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新學期「課後三點半」難題尋求新突破

新學期「課後三點半」難題尋求新突破

新學期「課後三點半」難題尋求新突破

孩子們在藝術培訓班學習。圖/視覺中國

新學期「課後三點半」難題尋求新突破

市場需求催生了大量提供課後服務(託管)的機構,它們的服務從放學接孩子開始。圖/視覺中國

在今年「兩會」期間,課後服務問題再一次上了熱搜。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一時間差所帶來的「三點半難題」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近年來,學校、社區、教育機構等都在探索該問題的應對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課後服務工作模式。

學校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 開展課外活動

玩皮影戲、學跳集體舞、玩輪滑、花樣飛疊杯……每周二到周四放學後,石景山實驗小學的學生們便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該校課外活動相關負責人楊紅表示,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程度,提供相應的社團活動。每學年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1個社團參與。

早在2014年,北京市教委就出台了《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的通知》,規定各區縣與學校要在周一至周五下午3點半至5點的課外時間,安排每周不少於3天,每天不少於1小時的體育、藝術、科技等社團活動,學生可自願參加。活動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開展,由北京市財政出錢給予補貼,每年投入5億元。

記者隨機採訪了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整體來看,除操場翻新等場地原因導致的特殊情況,大部分學校已開展課外活動,學生可以選擇一到兩個社團參與。大部分興趣社團是免費的,在某些學校,機器人課、鋼琴課等需要花錢購買相應設備或者支付課時費。

「孩子反饋不好,感覺沒學到什麼東西。」經過一學年的學習,丰台區某小學家長徐女士認為,通過購買服務提供給學生的課外鋼琴課性價比不高,「一位老師可能要同時負責幾個琴房的學生,一堂40分鐘的鋼琴課下來,給到每個學生的指導時間很少。因此,老師也不會太多關注教學細節,更像是孩子的陪練。」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校外教師由於對學校學生不夠了解,缺乏教學經驗,開展課外活動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學校應適當引導,不做甩手掌柜,協助保證活動高效、有序地開展。楊紅提到,石景山實驗小學的做法是由校外老師負責社團活動,學校會再選派一位助教老師對課堂進行實時監管。

海淀區某小學校長張江(化名)坦言,課程設置如何更接地氣、貼合學生需求,提供課程教學的校外師資隊伍是否穩定,大校以走班教學還是固定班級的形式開展活動,這些都是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時所面臨的問題。

大興區試點彈性離校 本周或出實施細則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後服務。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大興區提出「課後延時服務」模式,為不能按時被家長接走的低齡兒童給予免費的集中看護,直至晚上6點半。

據了解,這種面向雙職工家庭的服務模式在北京實施尚屬首次。目前,大興八小、大興六小、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北校區3所小學以及大興一幼、大興五幼、大興十一幼等3所幼兒園已完成試點。

未來是否會在區內學校鋪開?是否會提供給老師相應勞動報酬?「延時」多久,如何「延」?對此,大興區教委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比較明確的是,「課後延時服務」將會在大興區繼續推進,但具體開展的學校範圍尚未確定。相關人員在進行研究,制定相關實施方案,預計本周將會公布細則。

教委

北京西城「校內少年宮」受追捧

記者了解到,西城區教委2014年開始實施的「城市學校少年宮」計劃(簡稱「城宮計劃」)多次被家長提及。該計劃通過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在校內開展包含藝術、科技、體育、傳統文化等內容的特色課外活動。據了解,城宮計劃的師資隊伍來自於學校、有資質的社會教育機構、「非遺」傳承人、「高參小」項目的高校以及學生家長等各種社會資源,建立校內的「少年宮」。

記者從「城宮計劃」參與學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學了解到,該校初一、初二學生在每周四下午15:10-17:40期間參加相關課程活動,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興趣進行選擇。目前,該計劃已在西城區實現全覆蓋,書法、舞蹈等藝術類課程,機器人、單片機等科技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體育類活動,面人、風箏等多項「非遺」項目均已在學校鋪開。

