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難沒有意義 但奮鬥有價值

苦難沒有意義 但奮鬥有價值

苦難沒有意義,但奮鬥有價值

聲音動聽|故事動情

還在揮霍青春 ?

看著身邊那麼多人都成功了?

你心慌了嗎?

1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覺得每一年的春晚成了雞肋,食之無味,卻又棄之可惜。於是,在大年三十,開著電視,放著春晚,和爸媽一起聊聊天,偶爾瞟一眼電視中的歡愉與鬧騰,刷一刷朋友圈,也算是過年年。

在鄭凱的小品《同喜同樂》出來時,群里有人在說,看不懂這個節目的主題,我說,命運共同體。而更讓人感觸深刻的,是這段情景,卡莉的媽媽讓她嫁個高富帥,鄭凱說:「這非洲老太太怎麼跟有些國產丈母娘一個樣兒啊。」

鄭凱的這句話是反諷,但卻道出了人性的一個真相:

那就是其實所有人在內心都是趨利避害、追求美好的。

這當然沒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了推動發展的動力。要不然,這個世界的經濟就不會如此發達,動植物界就不會如此五彩斑斕。就比如,因為懶,所以有了汽車代步,因為饞,所以有了可口食物。

在婚戀問題上也同樣如此。每個女孩都希望嫁給白馬王子,每位爸媽都希望有一個疼愛自己子女的伴侶,有遮風避雨的住所,有安身立命的工作,有遠大似錦的前程。他們的心愿,就是他們能夠一眼望到子女的老年,沒有風吹,沒有雨打,沒有曲折,然後安心。

我一直覺得,這種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億萬年的基因以及農耕文明所影響的。這種根植於深處的意識,有時候強大的讓你感到絕望。就比如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上萬艘地球戰艦被三體人的一顆小小地「水滴」全部洞穿,毫無還手之力的那種無助與絕望。

2

記得高中上經濟學,我們還在辨析「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本」,而其實,金錢只是衡量價值的一種工具,它無謂善惡,無謂對錯。有錢當然可以使生活過得更好,一支鮮艷的口紅,一件好看的衣服,一個漂亮的包包,都能增加生活的品質,也能增添情感的喜悅。而沒錢就只能眼睛看著,夢中想著,心裡念著,有的只是得不到的煩躁和懊惱。

所以,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不無道理。但,也不是全部。

除了極少數人之外,誰也不是生而富有。在土地革命之後,地主被打倒,人們以貧窮為榮,所以,在我爺爺那一輩,大家的貧富差距不是太大,你家一個茅草屋,我家一個茅草屋。到了我的父輩,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受過窮,挨過餓,隨著改革開放,機會呈現在每個人面前,於是做點小本買賣,或者外出務工,在歲月之中,他們也許沒有家境殷實,卻也通過奮鬥讓家庭越來越好。而到了我們「夾縫中的80後」這一代人,除了勇往直前,還有其他選擇嗎?

和苦難一樣,拼搏奮鬥也從來不是人生的意義,它只是人生的必答題。

而拼搏奮鬥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哲理,它只是為了討好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普通生活,正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那個經營著石花糕、麵線糊的福建人所說,人生一定要拼,贏不贏,是另外一回事。

歲月的苦難和金錢的困頓,會成為人們做出選擇的緣由。有些人,會選擇理解苦難,有些人,會選擇逃離苦難。但我們所有人,都逃不開生活,它不僅會給你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也會給你一個香蕉,而悄悄拿走你的蘋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胖之約FM 的精彩文章:

TAG:小胖之約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