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軍費大幅增長,幾千億美元都是怎麼花完的?

美軍軍費大幅增長,幾千億美元都是怎麼花完的?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武器裝備費用大幅度增長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武器裝備的造價也成倍增長。與戰後初期相比,一支步槍從50美元增至近200美元,一輛坦克從10萬美元增至250多萬美元,一架戰鬥機從10萬美元增至4000多萬美元,而一艘驅逐艦從數千萬美元增至十幾億美元,而一艘航空母艦則從4-5億美元增至30多億美元。美國年均國防費總額(含戰爭費用)40年代為2400億美元,50年代為1950億美元,60年代為2400億美元,70年代為2100億美元。

建造一艘航母就130多億美元

80年代里根政府大力擴充軍備,提出武器裝備發展要「需求牽引,技術推動」,於是,軍方提出了一大堆軍事需求,國防部不得不通過制定耗資1萬億美元的SDI計劃和600艘艦艇計劃等這樣的龐大軍事計劃來滿足需求。結果導致年度軍費總額基本都在3000億美元以上,共計達3萬億美元,比70年代多出近8000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於採購新型武器裝備,星球大戰計劃、海軍的600艘艦艇計劃、空軍秘密發展的B-2和F-117A隱形飛機、SR-71高空偵察機和陸軍直升機計劃、愛國者導彈等都是當時的傑作。

1984年里根總統提出戰略防禦倡議(SDI)計劃

一架B-2A戰略轟炸機28億美元

里根總統時期的海軍部長萊曼提出600艘艦艇海軍的計劃

由於二戰遺留下來的武器裝較多,所以1960年美軍武器總值達到6354億美元,然後逐漸下降到1980年的4126億美元。里根執政後,振興軍隊,結果到1985年便達到5370億美元,1990年海灣戰爭中達到7018.46億美元。在美國的帶動下,戰後世界國防費的增長速度竟然超過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1960年為4000億美元,1985年就達到9400億美元,冷戰結束前一直保持在1萬億左右,差不多是二戰7年軍費的總和。冷戰結束後,隨著軍隊員額和武器裝備數量的裁減,國防費總額也大幅度減少。美國在1993財年後,年度國防費始終保持在2670億美元左右,1998財年為2680億。

2013年美國軍費相當於後續9個大國軍費總和

大有大的難處。美國每年國防費開支兩、三千億美元,日本年度軍費也達到50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八、九十億美元,單從絕對值來看,美日的軍費肯定很富裕,其實,無論是軍費多的還是少的,都叫喚不夠用,這中間自然就有個如何花好用好有限軍費的問題。怎樣合理使用軍費各國有各國的高招,不可強求一律。軍方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光靠軍事需求是否能夠牽引軍事裝備發展?人們對此提出了懷疑。於是,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思路:限額費用設計。

限額費用設計:國防費大包干制度

美國的限額費用大包干,利用經濟槓桿調節國防要素的方法,不失為一種突出重點,有限目標發展的重要舉措。先根據國家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論證國防力量結構、特別是武裝力量結構,排出優先序。然後確定國防費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確定國防支出總預算。再按照先後次序確定經費分配比例,各軍兵種和國防部門按照分配的國防費自行確定人員、裝備、設施和機構裁減方案。這種方法不僅突出了重點,而且也調動了軍兵種的積極性。

所謂限額費用設計其實就是國防費大包干制度,與需求牽引的思路正好翻了一個個,先把總經費給你限定死,具體怎麼用再做預算。美國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由戰時體制向平時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就曾採用過這種方法,即先把空軍、海軍和陸軍軍費比例分別確定為36%、28%和23%,然後讓它們各自提出裁減計劃,結果空軍裁減18%,海軍裁減25%,陸軍裁減了45%。1993財年後,美國年度國防費始終限定在2670億美元左右,1998財年為2680億,這個「盤子」先敲死,然後再考慮如何分割這塊蛋糕。

美國海軍艦隊

從發展趨勢來看,國防費的分配反映出這麼三個特點:一是技術軍種國防費比例增大,常規部隊經費減少。海軍、空軍等高技術軍種的軍費一般較高,特別是海軍軍費,從來都排在第一位,一般為730-1100億美元。二是科研費比例增大,裝備採購費減少。二者之間的比例由80年代中期的1:3,80年代末期的1:2,發展到現在的3:4左右。1997財年科研費預算326億美元,而採購費只有434億美元。三是嚴格限制人頭費和維持費。通過裁減員額和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人頭費是一個重要趨勢。通過提高裝備標準化、模塊化和通用化水平減少維持費也是很有潛力可挖的一個方面,因為維持費佔軍費開支總額的比例相當大,1997財年為906億美元。至於軍官住房費用等國防費基本不予支持,每年支出不過三、四十億美元。

主戰裝備的造價

限額費用設計同樣也用於大型武器裝備的發展。軍方提出型號發展方案後,通過招標和競爭確定效費比最好的方案,並限定最高造價,然後與軍工企業簽訂合同,雙方權利、義務、責任,以及違約條款寫得明明白白。絕不允許拿到錢後再搞什麼「釣魚工程」、「尾巴工程」, 價格無休止地往上漲,質量一個勁地往下跌,交付時間則經常是一推六二五,總是沒完沒了。

國防費用的分配趨勢

國防費就像是一塊大蛋糕,總量是固定的,但分配的比例卻隨國防建設重點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從冷戰結束後這段時間的情況來看,國防費的分配趨勢主要有三個:技術軍種國防費比例增大,常規部隊經費減少。海軍、空軍、航天、導彈和電子戰部隊等高技術軍兵種的軍費一般較高,特別是海軍軍費,美國從來都是排在第一位,在東亞地區各國中也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主要原因是高技術武器裝備投資強度大、周期長、見效慢。

美國海軍的擴軍計劃

美國1997財年的預算總共2358.63億美元,其中,海軍728.69億,空軍707億,陸軍561.49億,其餘為國防部支配的經費。在裝備採辦費中,科研費比例增大,裝備採購費減少。二者之間的比例由80年代中期的1:3,80年代末期的1:2,發展到現在的3:4左右。

2015年美國海軍空軍陸軍軍費的分配比例

60-70年代,美國科研費年均150-200億美元,80年代增加了40-50%,曾經到過400億美元,1997財年預算中是326.54億美元,而採購費只有434.64億美元。主要目的是多研製、少裝備和保持高技術潛力。嚴格限制其它費用的增長。發達國家中官兵工資很高,還有風險補助或戰爭補助等,所以人頭費數額較大,美國1986年728億美元,人均開支22764美元,1997財年為674.92億美元。減少人頭費是軍方急於解決的一個問題,出路主要是裁軍,再就是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減少戰位值守人員。如現役驅逐艦編製300至400人,正在發展的SC-21驅逐艦則只有95人,這樣一來就可節約大量軍費。

單兵防護裝具價格的增長情況

作戰與保養等維持費是軍隊正常運轉和裝備維修的必要費用,占軍費開支總額的比例相當大,一般在30%左右,1997財年為906億美元。工程建設費是為軍人蓋家屬樓和生活設施的,由於發達國家軍隊一般只發工資,不管這些瑣事,強調軍隊要依託社會,不能另搞一套,自成系統,所以這方面的經費很少,每年只有三、四十億美元。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五部:走向未來。第23章:鍛造利器。P569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召忠 的精彩文章:

現代戰爭若爆發,世界各國哪裡最安全?絕對想不到會是這個國家
馬斯克醉了:重型獵鷹發射成功,特斯拉紅色跑車行蹤詭異

TAG:張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