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唐室無雙士張九齡

當年唐室無雙士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人應該都熟悉這句膾炙人口的唐詩,它的用詞和意境都堪稱是達到了漢語表達的一種完美境界,流傳千古,作者正是唐代開元中期的名相張九齡。

張九齡生於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嶺南韶州曲江人(今廣東韶關),所以又稱作是曲江先生,「弱不好弄,七歲能文」,從小在文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過人的才華。長安三年(703年)文壇領袖張說因事貶官嶺南,路過韶州時,年輕學子張九齡攜文章拜見,「燕公(張說)過嶺,一見文章,並深提拂,厚為禮敬」,立刻得到了大手筆的高度讚揚,因而張九齡信心大增,這一年張說37歲,九齡26歲。

之後張九齡前往京城參加進士科考試,一舉高第。張九齡的中第不是簡單的個人事件,因為「蓋自三代至於唐,人才之生,盛在江北。開元天寶以前,南士未有以科第顯者」,張九齡的出現,可以視作是嶺南「蠻荒」時代結束的標誌性事件,至今在其鄉里祠堂還有這樣一幅對聯「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中了第之後,張九齡被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開元九年(721年),張說回到中央擔任宰相,張九齡的仕途也就隨之大幅度地向上升遷。張說對九齡「待以族子」,當成一家人看待,「且頗以文章見許」,九齡亦常以晚生後輩的身份造訪張門,二人的關係既是上下級也是師生,但以「文治」為政治理念的張說更加看重的是張九齡的文學才華。在開元十四年,張說被罷相之後,還是向唐玄宗推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但當時由於資歷還不夠或者玄宗對張說的信任有所降低,張九齡沒有立刻能夠接上張說的班。

張說罷相後,玄宗又不得不開始物色新的外朝領袖,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宰相換了好幾個,包括李元紘、杜暹、蕭嵩、裴光庭、韓休等人,這幾位宰相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顯然都不是姚崇、張說那樣的可以掌控全局的領袖型人物,而且互相之間的配合也相當糟糕,爭論不斷,完全起不到一個宰相引領外朝的作用,這不能不讓玄宗相當失望,開始反思自己的用人,也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玄宗開始懷念當年張說「文治」的風采,極富文學聲譽的張九齡就再一次進入了皇帝的視野。

老臣張說去世,在懷想的同時,玄宗把張九齡又調回中央,任秘書少監、集賢院院士,後又升遷為中書侍郎,在天子身邊工作。腹有詩書氣自華,張九齡不但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其個人修養、生活情趣也同樣別有品位,在一大群追名逐利的官員當中,顯得那麼超凡脫俗。張九齡本質上是一個注重細節、追求精緻的文人,對於自己的理想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堅持和固執,比如一個細節,當時大臣們上朝都要帶著一塊在上面記些事情的笏(hù)板,大多數人平時都是把這塊笏板隨隨便便往褲腰帶上一插,像個地里的老農,但張九齡就很講究,專門做了一個錦囊收藏著笏板,上朝之前隨從畢恭畢敬地捧著錦囊,而張九齡自己昂首挺胸走在前面,毫不失一個國家高級幹部的端莊形象。玄宗和群臣們看到了,都無不為宰相的氣宇軒昂而傾倒。

玄宗不是一個沒有文化品味的草莽皇帝,在他內心中最嚮往的無非就是那樣一種脫俗的文學氣質,而翩翩君子張九齡也就正是玄宗最喜好的這一款。所以不用多久,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就被任命為中書令,成為了新一任的宰相,而且是首輔宰相。當然玄宗也是有經驗的老政治家,他當然明白太有文學才華的人未必能幹或者說屑於干實際工作,所以第二年五月又提拔了沒有什麼文化、但辦事情從不挑三揀四的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也是宰相,但是主要是擔任張九齡的副手。應該說這麼多年下來,玄宗對這樣的搭配還是抱有著很大期待的,一個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引領政壇風尚的「文壇元帥」,一個是幹練的能把事情辦到讓自己歡心的能臣,在一個盛世里,這無疑應該是最佳組合了。

