入獄,在獄中整整十七年,至釋放時,已是皓首蒼髯了。回鄉後,召集族中子弟,教之讀書,優遊自得,緘口不談朝事。冶頭村西有一石橋,他的書房就在橋畔。他曾作《石橋詩》云:「結廬傍石橋,橋畔柳千條。案上新琴譜,瓮頭舊酒瓢。久貧人事少,多病壯心銷。老大便宜處,廿年不早朝。」他的詩集有《閑閑吟》、《屯具齋詩稿》,俱未刊,今已佚。在他被逮之時,宣化府人就給他建立了生祠,及卒後,又崇祀於寧海州鄉賢祠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廈鐵路的起點 的精彩文章:

千古奇謀,卻被諸葛村夫為一己之私扼殺,悲哉魏延!
三國演義排名前九位的名將最後的結局真是天差地別!

TAG:鷹廈鐵路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