據媒體公開報道,為豐富課外活動內容,此前,丰台區曾與國家大劇院和中國戲曲學院合作,在50所中小學中開展相關活動,借力多方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機構

以課業輔導為主 提供多種興趣課程

「這道題其實很簡單,跟她講了一遍,估計大腦還是沒轉過彎來……」在丰台區時代風帆大廈,一家名為「學能教育」的託管機構前台,剛剛給孩子講完題的老師正在跟學生家長溝通。或許正處在晚餐時間,這家託管機構十分嘈雜。當記者以家長身份試圖進行諮詢時,兩次因為老師要跟孩子講題或與其他家長溝通孩子學習情況而打斷。

據了解,這座大廈至少有三家這樣的託管班,價格在每月850元到1600元不等,主要服務周邊兩所小學的孩子。一位來自「勸學成長教育」託管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目前,班裡1至4年級的孩子最多。「雖然附近學校不多,但是好的託管機構依舊要靠『搶』,目前我們二年級託管班已經滿班,需要『排隊』。」

市場需求下,催生了大量提供課後服務(託管)的機構,有的機構以課業輔導為主,涉及校內同步學習、學習習慣養成等;有的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興趣課程,家長可以從「書法」、「寫作」、「少兒英語」等多種課程中選擇。根據託管內容及是否含晚餐等,費用有所差別。

行業門檻低 缺乏監管和規範

相比於託管機構,小區、居民樓里的「小飯桌」也是家長託管孩子的另一選擇。大部分『小飯桌』沒有申辦完整的經營手續,老師也通常身兼多職。家住朝陽區松榆里社區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女兒一一(化名)所在的託管班由一位退休教師開辦。「一般會有來自不同年級的六七個孩子參與,老師會固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可以自由進行閱讀、畫畫、預習功課等。因為這位退休教師經驗豐富,能鎮得住孩子,並且能及時答疑解惑,孩子在託管班寫作業的效率比在家高很多。」

在吳女士看來,相比於機構,開在小區里的「小飯桌」鄰里街坊都熟悉,相對安全,而且接送時間也比較靈活。

然而,這種私人運作的「小飯桌」也普遍存在師資、設施等不完備的問題,缺乏開辦資質、衛生、安全等方面的有效規範和管理。吳女士坦言「找到好的託管班得靠碰運氣,家長沒有可以參考的標準,主要根據其他家長推薦進行選擇。」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層面相關法律法規尚處空白,而託管機構涉及工商、教育、消防等多個部門,很容易形成監管漏洞。可愛學創始人兼CEO陳遠河也表示,託管行業的生存環境是目前最大的挑戰之一,需要政策進一步明確規範託管行業,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社區

部分嘗試遇冷 居民多元需求難滿足

在過去幾年中,北京有部分社區積極探索利用社區資源來解決託管問題。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模式獲得了部分家長和孩子的認同,但實踐中也面臨許多問題,不少曾開辦「3點半課堂」的社區現已停止提供此類服務。

朝外街道雅寶里社區曾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免費的學後託管服務,但該項目目前已停止。朝外街道相關負責人馬女士表示,一開始家長們覺得很好,但後期孩子越來越少,漸漸沒什麼人來了。究其原因,馬女士認為主要是家長和孩子的多元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首先,社區託管班裡會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會有一些殘疾的孩子;同時,孩子們的個性和想法各不相同,可能有的孩子想看書學習,有的孩子卻想玩;後來,部分家長又提出了接送孩子,輔導作業等需求。總之,社區僅提供活動場所和看護服務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

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華清園社區在實踐中也發現,如何把孩子們吸引到社區服務站來是一個重要問題。該社區社工李石鵬回憶,一開始社區的計劃是由大學生志願者為孩子們進行課後作業輔導,但效果並不理想;於是,社區開始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開展手工課程,如教孩子們編中國結。「通過這種方式,參與人數提升了,人員也更固定,因為這種手工製作一兩次孩子很難學會,需要持續地到服務站來。」自去年起,該社區因服務站裝修停止提供託管服務,但李石鵬透露,目前正在研究重啟該項目,考慮更好地與周邊高校合作,引入社團資源,為孩子們開設更豐富的課程。