可惜,就像青年男女談戀愛,熱戀的時候對方身上都是優點,沒有缺點,缺點也是優點,好得不得了,但是一旦生活在一起以後,什麼三觀不合性格偏差生活習慣不適應等等毛病就都出來了。等到張九齡當上了宰相,玄宗才突然發現這位氣質帥哥型宰相,無論是執政理念還是性格方面,和自己真是毫無共通之處,實在無法再在一塊工作下去,僅僅三年過後,張九齡就被罷相。後人對於張九齡的去職,多歸咎於兩個原因,一是玄宗開始昏庸了聽不進去張宰相的諫言,一是李林甫小人作亂挑撥離間,當然不能否認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存在,但是真正影響到玄宗和張九齡之間關係的,還是才氣衝天的大詩人的確不適合在玄宗這樣一位強勢的君主手下擔任第一宰相。

傳統的說法是,張九齡品格不俗、氣質高雅、正直不阿,被認為是開元時期最後一名賢相,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的話,這樣的評價又很可能轉換成另一種說法,比如《劍橋隋唐史》里就是這樣說:張九齡是一個有名的難以相處的人,拘泥、固執、礙事,並且對一些小的原則問題斤斤計較;他心胸狹窄,偏見很深。尤其突出的是,他熱烈地信奉一種思想,即文學造詣和學術成就是擔任高級官職的必備條件,並且公開蔑視那些沒有自己那種書香門第背景的人。他最瞧不起的是軍人。應該說,後世很多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清流派」官員的特點,都已經集中體現在了張九齡身上。

開元二十二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消息傳來,玄宗十分高興,想提拔張守珪為相,因為這位張將軍不但這次取得重大功績,以前在西北任上也是戰功赫赫,這樣的人才自然應當重重獎賞。在向宰相張九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後,誰知道張九齡毫不客氣「宰相之職,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宰相是個什麼職務是非常榮譽的獎賞,絕不是拿來隨便賞賜的賜品,他有功可以給他發獎金,但決不能隨隨便便拿宰相去獎賞他,把玄宗噎著了。玄宗一貫都是很懂得尊重宰相的,接著聲明說,不是讓他真的擔任什麼宰相,而是只是給一個榮譽頭銜,享受宰相的待遇但實際不行使宰相的權力。張九齡的原則性是非常強的,繼續硬下去「惟名與器不可假人,君之所司也」,陛下今天要是因為勝了契丹就獎一個宰相,那麼下次勝了突厥怎麼辦?玄宗是拿這個張九齡一點辦法沒有了。

八月初五是唐玄宗的生日,這個盛世帝王別出心裁自我作古,在開元十七年的時候,將自己生日這一天定為「千秋節」國家法定節日,全國還要放假一天。開元二十四年的千秋節,宮裡宮外處處張燈結綵給玄宗過52歲生日,當然是個喜慶的日子,大臣們也按照當時的風尚,在別人生日的時候送上一面銅鏡作為生日禮物。宰相張九齡真的不是一個願意隨波逐流之人,他沒有送銅鏡,而是準備了一部自己編的書《千秋金鏡錄》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皇上,這部書裡面張九齡找了很多勸誡皇帝要艱苦樸素勤勤懇懇的老文章,舉了很多要是鋪張浪費荒廢朝政又要遭到什麼報應一類的例子,希望玄宗能以這部書為銅鏡,好好照一照自己,看看自己又有什麼過失。張九齡覺得自己的生日禮物實在很特別,但肯定沒有去考慮過老壽星的心理感受。

在增補李林甫為宰相的時候,玄宗也曾經徵求過張九齡的意見,老張也還是那副論調:宰相是一個重要的職位,李林甫「心存狡計,善弄權術」,沒有坦蕩的胸懷沒有高尚的品德,最關鍵還是個文盲不大認字,所以請皇帝三思。當然這一次玄宗沒有接納宰相的意見。我們不能否認張九齡在做出這些舉動的時候,的確是沒有任何私心,也足夠坦蕩,一切都是出自他自己所服膺的那套價值觀,毫不虛偽。但是,作為一個百官之首的宰相,這樣固執地以自己的價值觀為評判標準,無疑會造成工作中的偏狹格局,這和一個人文學才華高不高、人品正不正直,其實關聯並不大。

作為宰相,張九齡幾乎毫無可能在工作中去體現皇帝的意志,凡事都是以自我的標準為標準,甚至有時候是有意去違逆皇帝旨意以彰顯自己不俗的品格,對於玄宗來說,這樣的宰相一定是不稱職的,也是無法忍受的,這是張九齡最終匆匆罷相的根本原因。當然這個時候,對於官場邏輯極為熟識的李林甫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而且一旦爭鬥起來,理想主義者張九齡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勿念裊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家電博覽會:塗鴉智能帶你領略不一般體驗

TAG:勿念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