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湖的風帆——讀鄒鳳嶺散文集《歲月的饋贈》

縱湖的風帆——讀鄒鳳嶺散文集《歲月的饋贈》

那一天,正遇鹽都區和悅讀書會書友鄒鳳嶺先生,向鹽都區圖書館贈送散文集《歲月的饋贈》,我順便蹭了一本。該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是著者在文學創作上取得的新成果。

打開鄒鳳嶺的散文集,美的文字躍入眼帘。他的作品散發濃濃鄉土味,鄉愁在面前。他的散文《故鄉的老街》、《大縱湖的睡蓮》等,地方文化與優秀人文精神濃郁。散文《晚回故里》、《故鄉的草房子》等極具鄉土文化氣息。在他的散文《泥水匠人》、《姜奶奶的旱地》等作品中,著者熱情讚美社會底層勞動人民,頌揚他們的工匠技藝與美德。他說,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勞動人民默默奉獻,是他們用那堅如磐石的脊樑撐起一片天地,從古走到了今。

時任中國散文學會會長、魯迅研究會會長的林非先生,倡導「寫出動人心靈之散文」,並題書贈予著者。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說:「寫好散文,一要文學底子厚,二要生活閱歷深。散文不能落入俗套,要平易自然。」讀鄒鳳嶺的散文,平實,自然,幽美,沁人心脾。他的作品有名家真諦的借鑒,更有自己的風格。正如彭向洪先生書《序》中所言,他的散文表達出鄉村的真實與幻化、死亡與生存、眼前與遙遠,能使讀者悄然抵達心靈深處。作品透出現代與傳統、不同時代與時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氣息,將藝術感覺與審美情趣推到了極致。他的散文《傲冬的樹》、《母親的遠行》等,論說細節拼貼構成敘事型文本形態,詩情沉著於描述與抒情方式,並將感觸努力升華為哲理性思考,傳遞出了親情與友情的正能量。

世界著名作家路易斯·博爾赫斯(阿根廷)說:「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土,貧瘠的土。然而,我仍在寫作。——歷盡滄桑之後,我發現,跟幸福一樣,美是很常見的東西。我們沒有一天不在天堂裡面逗留片刻。」鄒鳳嶺說讀博爾赫斯的話,寫作使貧瘠的土有了生命,故而追尋文學創作美的感知。他的散文《蟒蛇河戀歌》、《古橋落彩虹》等,展現出了鄉土情懷與文化情緣。他的散文《膜拜泰山》、《蔥籠的香樟樹》則從更廣的層面,對東方文化的崇拜與弘揚。他的作品《秋到田園》、《梅雪相聚的憧憬》等,表現出對故鄉的讚美和無限眷戀。

一位哲人說,了解傳統有多深,開拓未來就有多遠。昨天是過去完成時,有許多經典藏在裡面;今日是現在進行時,細若塵埃備受關注;明日是今日的再現,不知昨天今天,何以知曉明天!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翻開鄒鳳嶺的散文集,文中體現出作家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信念自信,充滿提升境界、啟迪智慧、美化生活和承載夢想的內涵與意境。

鄒鳳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海外文摘/文學》簽約作家,系鹽都區龍岡鎮(鞍湖)人,長期從事鹽都區(縣)人大、政府部門工作。1976年起,他在全國報刊上發表作品1000多篇。他的散文《艾葉香中尋玉佩》入2017重慶市中考語文試卷,散文《戈壁上的愛情》曾獲中國散文年會獎等。他的散文集《歲月的饋贈》、綜合文學集《站在傳統與未來之間》,和他主編的《鹽城鄒氏家譜》等,著作先後被《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館藏,並被鹽城市檔案館、鹽城市圖書館、鹽都區檔案館、鹽都區圖書館等收藏。

大縱湖的水,潤澤了鹽都沃土,走出一個個文學藝術大家。建安七子之陳琳,把他的文學佳作留在了華夏文學寶庫里。大書法家、愛國詩人宋曹,用書法與詩篇寫就崇高的人生。曹文軒帶著他的《草房子》等文學作品,走進了「國際安徒生獎」的榮譽殿堂。鄒鳳嶺說,是家鄉這片熱土,給了他文學創作的源泉。讀鄒鳳嶺的散文,能見地方藍色沿海文化、白色海鹽文化、綠色農耕文化、紅色抗戰文化。他用文學的筆法,記錄過去,展望未來,傳承家風,倡揚傳統。敘事與故事生動,重現故土風物形象,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心靈觸動。

文以載道,傳遞靈魂。自古以來,鹽都是生長詩歌和散文的地方,鹽都是生長書法和小說的地方。詩歌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散文像漁火一樣搖曳閃亮,書法像仙鶴一樣婀娜多姿,小說像大縱湖寺塔鐘聲一樣穿越雲端。讀鄒鳳嶺的散文作品,像是看到了縱湖的風帆,鼓盪起了讀者美與思進的詩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悅讀書 的精彩文章:

年,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的?

TAG:和悅讀書 |