但馬女士認為,社區不是教育機構,此類責任還是應該由學校來承擔。「這並不是社區的專長,對孩子管得多也不是,管得少也不是,壓力很大。如果由社會組織來開展課程,其專業度難以與教育機構相比。因此,社區託管實際操作起來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沒有計劃重啟相關項目。」

在李石鵬看來,社區提供託管服務優勢與挑戰並存。他表示,社區對周邊居民情況比較了解,居民對社區也比較信任,社區服務站這種「家門口」的場地也相對方便。但是,人力問題是一大挑戰。「單獨靠居委會的幾個人難以承擔孩子們的安全問題,需要更多的志願者參與,理想狀況是一對一看護。同時,部分家長下班時間晚,難以及時到服務站接孩子,我們的下班時間也隨之延後,一些家裡有孩子的社區工作人員因此面臨難題。」

聲音

緩解三點半難題需要學校擔當

●耿曉冬,北京市政協委員(2018年北京市兩會期間,提出關於中小學三點半放學問題的提案)

經過走訪調查,目前在各個中小學推行的課外活動計劃仍面臨著經費不足,學校缺乏自主權,學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的問題。同時,大多數學校一周有兩天沒有放學後的課外活動。即使學生四點半離校,很多上班族家長仍然面臨無法接孩子的困境。

因此,建議在時間上,將課外活動結束時間推遲到5點半,同時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師、場地資源,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開展相應課外活動。

政府需要給予財政支持,提高參與老師的補貼,把活動內容的選擇權下放到學校,學校再通過對學生、家長調研摸底,因地因時因校制宜,政府部門則起到規範和監管作用。

託管機構可提供綜合服務內容

●陳遠河,可愛學創始人兼CEO

託管不等於帶孩子,最重要的是做好「托」,讓家長們放心。所謂的託管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利用好課後時間,讓他們玩得開心、吃得好。同時,與純粹的興趣班不同,託管機構提供的服務內容更加綜合,可提供學業輔導外的「素質拓展」啟蒙。通過接觸不同學齡段的家庭,陳遠河發現,孩子處在一到三年級時,家長更關注是否安全、是否吃得好,孩子到了三年級以上,家長就對作業輔導看得重了。

對不同需求的家庭進行分層供給

●張洪偉,中國學後託管教育聯盟創始人

解決三點半難題應該校內校外雙管齊下。政府、學校滿足基礎的課外延時服務需求,社會機構提供個性化服務。針對不同需求的家庭制定不同的應對辦法,進行分層供給。如美國將課後服務納入民生工程,形成由教育部門、社區、民間機構、公益組織等互相配合實施的社會福利事業。根據家庭收入,匹配相應的課後服務。

■ 其他方案

南京

實行彈性離校 學生可自願申請

2017年2月,南京市政府辦下發通知,所有公辦、民辦小學開始實行「彈性離校」制度。冬季上學時間段(每年11月1日至下年度的3月31日)託管結束時間原則上為17點,非冬季上學時間段原則上為18點,具體時間由各區確定。期間,學校安排專人照管學生自行複習、作業、預習和課外閱讀等。

根據規定,凡正常放學後按時離校有困難的小學生,由家長依照學校相關規定自願提出書面申請,經學校批准後均可延時離校。

上海

公辦校課後服務實現100%覆蓋

2014年2月,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小學生放學後看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區縣教育部門整合街鎮社區學校、其他社區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學校等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放學後看護服務(服務時間一般為放學後到17:00)。據了解,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上海市公辦學校課後服務實現100%覆蓋。

廣西

利用社區資源解決託管問題

2017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出台《關於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學校要主動承擔校內課後服務工作,校內課後服務時間主要指正常上課日的早上、中午和下午課後,學生自願參加。《意見》指出,開展課後服務的人力資源可來自於優秀教師、民間藝人、「五老」人員、大學生志願者等。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馮倓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