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群經濟是一場騙局,還是一座金礦?

社群經濟是一場騙局,還是一座金礦?

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

社群經濟是一場騙局,還是一座金礦?

看完羅家德教授的這本《複雜》,我想起小米公司三周年時曾經拍了一部電影,感謝他們最早的100 位鐵粉, 如今這100 人的社群已經擴大到百萬粉絲群,所以小米把營銷的渠道費用全省了下來,沒有中間商的小米產品可以創造最大的性價比。十萬鐵粉幫忙測試產品,百萬粉絲幫忙做營銷,而小米不用為他們付任何薪水。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社群經濟」無往不利的力量。

當阿里巴巴在美國敲響上市鐘聲之後,一夕之間,阿里巴巴集團的眾多員工都身家大漲。而得到回報最多的,除了馬雲本人,還有與他白手起家的綽號為「十八羅漢」的創業團隊。,阿里巴巴不斷吸納為公司發展有積極作用的員工進入合伙人團隊。從「十八羅漢」到34 位合伙人,建立起同甘共苦的「企業家族」,強有力地擴張著商業帝國版圖。

這種緊密的「圈子」關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社群到底是什麼?是一場忽悠還是金礦?羅老師在書里給我了啟發。

社群經濟背後的意見領袖核心圈

圈子其實包括兩類。一類是巨大的社群,但具體的活動大多數還是發生在較小的分支圈子中。另外一類,是小圈子,大約就是幾十人。小圈子很多是從線下搬到線上的,也是網上社交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虛擬社群往往會有一個小圈子的核心,才能運作得非常「熱鬧」。

社群思維高於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是構成社群思維的基礎。社群經濟是人格經濟,連接和交互是搭建社群的渠道,其中空間、消費、精神三者缺一不可。

以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社群為例。羅振宇在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中聚集了大量的粉絲,這是基於微信最成功的社群經濟經營者之一,已有345 萬訂閱用戶以及66000 個付費會員,而它的核心卻是一個40 人的經營團隊,以及通過2000 個微信群連接起來的龐大的社群成員。每個小微信群都有其建立者,以及保持其「熱鬧」的活躍分子。

所以可以說,「羅輯思維」是一個以40 人小團隊作為圈子核心,連接了2000 個外圍節點(也就是2000 個小圈子),形成了一個有66000 會員的社群和345 萬人的粉絲群。依照「羅輯思維」核心團隊成員和聯合創始人李天田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的描述,這個核心團隊有著下面一些運作原則:

第一,沒有上班的起止時間,沒有打卡機。

第二,除了創始人之外,沒有層級。

第三,除了財務部之外,沒有部門(應該還有技術部)。

第四,除了技術部門之外,沒有年終獎。

第五,員工的工作時間全部自我管理。

第六,有「節操幣」制度加強大家自我管理的自覺性。

第七,「節操幣」需要公示,以員工的相互監督為主,在良好文化的引導下,大家不會相互包庇或和稀泥。

第八,組織上,除了技術團隊和財務之外,全都是縱向編隊的戰鬥小組,三人一組,自行發動各種行動(這一點就是第三部分要特別介紹的自組織)。

社群經濟時代需要企業塑造魅力人格體,形成品牌人格的正向能量,當找到一個粉絲、賣更多的產品(既包括實體產品也包括精神產品)給他時,以他為最小圈子的核心點,就會進行圈層化的信息輻射覆蓋,並形成主觀價值性的主張表達。這不但鞏固了企業圈子的魅力人格領袖地位,同時一個個粉絲形成的個體化圈子經過快速交互形成了社群經濟體,也構成了企業圈子的外圍「護城河」,這才是信息時代營銷的思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大型社群有一個最核心的意見領袖的圈子,作為持續人格主張的策源地;同時有一些重要的節點人物作為「流動的水」,將大圈子的價值表達通過空間的連接形成信息流動,一個個鐵杆粉絲小圈子再持續地加以經營,最終形成有著持續動力推進社群快速迭代的社群經濟。

社群商業價值變現的基本邏輯

從書中的「圈子」理解理解社群經濟變現的邏輯,社群經濟能夠實現其應有的商業價值,首先必須解決社群的存無問題。首先保證擁有一個社群,一個垂直細分的、具備核心領袖圈子、具有一定特色的社群組織,

這樣的一個社群中,能夠找到潛在的運營對象,或者說未來商業運營的潛在用戶,並且能夠實現一定的商業閉環。

例如一個擁有10萬人規模的社群(諸如上百個的微信群組成的一個簡易的社群,社群誕生後一般是依託社會通用的社會化媒體和社交工具進行關係維護和互動,諸如QQ、微信等都是主要工具,而QQ群和微信群又是主要的互動載體)。

此社群內一定擁有諸多的潛在消費者,以及聞風而來的諸多對該群體提供服務的供應商。在一個簡易的微信群或者QQ群中的人群,已經能夠藉助微信群的信息傳播功能和社交功能,進行供求信息的提供和供給,並且進行各種線上或者線下的勾兌,最終創造價值。

如此一來,這樣的一個社群就具備了可以進行商業運營的初步條件,此時,有必要研發或者藉助一個統一的平台,將分散在微信群或者QQ群中的用戶需求和商業閉環過程在一個線上平台上實現。如果這個社群中的用戶需求集中體現在標準化的商品消費需求,則一個微店系統就可以實現此功能。如果擁有不止是直接電商的需求,還需要更多的信息發布交互需求,則需要一個社區產品連帶一個可以進行電商交易的微店系統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商業閉環的再次上線過程。

無論需求的技術產品形態如何,最終要實現的都是對接社群組織內部人和服務的連接需求,形成以社群為支撐、技術工具為手段,才能連接社群內比較集中的需求和服務提供商,並實現需求和服務配對的過程。這樣一個最簡單的社群運營平台就搭建完成,並且實現了基本的交易。

在此基礎上,要實現社群運營的更大價值,必須通過擴大工具平台的供給雙方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品類來實現更大商業價值的挖掘,包括對服務自有社群的工具平台向服務同類或者更為廣泛的人群需求的擴大。真正對外開放,實現工具平台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服務交易平台的升級。

GIF

「2016中國好書」已經揭曉,查看詳情請回復「2016」。

「中國好書」月榜(原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大眾好書榜」)從2014年3月開始每月發布一次,回復6位數年月(如201403),即可獲得對應月份的榜單及推薦理由。

對話窗回復目錄獲取「中國好書」各月榜單。

掃一掃關注中國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好書 的精彩文章:

月榜圖書┃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
書評┃春風與熱情的傳遞

TAG:中國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